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儿改名字了,陈鹤鸣 ,出自《诗经 小雅 鹤鸣》原文如下:
鹤鸣
鹤鸣于九皋 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 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 爰有树檀 其下宅萚
它山之石 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 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 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 爰有树檀 其下维榖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大意如下:
仙鹤清亮的声音自深泽响彻云霄,在四周的野外都能清楚的听到。鱼儿或者潜在深渊里,或者在小渚边游戏波涛。这美丽的园林充满欢乐,让人乐而忘返终日逍遥。园中有清池祥鸟和优雅的紫檀,树下常将落叶凄美的飘摇。纵然享受优雅的生活也不能自满自大啊,别忘记将别处的贤者寻求请邀。就如别的山上的石头,哪怕只能做磨石也要将它留下不抛。
洁白的仙鹤在深泽清音长啸,那高昂的声音在天上也能听到。游鱼时而在小渚嬉戏,时而潜入深渊玩弄水泡。这迷人的园林让人时时怀想,总想流连园中将俗世轻抛。园中有美泽吉兽和高贵的紫檀,下面还有椿树随风舞蹈。即使留恋华丽的生活也不能自足自诩啊,怎能忘记将贤能寻访求邀。就如其他山上美丽的石头,也可以琢玉将它珍宝。
一种解读是这样的
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讽人求贤自助,一说是赞美园林。因为当时天子诸侯都崇尚豪奢的生活,大兴土木,广养鸟兽,甚至卫懿公好鹤亡国,所以这种说法亦被认为可以立足。甚至“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也有人认为是形容园林中山石的美好。《玉篇》:“它,古文佗字。佗,蛇也。”它山亦可作蛇山。后世注家从此二句诗出发,古“它”变为近体字的“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成为虚心向中国人学习借鉴的成语。鉴于本诗说法不一,容若在翻译中将两种说法合而为一,以便阅读。
另一种解读是这样的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一个大家熟知的成语,要表达的似乎是借鉴的重要性。作为这个成语出处的《鹤鸣》一诗却并不为很多人所知。
幽幽沼泽,曲折深深,有鹤其中,扬颈而鸣,四野皆闻。那只鹤的鸣叫,或许只是那惬意时的一个歌,而鸣者无心,听者有意,如此贤鹤,为何偏藏深泽中。鱼儿在水中,时潜于深渊,人不得见,时戏于水滩边。想要到彼岸的乐园去,那里有所爱的紫檀树,但是也有败烂的落叶,也有令人生厌的楮树。山上的石头啊,它可以用来琢磨出美玉。
《毛诗序》:“诲(周)宣王也。”郑笺说:“诲,教也,教宣王求贤人之未仕者。”说的都是求贤之意。诗中使用多个意向,不求其深意,可以当一首淡描园林景致的随性之作,然若仅仅如此,必不能进入诗经之中。每个意向皆有所指,我们揣摩前人意旨随则多有附会,这却也是每个时代的人都乐此不疲的事情。
鹤,就是贤士,不是一般的小贤,是大贤,大到什么程度,我们熟知的诸葛亮差不多就是这样的一个贤,随便发出点声音,四野都有所闻,天闻而动之,天可以理解为君,也可以理解为很高很高,四野与天,弥远弥高,下达于周围的民,上达于在朝的天。这种人就是才华太横溢,藏不住,骂个人都能被听出来有学问。鱼所喻的是另一种贤人,所谓“世乱则隐,治平则出。”这种像鱼的才,比像鹤的才要小一点,前者是藏也藏不住,后者还可以进退维谷,或隐或出。大才小才都是要的,一网打尽,都到园子里来乐吧,就是到朝廷来做官吧。招贤纳才总要打打广告,也就是要有点甜头,对于这种贤人来说一般清高得很,什么金银财宝是看不上的,就好同气相投,“心有戚戚焉”。于是以“树檀”诱之,紫檀是最高贵的木头之一,比喻君子,但是那时候人坦诚,不打虚假广告,我们这里有君子,也有小人,什么萚啊、谷啊之类的,是贤人所恶的。但是要叫人出来干事,不能不对欠缺之处一个解释啊,于是荡开一笔,“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玉是好材料,玉喜欢和玉在一起,大家高洁,但是,能够将玉打磨成器的,不是另一块玉,而是石。我们知道打磨钻石的还是钻石,但是还真看不见用玉琢磨玉的,好在古人不知道加工钻石,于是话可以说得很圆。
君子虽高,如玉一般,而君子的养成也有小人的一份功劳,程子曰:“犹君子之与小人处也,横逆侵加,然后修省畏避,动心忍性,增益预防,而义理生焉,道理成焉。”这里不但为贤人准备了君子为友的环境,同时具备了君子得以锻炼的小人环境,还有什么理由不来呢。说到石攻玉,想起蒋介石的名字,“介石”和“中正”二者大概出自周易的卦象,“豫卦六二爻: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夹于石中,是为磨砺,若依旧能保得贞洁,是为中正。由此看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并非是“拿来主义”的意思,不是说找些外援来打赢比赛,而是说美好品德的养成,要借由一些与之相对的事物的磨练完成。
《鹤鸣》是劝诫君王招贤纳才的建议,也是一起构思精致的招贤广告。
鹤是我们的大名,鱼是我们的小名小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