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病魔搏斗了5天,终于胜利了

08/09/08 11:23:08 标签:

  9月1日(星期一)中午睡觉,不知什么原因的,我就开始发烧了,38.6,还好,上次打麻疹预防针我也发了一点烧没什么大问题,应该很快就好了。但到了下午三点起床,不行了我开始拉蛋花状的稀瘪瘪,而且好像烧也没退的意思,精神也不太好了。妈妈和外婆担心我晚上还不退烧,而且家里又没有我吃的药,于是妈妈请了假和外婆一起把我带到区人民医院看病。到了医院一量体温,39度,更糟糕了。医生看了也不知所以,开了常规的泰诺林、妈咪爱、还有一瓶治感冒的药水。(后来才证实,这医生实在是庸医)

晚上我开始厌食,吃得很少,但还好我还愿意喝牛奶。

  晚上我烧得更加厉害了,妈妈一晚上都不敢睡觉,不停的帮我量体温,一直40度,喂加了退烧药牛奶给我,但我还是不见好转。但我虽然不舒服也没有闹,只是一个人安静的躺着,所以爸爸妈妈也就没有拿我去吊针。就这样熬到了天亮。

  9月2日(星期二)还是一样的发烧、拉肚子,但白天稍微好一些,晚上厉害一些。妈妈又去买了丁桂儿肚脐贴,发烧降温贴片、还有一种大家都介绍的拉肚药,斯密达。但我已经拒绝吃药了,所以拉肚药也就没喂下去。丁桂儿还是有用的,贴了就拉少一些。

  9月3日(星期三)我的烧退了,精神也好些,但肚子周围莫名奇妙的出现了红点点,外婆以为是贴肚脐贴过敏。但揭掉后红点点还是越来越多,慢慢的肚子、脚、手都是了。但我视乎无所谓长的这些包包,精神开始好起来。

  9月4日(星期四)我的红包包越长越多,满脸都是了,我如此一个大美女就成了一个大花脸。

  9月5日(星期五)我的红包包开始退了,到了星期天我又变成了个油光水滑的美人了。

  接下了就是慢慢的恢复元气了,病了几天都减肥了两斤,屁股也瘦了不少。没关系,我胃口好得很,很快就会向以前一样了。

   生病期间,妈妈、爸爸、外婆、外公都好辛苦,还因为我的生病发生了口角,在这说声不好意思了。以后我一定要加强锻炼,让自己少生病,让大家都开开心心的。

    (其实,后来才想起圆圆妈妈曾经提过,这是幼儿急疹,每个小朋友都会经历的,不用担心,用自己的抵抗力就能挺过去的。)

幼儿急疹也叫婴儿玫瑰疹,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小儿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突起发热,热退出疹为特点。本病古称“奶麻”、“假麻”,其病因是由于外感风热时邪,郁于肌肤,与气血搏结所致。

病因与流行病学: 胎儿可通过胎盘从母体得到抗体,出生后4个月时抗体阳性率为25%,11月为76%,5岁时90%,17岁时达98%。本病多见于6~18月小儿,3岁后少见,春、秋雨季发病较多,无男女性别差异。
临床表现: 本病的潜伏期为7一17天,平均10天左右。起病急,发热39一40度,高热早期可能伴有惊厥,病人可有轻微流涕,咳嗽、眼睑浮肿. 眼结膜炎,在发热期间有食欲较差、 恶心、呕吐、轻泻或便秘等症状,咽部轻度充血,枕部,颈部及耳后淋巴结肿大,体温持续3一5天后骤退,热退时出现大小不一的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压之退色,初起于躯干,很快波及全身,腰部和臀部较多,皮疹在1一2天消退,无色素沉着或脱屑。肿大的淋巴结消退较晚,但无压痛. 在病程中周围血白细胞数减少,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可达70%-90%.

诊断依据: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特点,发病年龄和发病季节,有以下几点:

1.骤起高热,而其它临床症状较轻。

2.颈. 枕. 耳后淋巴结肿大压痛。

3.周围血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分类计数较高。

4.发病年龄在2岁以内。

【鉴别诊断】 
  (1)麻疹 上呼吸道卡他症状重,病初口腔粘膜有Koplik斑,发疹和发热可同时存在。
  (2)风疹 出疹前已发热6~24小时,高热同时发疹,颈后、枕后淋巴结肿大。
  (3)药疹 有服药史,末梢血淋巴细胞不高。


治疗原则: 本病为一自限性疾病,无特殊治疗方法,主要是加强护理及对症治疗。

1.一般治疗:患儿卧床休息,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要多饮水,给予易消化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B.C等。

2.对症治疗:高热时物理降温,适当应用阿斯匹林5一10mg/(kg·次),每日2一3次,一旦出现惊厥给予苯巴比妥钠或水合氯醛,可适当补液。

 

正文从这里开始:

 

阅读(0) | 留言(1)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 诺诺妈对西西说:2008-09-27 12:07:50
  • 受益匪浅!谢谢!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