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概念里的孩子早期教育是建立一个合适的环境引导刺激或熏陶孩子,并不是像大多数人所想的一样,是拿着书本给孩子讲课,让孩子进各种培训班学习。
孩子从出生到一岁半左右的这个时间段里是最重要的,这一阶段更确切的说是孩子不会翻身,不会爬,不会走路,不会说话的时间段,也就是孩子是被动生活的这个阶段,也是人们最容易忽视的阶段,大部分人会认为是最不需要学习的年龄。
这时候孩子不存在教不教的问题,只是环境对孩子影响的方式方法问题,就是纯粹的灌输接受信息的问题,也就是所谓被动学习的阶段。这时候孩子的大脑里一片空白,需要的就是信息,上一辈遗留下来的优势需要发扬,父辈的优秀是这些孩子的幸运,前辈没有的需要重新启动,监护人需要加倍努力。这时候的教育是需要投入资金最少,不需要知识渊博的专业老师,不需要消费另外的时间,只需要抚养人全身心的投入,关心自己的孩子就可以了。冷暖饮食当然是每一个人都想到的,但是这里是指孩子的智商情商培养熏陶,最初的一二年内大脑发育是最快的的一段时间,而这一二年环境对孩子的所起的作用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印度“狼孩”卡玛拉被人发现时已有7岁多,没有语言能力,不能直立行走。经过长达6年的专业人员的护理,也只学会走路,到17岁时才学会十几个单词,智商只有4岁孩子的水平。狼孩的出现给大家一个启示,就是孩子出生后必须有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如果错过了孩子学习关键期的教育时机,将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就是重新返回人群当中,再也还原不了父辈的本色。这个时间不是在孩子会走路会说话会思考才开始的,可能这时候已经是时间隧道的结尾。
狼孩的父辈的智力并不可能如此低下,只是因为在他出生后的环境变了,他所听到看到的都是狼的生活,它不需要数理化,不需要音乐舞蹈,它要的是怎样找到食物,怎样躲避敌害。它从一个侧面说明孩子出生时候养成的一些习性,可能伴随他终生,并且有可能永远无法更改,也就是所谓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实际上,从孩子降生那一刻起,他就一直都在利用他的各种感官接受各种信息,在环境的刺激下逐渐了解、适应他周围的一切,并学会和谐地与他周围的环境相处,学习应对各种随时都在变化的情况。不需要专业育儿老师,不等于监护人可以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管。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监护人必须要懂得一些早教知识,不懂教育却要强行对子女进行教育,其实是对孩子严重的不负责任,用错误的教养方法,无法培养出智慧的孩子。只要想到孩子你就会克制自己,你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也是孩子长大后的翻版。想教孩子普通话而自己也说不清是何方语言,想孩子成为文明人自己却满口脏话,红灯亮起了的时候,孩子说:“红灯了,不能走。”,爸爸却说:“这会没有车,可以过。”。
父母自己带孩子,和请保姆、请老师、请专家完全是两个概念,父母的爱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
2015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