在那个年代,生活不富裕,虽然日子过的紧巴巴,但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勤勤恳恳,总不会饿死。由于爸爸和妈妈不甘落人后,爸爸就去跟人家学做“匠人”,就是学盖房子,据后来听他们说,那个时候就是因为做匠人可以在盖房子的人家里吃饭,而小工不能。而这样的话,地里的农活就落在了妈妈一个人的身上,基本上可以这么说吧,因为在我的印象里,都是妈妈在干活,麦子都熟了,玉米都已经掰回家了,地已经浇了,要上化肥了——爸爸还没有回家,这些活都是妈妈带着我们这几个没有成年的孩子完成的。而爸爸总是在忙完的时候才回来,我也知道他也是没有办法。我不知道你们能不能想到,在那个年代,一个女人带着几个孩子,有多难。而且爸爸又不是土生土长在那里,是到十几岁才从安徽,跟着奶奶改嫁到爷爷家,而爷爷是一个脾气很坏很倔强的怪人。因为爸爸不是他亲生的,奶奶在家里没有一点发言权,所以,爷爷根本就不承认爸爸是他的儿子,当然也就不承认我们几个是他的孙子。这一点是我到考上大学以后才真正感觉到的,他在别人面前说的话和不让我的几个姑姑到我们家祝贺就可以看出来。在小的时候,只是觉得爷爷对我们不好,不帮着妈妈,哪怕举手之劳。当然家里有什么矛盾我是不知道的。妈妈又是从四川嫁过去的,背后没有一点背景,所以我们家就像外来户一样,备受欺负,这个从很多方面都能感觉到。但是因为我爸妈为人都很好,又不和别人争,又很争这口气,所以,日子过的还算平静。
无论别人怎么认为,我觉得我自己身上有很多优点,而这些优点都是因为我有一位好妈妈,是她的言传身教才影响到我,才让我养成了这些看起来很细小的习惯。
比如吃饭的时候不“吧唧”嘴,不乱敲桌子,在别人还没有到桌子的时候不乱用手抓菜吃,端起碗吃饭而不爬在桌上,不把稀饭当成面条挑起来吃,不把桌子上的菜当成自己一个人吃的乱翻,不在做饭的时候就吃切的菜,尝锅里的饭(尝味道的时候都是单拿碗装了的,而且我基本上都不太尝,除非没有把握)————等等一些看起来很小,但是能体现个人素质的礼仪,当然有很多人会觉得我矫情,我认为这些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是我的母亲在我们养成这些习惯的时候就不厌其烦的给我们纠正的结果。这个也是我后来在和其他人一起吃饭和生活以后才发现的,我本来还认为这些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的。
再比如“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这些写进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习惯,好像很多人都不能做到,而用一些借口搪塞,其实,这个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我现在能因为找不到垃圾桶把一张餐巾纸拿在手上,或者放在袋子的旁边,车搂里什么的,有时候上车的时候拿的,下车才找个地方扔掉。而且看到地上有乱扔的东西,只要自己方便,一定捡起来扔进垃圾箱。也许你认为我是洁癖什么的,其实不是,我只是觉得大家的环境,要大家爱护,难道你在自己家里也乱扔吗?吃了瓜子皮仍一地,不会的,但是在公共场合就这样,因为不是自己家,而且还给自己一个理由“否则要那些清洁工做什么?”妈妈没有经常在我的耳边唠叨,而是她就是这么做的,自然我们也就养成了习惯。
再比如“不占小便宜,不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一点,在我的脑子里一直有妈妈因为弟弟学着别人的样子,偷了西瓜而被打的镜头。她没有因为那时候我们家穷,吃不上西瓜,拿一个西瓜不是什么大事情为理由,给我们随便拿别人东西,哪怕是很小的东西找借口。
再比如“要知恩图报;要帮助别人,不求回报;要不为小恩惠放掉人格——”,这是我后来从一个领导那里才真正体会妈妈的伟大,我一直都认为这个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从那一次谈话以后,我才真正体会那个时候妈妈的不容易。那个时候每一年妈妈总是要种一些蔬菜在自家的院子里和自留地里,都不会拿去卖掉,都是村里的人,谁家来要就自己去弄一点。而且到了冬天妈妈都会腌咸菜,因为她弄的很好吃,所以,大半个村子都吃过我们家的菜。妈妈很勤快,她总是在弄够自己家吃的时候多多的做一些,就像酿醋,她都是弄一大缸,很多人都到我们加来那大壶装。那个时候我们一点都不理解妈妈,觉得那些都是我们的东西,为什么要给别人呢,其实,到那一次和那位领导谈话以后,我才理解,妈妈是因为我们是外来户,而且一个女人带孩子不容易,给别人一点方便,他们也不会为难自己,这大概就是妈妈做那些事情的一个理由吧。更重要的大概还有她本身很善良,举手之劳,帮助别人也没有伤到自己,何乐不为呢。
妈妈给我留下的是那些从小事情上看到的大道理,让我的人生也从这些小事情上体现了大的作为。我不知道妈妈在做那些事情的时候有没有想到,日后会影响孩子,她真的影响到了我,给我的生活留下了重重的一笔。我感谢我的母亲,我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