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云识天气”到“数值预报”

08/05/29 21:53:18 标签:美文(说明文)

看云识天气数值预报

-在市气象台长见识 自小生活在农村,听惯了祖辈父辈的谚语——“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 “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 “天上赶羊,地下雨不强等等,有时准确有时不灵,但究竟为什么,他们也说不清道不明。    “其实最早的天气预报就是看云识天气。市气象台预报员朱斌对记者说,但那是在气象资料极端缺乏的时代迫不得已的办法,主观性很大,预报极不准确。现在早就不这样了。    建国后,我国的气象预报事业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预报是建立在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的,但是由于以前的通信工具极端落后,限制了预报的准确性。当时是用电报机将本地收集到的气温、风向、降雨情况等资料用电报传到设在南宁的区气象台,区气象台再将区内的数据传输到国家台,再由国家台将收集到的多个地区的数值分级传回来,各地市级气象台就根据这些资料填写天气图,再根据天气图分析预测天气形势。    “天气图就是将我国及东南亚所有可能影响我市天气情况的数百个气象观测点收集到的实测气压、温度、天气情况、风向风速、降雨量手工填在一张图纸上,上世纪90年代初参加工作的朱斌也曾填过天气图,他说,即使是很熟练的填图员填一张图也要填上两个多小时,且不算传输数据、分析耗费的时间。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达,气象预报技术的发展突破了瓶颈一日千里。最早的用发电报传输数据的方式,后来用到了电台,到上世纪90年代建立了天气预警系统,可以和中央及各国家大气象台同步收集到卫星云图、气压图、天气图,气象预报正向着定点、定量、定时方向发展。    现在的天气预报是怎样产生的呢?市气象台贾显锋台长用鼠标轻轻点了点电脑显示屏上的一个图标,屏幕立即出现了卫星云图,并通过实时动画显示出云图的走向及未来云图形势、冷空气逐步推进的过程等;点另一个图标,立即出现了以前要用手工画两个多小时才能画出来的天气图,可以看到全球各基本站点实时的天气。每天,市气象台可以通过网络收集到上百兆的气象资料,根据这些资料,气象预报员就可以很轻松地根据我市在整个天气系统的位置,用已经建立的计算机模型推算出未来一周内的天气情况。现在的天气预报已进入数字时代了,称为数值天气预报    气象预报手段今非昔比,人们对气象预报的要求提高,不满足于晴天、阴天这种简单的判断了。现在,气象台还结合我市的历史气象资料等开发了多种软件,对穿衣厚度指数、紫外线指数、洗洒指数、人体舒适度、晨练指数、森林火险等级等进行预报。    “有时市民反映我市天气预报不太准,是怎么回事呢?贾台长解释,一是偶尔因为停电等因素影响,气象资料收集不全,造成分析误差,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市气象台预报天气总体准确率已达80%;还有一种情况是气象上的天气和市民感觉的天气有误差,因为我们感知的往往是一个气象区域的局部、一天中某些特定时段的天气。    “我市正在着手建设多普勒雷达天气系统,它建成后,我们预报的准确率将达到街区。采访的最后,贾显锋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 

 

阅读(0) | 留言(1)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 rjtyh对秋子说:2008-11-21 21:15:12
  • yy5trhgtrhygh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