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定惊啦...

08/06/06 13:51:07 标签:吉妈的日记

2008年6月6日,星期五,沙默1岁4个月又28天。
昨天吉妈请教了很多人,又自己上网查阅资料,确定吉仔受惊了。打印相关资料,分发给家人参考。晚上临睡前,吉妈抓起吉仔的大脚丫子,按摩起来,其实是不懂得方法的,不过心底知道足是通内脏的,所以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照做,吉仔倒也不反对,估计这么小也不懂得怕痒的吧,反正他倒是很享受的样子。小肚子也帮他顺时针搓搓。根据网上资料,吉仔这种受惊应该是平时积食太多,消化不好,引起夜不宁。
经过吉妈一番折腾,似乎有点作用,昨晚一夜安睡,没闹,早上吉仔自己醒的,笑笑的话很多。
明天吉妈还要去药店买点麦芽谷芽鸡内金和山楂煮水给吉仔消食,七星茶太寒凉了,不适合调理。
迷信虽然没办法讲得通,可是吉妈唯物主义,向来不相信搞仪式就能化解。昨天查资料,收效不少。归纳有以下原因造成:

热证:小儿为阳盛体质,有些疾病虽感受寒邪,亦可郁而化热。所以小儿多火热之病,从生理上而言,小儿心有余,肝有余,也就是说,小儿常见心肝经之热,热扰心神故小儿烦躁不安,见灯火而啼,其啼哭之声多响亮,口中有热气喷人,面目红赤,哭而有泪,踹被舞拳而有力,从时间上来看,热证哭啼以上半夜为主,寒性夜啼则以午夜后为多。

    对于热证的夜啼,多主张应用清心解热之品如:导赤丹加减:常用竹叶,莲心,生地黄,木通,甘草梢,车前草,炒栀子,灯心草等药物,配成汤剂水煎服,本型关键是热,所以叫选用一些清热的饮食也可达到治疗的目的。绿豆汤、莲心莲肉粥、竹叶荷叶粥,小儿七星茶等:对于食多滞阻胃肠而导致心胃热盛者,可用焦三仙煮水而饮之,一消食滞,二清冒火。小儿心经有热其尿常常黄少,因此要鼓励小儿多饮水,利小便去心火,还要通大便去胃肠之火,所以在清热药中常配用生军或熟军、元明粉等通腑泻下之品.要注意通下药宜适可而止,不可久用。有些家长自认为小儿有火,大便又干所以经常使用泻下药物,初用效果尚好,但不用大便仍然不通。孰不知小儿大便最初可能为实热,但通下之药用久,会损伤小儿脾胃,脾胃失调也可致大便干结数日一解。此时再用通下药就会更伤脾胃,而加重大便干。小儿热性夜啼也是一样,有热应清热,但不宜久用,热去则啼止,药亦应停用,再用则损伤入之正气,损伤脾胃之气,夜啼可复至。

    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各个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很不完善。所以,每当小儿突然受到惊吓之时就会出现心神被扰,而见夜里突然惊叫啼哭、睡卧不安、易惊易乍,似见异物,面色发青,两目发直呈惊恐之状,唤之不醒。第二天醒后,问他昨夜之事,小儿浑然不知。此为小儿受惊吓所致,因此治疗宜选用一些镇惊安神之品,如生石决明,生牡蛎、灵磁石、钩藤、蝉衣、生地、黄连、甘草、柏子仁、枣仁等药物。中成药可选用朱砂安神丸琥珀抱龙丸,较小的婴幼儿可用牛黄抱龙丸,朱砂有毒服用时应注意不宜过量,亦不可久服。

    小儿饮食不知饥饱,喜爱之食多饮多餐,一不留神便吃多了,到了夜晚胃脘过饱,自然感到不舒,胀闷不消化,睡眠自然不安而啼哭。中医称之为“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为饮食失调所致,严重的病人夜间常出现呕吐或腹泻。一般在吐泻之后,病人自觉舒服许多,此类患儿应把治疗重点放在消食导滞,食滞一消则夜寐自安。常用药物有焦楂、神曲、麦芽、内金、枳壳、枳实、陈皮、厚朴、佛手、砂仁、钩藤等药。中成药可选用山楂丸、消食丸,导赤丹,加味保和丸等。总之小儿夜啼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祛除病因则啼止神安。

1、最近饮食方面也要注意调整,除了奶量要保证外,其它的正餐适可而止,尽量清淡易消化;

2、增加户外活动,多运动以便消食。最近雨量多,户外活动减少,故吉仔存了食;

3、健脾,前段时间吃了抗生素和感冒药,伤了元气的,要注意调理。

阅读(0) | 留言(1)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 柏寒对吉仔说:2008-06-08 00:37:08
  • 吉妈分析的很透彻。另外白天玩得太兴奋也有可能造成夜惊。有时候也存在一部分天气的缘故。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