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钝感力——有感于《钝感力》的阅读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钝感力》散文集一书,一看扉页的介绍,就吸引我的兴趣,书也不厚字数也少,又很明了,于是我用几个小时一口气就看完了它。 在书中,既是医生、又是作家的渡边淳一,就是颠覆了“敏感的人比钝感的人优秀”这一社会常识,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现代人:不要对日常生活太过敏感,钝感虽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却能让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烦恼,不会气馁,恰似一种不让自己受伤的力量。相比激进、张扬、刚硬而言,“钝感力”更易在目前竞争激烈、节奏飞快、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中生存,也更易取得成功,并同时求得自身内心的平衡及与他人和社会的和谐相处。书中,作者通过“钝感力”将笔触伸向了更广阔范围的人际关系领域,还从医学角度出发,着力探讨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份子,如何处理好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来享受愉快而有意义的人生。更感觉亲近的是,我觉得,“钝感力”与清代画家郑板桥倡导的“难得糊涂”有异曲同工之处;它是乐观主义的本质力,又像是鲁迅作品里提到的“阿Q精神”那样。我想,理解钝感力强调的不是着重于迟钝到无感,而是强调有感的,它是一种能力。
我认为:钝感力不是一个人固有的能力,是根据环境、场合、地位和对象发生变化而不同的,比如:对于孩子,大多数父母往往都表现得具有较高的钝感力。书中说到了伟大的母爱,十月辛苦怀胎,要忍受巨痛产下孩子,又在身体极其疲惫的状态下,给孩子喂奶、换尿布……其实父爱又何尝不是如此——只要你心中有爱,你就会产生钝感力。为什么这么说?且听我娓娓道来:去年9月,我幸福地当上了爸爸。品尝了初为人父的各种滋味,现在回味起来,还是甜甜的。妻子是剖腹产,产后虚弱之极。可是工作让我无法每天和妻儿生活在一起,也谈不上如何如何照顾他们母子俩了。正是因为这样,每每回到家,我就抓紧一切时间,想着能为妻子孩子做些什么——虽然自己经过3-4小时车程的长途颠簸,再加上工作的压力,身体极其疲惫。可回家看到儿子的可爱样,顿时,我的疲惫抛到九霄云外。当然,一回到家,我包揽了所有关于儿子的活儿。哄抱孩子是不在话下了,我还是超级奶爸呢!特别是给孩子换尿布,这可是把我的钝感力发挥到了极至。记得儿子在刚满6个月时,就拉肚子了。听妻子说,最厉害的一次是一天拉了7次!!我把儿子的大便拿到医院去化验……后来一直牢记医生的话:记得要随时注意婴儿排出的大便,从大便的颜色、形状、流量来看孩子是否健康,有无消化不良等症状。在接下来的日子中,只要我在家,检查儿子的大便就是我的活儿了。谁都知道,我是个超级爱干净的人。鼻子特别敏锐,闻不得一点带臭味的东西;眼睛视力特好,至今仍保持2.0;还有我的胃也经常作怪,一看到脏东西,一闻到腥臭味,我的胃酸就在胃里直翻腾,常常恶心……可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每每在处理儿子的污秽物中,我就会变得异常“迟钝”。那时,我再也感觉不到那是脏的臭的东西。儿子的大便我把它称作是“黄金”“金条”;儿子的小便我把它称作是“仙尿”“圣水”;在喂儿子吃东西时,儿子还小,经常流口水,往往吃的食物会顺着口水一并在嘴角外,那时,我会毫不迟疑地给用舌头给儿子舔干……因为儿子是我和妻子爱情的结晶,是我生命的延续!我深爱着我的孩子!!是的,因为爱,才能产生钝感力!因为有了钝感力,给了我力量,让我更好地来照顾我的孩子!!
妻子是位人民教师,是个喜欢诗歌辞赋的浪漫人,平时书是和她不分离的。她爱看书,也爱写点小东西。可是我就不喜欢读书了,更别说是让我写东西。可两人相处对话中,妻子经常跟我进行文字训练,在没几番咬文嚼字下来,我就败下阵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啊!在妻子的言传身教下,渐渐地,我变得也爱看书,也爱写博客了……正是初于对妻子和对儿子的爱,我在育儿网上给儿子注册了个名为“六六的空间”的网站。平时除了往上面发点照片、图象外,也经常抽空出来,坚持写儿子的成长日志。本人的文学功底有限,也只能先在“育儿日志”这块良地上练练兵了。不过,光这点,就已经把妻子感动的一塌糊涂了!我想,对于爱情和夫妻感情,对两人钝感力的要求更高,因为世界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迥异,两人婚姻生活面临的挑战是时刻存在的,而爱是钝感力的源泉.因为心中有爱,我爱着我的妻子,我就心甘情愿为她改变!我也相信今天我退的一小步,将是我明天收获的一大步.
有爱才有钝感力!让我们心中充满爱吧!
正文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