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烧是以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强为特点的全身性反应。唾液的分泌,胃肠的活动也会减弱,消化酶、胃酸、胆汁的分泌都会相应地减少,这些食品如果长时间地滞留在胃肠道理,就会发酵、腐败,最后引起中毒。所以当儿童发烧时,父母都不要给他们准备肉、蛋类等荤腥食物,应多喝开水,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发烧孩子的饮食护理
发烧是孩子的常见症状之一,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发烧,它是患病时的一种防御性反应。孩子发烧时的饮食护理十分重要。
稍大一点的孩子发烧时的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主。常用的流质有牛奶、米汤、绿豆汤、少油的荤汤及各种鲜果汁等。夏季喝些绿豆汤(加少量糖),既清凉解暑又有利于补充水分。发烧伴有腹泻、呕吐,但症状较轻的,可以让其少量多次服用自制的口服糖盐水(配制比例为500毫升水或米汤中加一平匙糖和半啤酒瓶盖食盐),一岁左右小儿4小时内可服500毫升。同时还可适当进食一些补充电解质的食物,比如柑橘、香蕉等水果(含钾、钠较多),奶类与豆浆等(含钙丰富),米汤或面食(含镁较多)。症状较重者,应暂时禁食,以减轻胃肠道负担,同时请医生诊治。
孩子体温下降、食欲好转时,可改半流质饮食,如藕粉、代乳粉、粥、鸡蛋羹、面片汤等。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少量多餐。不必盲目忌口,以防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伴有咳嗽、多痰的小儿,由于不会咳痰,往往咽到胃里,剧烈咳嗽还会引起胃部不适,若进食过多,容易出现呕吐。因此,家长要特别注意,不宜让孩子过量进食,不宜吃海鲜或过咸、过油腻的菜肴,以防引起过敏或刺激呼吸道,加重症状。
以下几款饮食对孩子退烧有辅助食疗的功效,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蔗浆粥:将青色新鲜甘蔗洗净后榨汁100毫升,粳米100克,加水煮成粥,每天分2-3次食用。西瓜汁:新鲜的西瓜,去籽取瓤,榨汁,代茶频服。如发烧时不伴有其他症状,可以吃少量冰西瓜之类的冷饮,帮助降温、利尿。麦冬粥:麦冬30克,煎汤取汁。用粳米100克,煮半熟时加入麦冬汁及冰糖适量,同煮成药粥,早晚服食。荷叶粥:新鲜荷叶一张,洗净煮汤500毫升左右,用滤出的荷叶水加粳米100克、白砂糖适量煮粥,每天早晚食用。
最后要强调的是,对发烧时食欲不振的孩子,千万不要勉强其进食,应顺其自然,待有饥饿感时再吃,但不要断水,要注意补充水分。
宝宝发烧急救有方
“小宝的身体摸起来热热的,是不是发烧了?”
妈妈们,当你们惊觉小朋友的体温稍为有点高时,千万别胡乱退烧,急着带宝宝去医院,或是要求医师施打退烧针哦!看看我们给你的建议再行动吧!
宝宝体温好象有点高,看样子宝宝是发烧了!小朋友发烧时只要精神及活动力尚佳,其实并不需要立即送医,家长只需随时帮宝宝量体温,观察体温变化即可。之后再找儿科医师检查,针对引起发烧,咳嗽、鼻水、腹泻或呕吐的原因来治疗。
脸红红 宝宝发烧了?
小宝宝脸红红的、活力、食欲都差,是发烧了吗?
当身体体温大于38℃时(肛温、耳温),可称为发烧。它是人类身体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也是一种身体的警讯,提醒我们 “宝宝可能生病了。”
许多家长会误以为发烧都是有害的,烧太久可能会把小宝宝的脑子烧坏掉。但一般来说,41℃以下的发烧,并不会对脑神经组织直接造成伤害,因此,家长不必过分紧张。
民间有一种说法叫“烧坏脑袋”,其实烧坏脑袋的并不是单纯的发烧,而是由于小宝宝罹患了脑炎、脑膜炎等疾病所引起。一般而言,发烧只是这些疾病的一种症状,真正影响脑部的是脑部严重感染病症。
发烧是孩子生病的警讯,也是身体要提高抵抗力的一种自动反应,发烧处理的重点是:先探讨是什幺疾病引起的,再来治疗,而不是马上退烧到正常体温。虽然适度地给予退烧药,可以减轻发烧生病的不舒服,但无法缩减病程,轻度的发烧反而可以提升免疫系统的效能,因此,发烧不完全是坏事!
找一找 发烧症状有哪些?
小宝宝如果发烧,可能会有很多不舒服的症状,如:脸红、咳嗽、全身倦怠无力、酸痛、头晕、头痛、呕吐、腹痛、嗜睡、活动力差、食欲不振、吵闹、不安、哭泣等,让妈咪感到很心疼。不过,也有些宝宝发烧时并无任何异状,有的宝宝发烧会被长辈误认为是在长牙,而遭到忽略。
遇到宝宝体温偏高,建议妈咪不妨先做客观的评估,如小宝宝是否刚洗完热水澡,或是天气太热、穿太多、室内通风不良、刚喝完热的饮料等,约待半个小时后再帮孩子量一次体温,通常会有1~1.5℃的落差。排除上述的原因之后,再来考虑是否需要送医院的问题。
通常来说,如果小朋友体温在38~38.5℃左右,且没有特别不舒服、精神状态良好,也就是说照样吃、照样睡及照样玩,就不必着急地送孩子就医,或是使用退烧药。但若有热性痉挛病史的宝宝(4%幼童)则需积极的治疗。
大部份儿科医师认为,发烧在38.5~39°C以上时,可适度地使用退烧药,以减轻小孩的不舒服及减轻父母亲的焦虑,并防止小孩热痉挛发生。但如果出现40.1℃以上的高温,就得紧急治疗才行。
生病了,来量量体温吧!
当家长怀疑小朋友发烧时,就应该替宝宝量量体温。此外,当宝宝出现下列情况时,妈咪也得考虑是否该给宝宝测量体温了。
*过度流汗。 *皮肤干热。 *脸色非常苍白,或不寻常的潮红。 *呼吸异常过快、过慢或暂停。
*感冒症状:流鼻涕、鼻塞、咳嗽、声音沙哑,或喉咙痛。 *情绪改变:焦躁不安或注意力不集中、无精打采。
*宝宝自己抱怨身体的任何部位不舒服或疼痛。如宝宝自己说“妈妈,我觉得我生病了”。
*小朋友呕吐或拉肚子。
Baby发烧照顾指南
Baby发烧了,先不必急着退烧。由于发烧是一种抵抗病毒的自然现象,所以如果家长硬要替孩子退烧,反而削弱了孩子的抵抗力。一般来说体温在38℃~38.5℃以下,且精神不错,都是可以接受的。不过,为了减少宝宝的不舒服感,家长在照顾上要特别留心。
*不建议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退烧药。 *一天使用退烧药不要超过五次以上。
*不宜在半夜叫醒小孩服用退烧药,除非可能因发烧导致抽筋时。
*不要给小朋友覆盖湿毛巾,应尽量保持干爽。
*尽量给予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等。
*注意水份及电解质的补充,以免小便过于浓黄。
*要多休息,避免过度活动。
*在适当的处置后,应观察小朋友的精神状态及食欲等,并于就医前记录发烧的天数(需精准计算发烧满几日)、间隔时间、温度变化及其它不适症状,以供医师参考。
40.1℃ 紧急就医指针
由于发烧是一种症状,不是一种疾病,因此找出产生发烧的原因,才是首要的目的,如果确定孩子是感冒,且高烧至40.1℃则建议紧急就医。其它需紧急就医的情况还包括:
*小于两个月以下的婴儿。 *宝宝哭得很惨,且无法安慰的哭,不断呜咽。
*移动或父母接触时会哭。 *幼儿不易叫醒且脖子僵硬。
*出现皮肤紫斑。 *排除鼻口影响呼吸之障碍物后仍感觉呼吸困难。
*幼儿流口水且无法吞咽任何东西。 *痉挛发生,而且感觉很疲倦。
除此之外,如果宝宝发烧超过40℃(尤其是三岁以下幼儿),而且是2~4个月大的宝宝,不是由于三合一疫苗引起发烧;小便有烧灼感;烧退超过24小时,又反复烧起来;且发烧超过72 小时,则建议在24小时内立刻就医,以确保孩子的安全。
发烧小常识
Q1:宝宝假日发烧,无法就医,可以购买市售的成人感冒糖浆给宝宝喝吗?
市售的感冒糖浆多含有抗组织胺,有些含咖啡因,大多不适合幼儿使用。而且不同厂家生产的产品,所用的剂量也不尽相同,如果不能确定药品成份,还是建议询问过医师后,再决定是否让孩子服用。
其次,由于发烧只是一种症状,所以最好待确定原因之后再给予退烧。如果只是一般轻微感冒症状,可以给予小朋友专用的小儿退烧药。但6个月以下小婴儿仍不建议服用成药,须经医师诊断后再使用。
Q2:使用冰枕及退烧贴替宝宝宝退烧,是否适当呢?
当小孩发烧不舒服时,是否需要适时地运用一些工具来减轻发烧所带来的不适,如:冰枕、退热贴等。
一般若幼儿的肛温及耳温介于38℃~38.5℃时,仅需多补充水分即可,不需要着急地给予退烧药(曾有热性痉挛病史者例外)。当肛温及耳温大于38.5℃,且小孩出现寒颤或手脚冰冷的状况时,应先给予适度的衣服或添加盖被,待手脚温暖后,再依情况给予冰枕。
此外,虽然不少家长会选用传统的冰枕来替宝宝退烧,但有不少幼儿不喜欢睡冰枕,因为无法适应长时间使用带来的冰凉感,且退烧效果也不好,因此,不必一定要使用。此时,建议不妨让宝宝洗温水澡(水温约28℃~32℃),达到退烧散热的效果。
其次,要提醒父母,使用凝胶状退烧用贴布,感觉上可以舒缓一些高烧所带来的不适,但并无明显的退烧效果,且使用时需注意,应避免滑落至婴幼儿口鼻部位,以免造成婴幼儿窒息。
Q3:我家宝宝发烧三天,还是没有好转,怎幺办?可以使用塞剂退烧吗?
塞剂是什么?简单说就是形状像子弹,内含药物或甘油或是遇热会融化的油脂、腊的药物。由于有些小孩很难喂药,因此就会使用退烧塞剂来退烧,使用塞剂时,要让小朋友侧身弯曲躺好,并将塞剂轻轻推进肛门至一节手指的深度,它就会融化并经由肛门黏膜吸收。但提醒家长,六个月以下的幼儿不宜使用退烧塞剂,且一岁以下幼儿建议少用。
医学上很多退烧药都有做成口服剂与塞剂两种剂型,如果一样的剂量,无论口服或塞剂其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在使用时需注意:
*由于塞剂退烧效果十分快速,因此,要避免过量,以免小朋友体温急速下降。
*若用塞剂,一日不宜超过三次以上,否则容易过度刺激肛门内的肠粘膜而造成拉肚子。如果小朋友已经有腹泻症状也不宜再选用塞剂退烧。
*容易造成肛门疼痛,大便时亦会疼痛,甚至于引起腹泻及反射性肚子痛。
*若使用于小女生身上,应注意避免塞错至阴道。
发烧了,要多洗温水澡
孩子发烧后,父母因为怕他再着凉,导致病上加病,一般都不敢给宝宝洗澡,但专家表示,这是一个普遍的误区。专家解释说,给发烧的孩子洗温水澡,实际是种降温措施。因为洗澡可以清洁皮肤,避免汗腺阻塞,有利于人体散热。只要方法得当,不仅能使体温降低0.5℃~1℃,还会使因为发烧而显得烦躁的孩子安静下来,安稳入睡。 不过,在给孩子洗澡时,也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要关好门窗,并且调整室内温度到25摄氏度左右;洗澡的水温一般要比体温低2~3度;洗澡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5~10分钟,一天中可以多洗几次;洗完后要及时把身上的水擦干,用毛巾包好,穿好衣服,避免着凉。另外,在洗澡的过程中,父母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面色、呼吸、精神,如果出现什么问题,应该马上停下来。专家还特别指出,如果孩子高烧在38.5摄氏度以上,并且出现寒颤和肢体发凉、眼发花的状况,就不宜洗澡了。因为这时的孩子对冷热刺激都比较敏感,血管和肌肉都处于收缩状态,如果给他洗澡,全身毛细血管就会扩张,脑部供血可能受到一些影响,很容易出现急性脑缺血、缺氧而导致虚脱,甚至休克。除了洗澡,专家说,还可以采取用温水拭浴的方法,这也有利于将体内热量散出,且气体由体表蒸发时,会吸收体热,帮助孩子降温。
感冒发烧的物理及药物治疗
人的体温是由大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控制的。当人的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降低,身体受到外来刺激或病毒、细菌侵袭时,就很容易发烧。引起发烧的主要疾病有感冒、肺炎、扁桃体炎、风湿热、结核病等。如果发热症状较轻,在家中护理即可,以免在医院交叉感染。
物理治疗:
若体温高达39℃~40℃且一时难以退烧时,可用凉水浸过的毛巾敷在头部,并注意勤换。同时可以用温水擦擦胸、背及腿部,使皮肤浅表血管扩张,有助于退烧。
要保证有充足的睡眠。让病人睡在舒适的床上,穿的衣服要宽松一些。房内空气要新鲜,注意通风换气,不要吸烟,房间要保持安静。
服药后可能会出汗,这时盖得不要太厚,以免出汗过多而引起虚脱。出汗以后要及时擦干,并及时更换内衣,防止着凉。
要多喝开水。发烧的病人所需的水分比平时多,这是因为机体代谢率增高,出汗多,水分消耗大,血液相对浓缩,血流缓慢,心跳无力。因此,要给病人补充足够的水分。要鼓励病人多饮水,可多喝糖盐水、绿豆汤、菜汤、西瓜汁、果汁及蜂蜜兑水等。
发烧的病人,一般胃口都比较差。此时,要想办法给病人做些容易消化而营养丰富的食物,如小米粥、大米粥、豆浆、豆腐脑、牛奶、酸奶、藕粉、鸡蛋汤、酸汤面条、蒸蛋羹等,并注意少食多餐。同时,要让病人多吃一些水果,增加营养素的摄入,以利于早日康复。
要注意口腔清洁,吃饭后要漱口,早晚刷牙,使口腔清爽,感觉舒服,促进食欲。
“捂汗可以退烧”的说法是错误的。人体发烧通常都是因为体内发生病变而出现的临床表现,单靠捂汗而不进行针对病变的治疗,只会造成病情加重。患者发烧捂汗,一旦过度保暖就会出现脱水,还会加重心脏、呼吸系统的负担,甚至引发心脏骤停,危及生命。
服用退烧药:
所有的西药退烧药,如扑热息痛、复方阿司匹林等都含有咖啡因、非那西汀成分,有较大的副作用。高热时使用,易诱发惊厥,还会因大量出汗引起虚脱,甚至因血液中游离胆红素堆积而出现黄疸。同时对消化系统和肝肾功能也有损害,有的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造成白细胞、血小板降低。
小儿发烧为何手脚发凉?
因为着凉感冒发起高烧,脑门和身上很烫,但小手和小脚却是冰凉的,妈妈很纳闷,这是为什么呢?
这种情况在临床上经常见到,孩子本来发高烧却手足冰冷,待体温逐渐下降后,手脚又慢慢热起来,其实这是一种假冷真热现象,尽管孩子的手脚冰冷,但内脏却处于发热状态,这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中尤为多见。
小儿四肢含血量少于内脏,四肢的供血不足,较成年人容易发凉。此外,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尚未完善,负责管理血管舒张、收缩的植物神经易发生紊乱,导致高热初发时四肢末端的小血管处于痉挛性收缩状态而发凉。
遗憾的是,不少家长一发现小儿四肢发凉,就误以为孩子受寒怕冷,马上用棉被将孩子紧紧包裹,结果使得小儿的体温得不到及时散发而越升越高,发生高烧、抽筋,给孩子身体康复带来不良影响。
遇到孩子手足发凉时,家长可用体温表测量孩子的体温,也可用手摸摸孩子的腋下,或面对面地感觉一下孩子呼出气体的温度;哺乳的妈妈还可以在哺乳时,通过乳头感觉孩子口腔的温热来判断小儿是否发热。假如小儿手足冰冷,而腋下、额部、口腔等部位灼热,应及时采取退热降温措施,并到医院找出发热的病因。
宝宝发烧3阶段处理
“唉呀!宝宝身体怎么那么烫?该不会发烧了吧?”“哇!烧到38度,要不要赶紧给宝宝吃退烧药啊?”家长们常为了宝宝发烧而焦虑不安,总是想立即求助于医生,深怕发烧会让宝宝的头脑烧坏掉!其实,许多观念与作法都是错误的,清楚发烧的原因再对症下药才是最正确的!
为什么会发烧 ?婴幼儿容易发烧?
大多数人都以为婴幼儿抵抗力弱容易发烧,实际上应该是说,婴幼儿容易感染病毒。人体一旦受到病毒感染,身体会自动产生抗体与白血球,拉高定温点,以抵抗细菌病毒,因此体温会攀升。至于为什么成人较不容易发烧?原因就在于,许多病毒在小时候都感染过了,当碰到同样的病毒侵袭时,成人较不敏感,但婴幼儿多为第一次碰到病毒感染,所以容易因受到感染而发烧。
宝宝发烧了吗?
宝宝到底有没有发烧,粗略来说,使用耳温测量后的体温,高于摄氏37.5度时,就表示宝宝身体不适了,此时家长们必须注意宝宝是否有什么症状;若体温到达38度以上,就表示宝宝真的发烧了。
发烧不必立即退烧
该不该立即帮宝宝退烧?医学上建议不需要,宝宝发烧,代表身体正在抵抗病毒,身体会自然调节温度,所以不用退烧。发烧常常是疾病的征兆,家长们盲目地让宝宝服用退烧药,容易影响医生对于宝宝发烧原因诊断的正确性。而当家长带宝宝就诊时,切忌把重点放在宝宝烧到几度,而是要了解可能会烧多久。当宝宝发烧时,找出发烧原因,远比急着帮宝宝退烧重要。
虽然说宝宝发烧时不用马上退烧,但并不代表家长就可以坐视不管宝宝发烧的原因,许多家长以为宝宝烧退就没事了,实际上,有些疾病在烧退后没有接受完整的治疗,反而容易使原先的疾病再次复发,或是导致并发症的出现。以泌尿道感染、中耳炎与肺炎来说,都很容易发生反覆发烧的情况。因此当宝宝退烧后又再度发烧,家长们就要深入了解发生的原因,以免延误疾病的治疗!
是症状非疾病
发烧是一种症状、现象,表示宝宝身体不舒服时所发出的警讯,但绝非疾病。家长们常误以为福宝发烧就是生重病,为此焦急如焚,其实宝宝大多是因为受到感染而发烧,家长们要去了解宝宝发烧的原因,而非着重在“发烧”本身,发烧并不会对人体有什么破坏,家长们不要一发现宝宝发烧,就担心过头了!
宝宝发烧有何处理原则
发烧的原因主要是由疾病引起,如:呼吸道感染、脑膜炎、泌尿道感染等,因此应适时找出发烧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退烧。若体温不稳定,则表示疾病尚未痊愈,疾病痊愈,发烧即退。发烧是儿童最常见的症状,最易引起父母亲的担心。
定义:体温高于下列温度,则称为发烧。
肛温:38℃ 口温:37.8℃(耳温与口温相同) 腋温:37.5℃ 背温:37.5℃
合并的症状:小儿发烧除了体温上升外,可能会有:食欲不佳/嗜睡/哭闹不休/活动力减退/昏睡、昏迷/抽筋、头部僵硬
发紫、呼吸困难
量体温的正确方法:先甩动温度计,使水银下降至三十五度以下。
腋温:将温度计放置于腋下,固定手臂,勿令其任意挥动,测量四~五分钟。
口温:儿童勿用此法以防温度计咬断。
肛温:新生儿时期较建议采用此法。
背温:将温度计置于背上并平躺测量4~5分钟。
发烧应如何处理:减少穿衣盖被。多喝开水。睡冰枕。温水拭浴。保持空气流通,维持室温26~28℃。勿自行服成药。随时监测儿童体温变化。发烧若伴有下列情况则应立刻送医。
*发烧超过38.5℃。*活动力差*虚弱*呼吸困难*无法进食、剧烈呕吐*抽筋、头部僵硬*身上出现紫斑*二个月以下之幼儿*儿童本身患有严重疾病*连续发烧二天以上
结论:
父母在儿童发烧时,千万不要过份紧张耽心,除了就医外,尽量维持幼儿的舒适,只要平时具备基本的发烧处理知识,一定可以帮助儿童回复健康的身体。
温水擦浴──婴幼儿退烧的最佳选择
发烧是身体对致病因素的一种反应,许多疾病都可引起发烧。一旦出现了发烧,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然后再用退烧药。除了退烧药之外,还可用物理降温法帮助退烧,这包括采用酒精擦浴、冰块冷敷,以及温水擦浴等几种方法。但是,婴幼儿发烧并不适宜采用酒精擦浴或冰块冷敷,温水擦浴才是最佳的退烧方法。
酒精擦浴,即用75%的酒精,加等量的水,用纱布浸湿后擦洗,它是利用酒精在皮肤上挥发带走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目的。然而,婴幼儿大脑皮层和纹状体发育不完善,神经髓鞘未完全形成。同时,小儿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薄嫩,皮下血管丰富,发烧后全身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身体对酒精的耐受性低,酒精中的乙醇容易被吸收而引起中毒。另外,酒精擦浴寒冷刺激后外周血管收缩,毛细血管压力增加,使肺循环阻力增大,加重了低氧血症,因而容易导致肺出血。所以,用酒精擦浴降温对婴幼儿来说弊多利少,不应提倡。
冰块冷敷,即把装上小冰块的袋子戴在额上,进行降温。它虽然可以达到降低体温、保护脑细胞的目的,但由于上述同样的原因,也会刺激和诱发婴幼儿惊厥及肺出血,并有局部冻伤的危险,所以也不适用于婴幼儿。
温水擦浴法给小儿退烧,既安全又有效,做法方便。温水擦浴全身的皮肤,可使体表面血管扩张、促进血流加速、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组织缺氧,增强新陈代谢,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使组织松驰,解除肌肉痉挛而引起的疼痛。温水擦浴可使患儿感到舒适而易于接受,同时还有消除汗液、清洁皮肤的作用,并且没有导致出血及惊厥的危险。
一般说来,温水擦浴的水温以35—40℃为宜,同时保持室内温度25—27℃,避免空气过度对流。擦浴时以头颈部、腋窝、前胸及大腿根部等大血管走行处为主进行全身擦试。半小时后再测量体温,体温若降低到38.5℃以下时即可停止擦浴。
退烧小妙方:柠檬热敷袜
孩子生病,父母心疼。做父母的总希望孩子能尽快好起来。殊不知,小孩生病也是成长的过程。例如,发烧反应是身体免疫系统活化的表现,是为了消灭和消化身体陈腐的组织,并将这些废物排出体外。让身体自然退烧很重要,如果用药物压抑只会适得其反。
强儿由于在三岁以前没有碰过荤食,从小很少生病,直到他开始上幼儿园,接触到别的小朋友,大家玩在一起,感冒之类的病便难免在小孩之间传来传去。然而即便得个小感冒,他也没有因为发烧太高或咳嗽而去看医生。看不看医生,没有个标准的答案,也许我比较了解自己的孩子,以及平时努力地从自然疗法吸收新知,当事情来时,便可以学以致用。
一年半前的一个周末,强儿发了高烧,自下午开始烧,晚上我替他量体温,将近40度,而且有继续攀升的趋势。这时我先生有点担心,问我要不要给他吃退烧药,去看医生。我是打定主意,不给吃退烧药,家里的西药早被我扔的一干二净,只有想办法控制他的体温不要太高。那时之前拿到防保所给的一份内部刊物,内有对小孩发烧的文章介绍。
发烧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环,当体内有病菌、邪毒入侵或毒素增加时,肝脏及免疫系统为了排除毒素,便会将体温提高好燃烧毒素,这就是所谓的发烧反应。因此感冒时的发烧是身体燃烧毒素的正常现象。然而西方医学不愿考虑这种身体的自然反应,却想尽办法退烧,反而把毒素逼到身体内部的器官里去,而造成日后的慢性病。有鉴于此,我不再给孩子及大人退烧药,虽然心里仍有发高烧是否烧坏脑子的疑惑,在看到这篇文章后,疑惑也消失殆尽。依照医学新理论,除了不要让孩子的温度太高引起抽筋以外,发烧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成长的契机,该文还介绍了自然的退烧法——柠檬热敷袜,此时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柠檬热敷袜的做法是用一整个柠檬,将柠檬汁挤出来,然后把柠檬汁放在小锅子里煮滚,就将一双大人穿的棉袜浸到柠檬汁里,将浸透了的棉袜略微晾一下,不要烫了孩子的皮肤,但要保持温热赶快穿在孩子的脚上,穿得越高越好,最后将孩子的双脚以毯子裹起来保温。约过十五分钟或者热敷袜凉了,就可除下来了。可以每一小时到两小时做一次。
这里必须注意的一点是,在做柠檬热敷袜前,先摸一摸孩子的双脚。大多数的孩子在高烧时,双脚是冰凉的,要先用双手把他们的脚搓热后,再敷上柠檬热敷袜。若临时没有柠檬,也可以用醋代替。此法也适用于成年人。
我量了强儿的体温,摸了他的脚是冰凉的,赶紧搓热,用毯子先包好,然后做柠檬热敷袜,一会儿,柠檬汁滚了,就将我先生的有机棉袜浸在滚烫的柠檬汁里,然后穿到强儿的脚上,一直到他的膝盖,最后用毯子包住整双脚。大约二十分钟后,再去量强儿的体温,虽没有马上降下来(降了约1度),但也没有再上升。我又做了一次柠檬热敷袜,过后约三四十分钟,他的体温就缓缓降下来了;第二天,我们当然没有去见小儿科医生;强儿恢复得非常快,似乎懂事了些,我非常庆幸我们又度过了一关。
为什么儿童容易上火?
日常生活中,家长会发现孩子经常上火,一段时间后,便出现发烧、咳嗽、咽喉肿痛、大便秘结等症,严重的会出现肺炎、心肌炎等症。为什么孩子这么易“上火”呢?
“上火”是中医和民间的说法,现代医学解释是炎症,多是由各种细菌、病毒侵袭机体,或是由于儿童积食、排泄功能障碍所致。小儿脾胃功能还不健全,而生长发育很快,需要的营养物质较多,如果饮食不合理,再加上夏季孩子体内的水分流失过多,就易引起“上火”。孩子上火常会引发扁桃体炎、口角起疱、便秘、小便发黄、不肯吃饭、烦躁不安、眼屎增多等状况。在人体自然免疫过程中,还易受到外部侵扰,如风寒以及各类病毒,从而引发感冒、腮腺炎、水痘等病症。所以说,上火是儿童体内潜伏的病因,需要得到及时的治疗。
儿童由于脏器娇嫩,器官发育尚未成熟,直接导泻去火会严重伤害儿童的肠胃功能,造成肠胃菌群失调。因此除选择正确的药物治疗外,还应注意饮食调整。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给孩子喝些绿豆汤或绿豆稀饭,多给孩子吃一些绿色蔬菜,如卷心菜、菠菜、青菜、芹菜。蔬菜中的大量纤维素可以促进肠蠕动,使大便顺畅;平时多注意控制孩子的零食,不购买或给孩子少吃易“上火”的油炸、烧烤等食物,少吃瓜子或花生,少喝甜度高的饮料,最好喝白开水。有轻微“上火”现象,平时可以多给孩子吃些梨,或者把梨煮后喝些梨水,另外可给孩子用甘草、菊花、金银花等泡水喝,也可喝一些淡淡的绿茶,对于“上火”也很有用。 (马凤喜)
合理饮食防感冒
天气变冷,感冒发烧的孩子多了起来,一些孩子药也吃了,针也打了,可病就是缠缠绵绵不肯好。家长们不解,孩子并没受凉呀,怎么三天两头生病呢?对此,儿科专家解释,孩子感冒有时是吃出来的。
三高食物多成感冒诱因
不少家长认为肉、蛋、奶等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简称三高)类食物最具营养价值。所以,经常让孩子大量吃肉喝奶“补”身体,以为这样能提高身体抵抗力、避免感冒,其实相反。
一顿饭摄入高蛋白、高脂肪类食物越多,孩子为了消化这些食物,身体产生代谢热量也就越大,同时代谢还产生了大量废物,这些代谢热量和废物残留在体内无法正常排出,久而久之,就会积聚成毒,降低人体免疫力,一遇风寒就容易感冒;也正因为此,患感冒时也不宜吃这类食物,否则会影响身体恢复。小儿肠胃发育不成熟,饮食过量,导致肠胃不能正常消化吸收,食物就停滞于胃肠形成食积。食物长时间停留在体内,会产生内热,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如果内热不能及时排出,就会外发而导致发热感冒。
孩子们喜欢吃的膨化类、油炸类零食,食用过多了,也会有损健康。这些零食经过高温加工,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已经基本没有了,而经过油炸处理后反倒成了高热量食物,小孩吃得太多,就会在体内积聚产生内热,阻碍新陈代谢,导致大便干结等。毒素长期在体内排不出去,就会造成抵抗力下降,给病毒以可乘之机。
另外,便秘也是引发小儿感冒的一个原因,冬季小儿活动少,肠蠕动相应减弱,加上小儿没有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很容易出现便秘,而便秘会使毒素长时间滞留腑肠,导致感冒的发生、反复或加重。
防治感冒需合理饮食、多运动
不少家长只担心孩子吃得少、吃不好,每天都让孩子吃大量的肉、蛋、奶等高蛋白、高脂肪食物,而很少重视孩子米、面、蔬菜等食物的摄入。其实,米面等主食和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是人体必需的基础营养,可提供充分的能量,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
针对冬季特点,饮食上要注意清淡、少盐,让孩子常吃一些含粗纤维和润肠通便作用的果蔬,如菠菜、芹菜、蜂蜜、香蕉等,能减轻胃肠负担,有助于正常排便。
孩子一旦出现食积现象,家长可暂时让孩子少吃一两顿,适当吃些清淡食物。另外,家长不妨在家里常备一些诸如小儿消积口服液、保和丸、化积丸等助消化的中成药,帮孩子消减食积之苦。
除了在饮食上留心,家长们要有意识培养小孩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以排出体内毒素;另外,虽然天冷,也要让孩子多进行运动锻炼以增强孩子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治疗儿童感冒七大误区
孩子健康是所有父母的心愿,然而,感冒发烧等小病却总是不期而至。于是,父母们开始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孩子治疗。这些经验有的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有的是来自过时的科学理论,有的则仅仅是常识。然而,这些经验却未必是正确的,美国《养育》网站撰文特别指出了7个典型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伤风时宜吃,发烧时宜饿
这句谚语在西方流传已久,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营养学家指出,无论大人小孩,无论是发烧还是感冒,或是两者兼有,病人都需要摄入营养,才能令病情好转。孩子如果厌食,可以吃点鸡汤面、果汁甚至是冰淇淋。
误区二:流绿鼻涕意味着病更重了
儿科专家指出,孩子伤风时一般流清鼻涕,但也可能流绿鼻涕或黄鼻涕,这些均属正常现象。只有当鼻涕变色,并伴随持续高烧、食欲降低、咳嗽或是严重鼻塞等症状时,才意味着可能是存在细菌感染。此外,如果孩子经常流黄、绿色的鼻涕,可能是存在其他原因,如扁桃体肿大等,应该去看医生。
误区三:感冒在出现症状前传染性最强
一般来说,感冒在症状最严重时才最容易传染。因为感冒病毒是通过咳嗽、打喷嚏、或是手部接触传染的。而且,只要病毒存在,传染的危险就一直存在。
误区四:低烧可以不治疗
发烧能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杀死温度敏感型病毒。然而,这并不是说孩子发低烧就不用治疗了。
专家建议,如果孩子发烧度数不高,但感觉烦躁、嗜睡或是痛苦,就应当服用适量退烧药或消炎药。如果孩子情绪高涨并且充满活力,只要多加照看,保证他身体不缺水就可以了。应当注意的是,6个月内的婴儿只要发烧就应当立即看医生。
幼儿常生病是抵抗力差吗?
许多幼儿好像一年到头都在感冒、发烧,每个月要看好几次医生,做父母的不免会忧心忡忡地问:“我的孩子常常生病,是不是抵抗力太差了?还是我不会带孩子?”
抵抗力从哪里来
身体要对抗外来病原体的侵袭,必须靠各种完整的免疫防线与机能,也就是白血球、抗体及无缺口的皮肤及粘膜。
免疫力主要有两种来源,一种是生病后,人体内产生对抗此种病原体特殊抗体,当此种病原体再来侵犯时,抗体就可以联合白血球将病原杀死,而免于生病。此种免疫力,有的可以持续很久(如麻疹抗体)有的是暂时的(如感冒抗体)。打过预防针后,身体接受刺激也会主动产生免疫力,此种免疫力,一般而言具有终生效力。
免疫力的第二种来源是“被动”而生的。例如新生儿(出生一个月内的婴儿)接受母体留下的许多抗体而产生免疫力;又如注射了免疫血清蛋白后(即某种疾病的抗体),可能会对某些少数的疾病状况产生短暂的抑制作用。
人体内的多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