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成长的节奏

18/11/07 09:36:20 标签:

2018-11-07
尊重孩子成长的节奏

下午接了嘉嘉,看天空开始下雨,便拿了伞去教室接洋子。

班里的孩子大部分都还在写作业,让嘉嘉去前排提醒洋子。

我在后门看着,洋子纹丝不动,依然按部就班的写剩余的作业。

等了一会儿,看他起身拿着作业去给老师查验,估计是有些小问题,又返回座位修改,然后再次找老师过关。

之后飞快的跑到教室后面,拿了自己的书包,然后回到座位上收拾需要拿回家的作业。

我在背后慢慢欣赏,看他先拿了一张大开的卷子,仔细的对折,然后打开英语书,仔细的翻到学的那一页,把作业本夹进去,接着又打开作业本的那一页,把卷子夹进去……

他做这一切,有条不紊,神圣的忘我的态度,完全不顾及周遭的世界……

目睹了整个过程,我深深地感叹,孩子的成长有自己的节奏,他知道飞奔去拿书包,他知道仔细收拾自己的作业,他什么都知道!

作为家长,为什么非要按照自己的标准,每天对着孩子大吼“你快点穿衣服!快点吃饭!快点换鞋!快点背上书包……”


记得之前看过一篇很受感触的文章,翻出来摘录如下文字:

【现实生活中,当孩子不按照父母要求的方式去行动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地催促孩子做同一件事。

孩子刚开始可能会内疚不安,但催促的次数越多,孩子就会从内疚变成不耐烦,最后上升为反感、讨厌,甚至憎恨父母的这一行为。

心理学上有一个很有名的效应,叫超限效应——由于刺激过多、过强或者作用时间过久,引起的逆反心理现象。

此效应来源于作家马克·吐温。

话说有一次,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他决定多捐款。

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

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

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准备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被反复催促的孩子,心理活动和马克·吐温当时一样,最后就是被“逼急”了,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总而言之,越是被父母催促,孩子的反抗心理愈发高涨。

孩子也会反思

心理学家说:只有给足孩子时间去体验,他们才能从实际生活中明白,自己是谁,要做些什么。

喜欢在屁股后面催促的父母,常常会担心:如果不催孩子,孩子会不会更加放飞自我,把该做的事情搞得一团糟?

当然,可能会,但不会一直都那样!

孩子也会讨厌麻烦和问题,如果知道是自己拖延导致的问题,自己也会反思和想办法,然后调整自己的内在状态。

倘若是一直按照父母的节奏,匆匆忙忙地做每件事,孩子永远也弄不明白什么事是自己的,什么事是别人的,一旦生活出现问题,他不会意识到这是自己的责任,而会怨恨催促者。】

(中间这段文字摘自之前读过的文章,感谢作者)

学会尊重,静待花开!

自会收获不同的成长喜悦!


后记:
晚上洋子吃过饭看到了我写的日记,什么话都没说,回到家快速的放下书包、换鞋子,脱了自己的外套叠放好,然后拿出家庭作业放在书桌上,又跑回餐桌旁拿了钙片(边写作业边含化可以节省时间,这件事我之前说了他很多遍都没记住,今天竟然如此积极主动),然后安安静静的去写作业了!

说想喝果汁,正好姥姥剥好的有石榴籽,我加了三个小橙子、一个苹果和一个小火龙果,用破壁机榨了两杯混合新鲜果汁,喊他过去喝了一大杯(还不忘给我点赞呢)!

之后自己刷了杯子接着写作业,写完作业就跑去刷牙、蹲厕所,然后抱起自己喜欢的kindle阅读《平凡的世界》了。

一整个晚上,我感觉被尊重到理解到的孩子,突然间潜能就那么的被激发出来,让我真的很惊讶!当然更多的是欣慰!

还有哦最重要的是陪伴,孩子做他的事情时,我做完家务也阅读看书了!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