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七>

08/09/15 21:40:50 标签:转载

忠告35

千万不要把孩子当私有财产

孩子是生命之火的儿女,并不属于你。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有一首小诗:
    你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之火的儿女;
    他们通过你来到人世,
    却不是你的的化身,
    他们整天和你生活在一起,
    但并不属于你。
    我读这首诗的时候,泪流满面。父母一旦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时,就会要打就打,要骂就骂,随心所欲。如果父母读懂这首诗的意境,就不会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而是当作人类的孩子来对待,就可超越个人情感、超越功利心态,按规律教育孩子。
    只有将孩子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来看,不是作为自己的附属品,才可以使孩子的人格受尊重!

忠告36

好心情,好人生

    与幸福有约的孩子,必然与成功有缘
孩子有了好心情,就会有好人生。
    教育最终是让孩子热爱生命,热爱生命最好的体现是孩子快乐地成长。而孩子的快乐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心态。如果父母是快乐的,他们的快乐会传染给孩子。如果父母自己整天愁眉苦脸,孩子如何能笑逐颜开呢?
    让孩子快乐很简单,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心情。
    关注孩子的心情,就要关注孩子的生命状态。庄稼绿油油的,丰收已在望了。孩子的学习状态好,成绩肯定好。父母要像关注孩子的身体一样关注孩子的心情。孩子的无形生命舒展了,他的无形生命就能承受更多的风风雨雨。
    90%以上的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心情问题,这一类孩子是高素质、高敏感、高自尊、高脆弱,容易受伤害,心情容易破坏,父母和老师更要用心地呵护他们,让每个孩子都能有好心情,好人生。

忠告37

眼睛传神

父母以眼神告诉孩子一定行,认为孩子不可思议,孩子就会越来越不可思议。
父母向孩子表达爱时,口头语言不如书面语言,书面语言不如肢体语言,肢体语言不如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我现在已经练就了一门“功夫”,只要看孩子父母的眼神就可以知道他孩子的生命状态好不好,是不是舒展。如果父母的眼神是放光的,自信的,这个孩子肯定不错;要是父母的眼神充满了忧伤,他的孩子恐怕是有问题了。
     我就是用一双坚信婷婷行的眼睛看着婷婷成长,结果婷婷不但没有上聋哑学校,而且现在美国硕士毕业了。但很充满天赋的孩子却被父母用一双双怀疑的眼睛看着,引向了自卑。
    父母的眼神如果怀疑孩子不行,觉得孩子不尽人意,孩子就会越来越不尽人意;父母以眼神告诉孩子一定行,认为孩子不可思议,孩子就会越来越不可思议。

忠告38

“重点培养”,适得其反

父母教孩子,要学农民种庄稼的方法--按规律办事。
有位教授,他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他对女儿要求低,心想:女孩子嘛,稍读点书就好了。至于儿子,就一定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儿子可惨了,整天被老爸逼着,快乐的求知变成了无尽的痛苦,学习不是为自己学,哪来的动力?是“要我学”,结果“眼学习”。恐吓、威胁在儿子小的时候还管用,儿子一长大,那一套就不管用了。最后公认天赋高的儿子却一事无成。相反,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女儿,求知的胃口保住了,在“我要学”的状态下不断学习,最后成了博士。
    种庄稼,有规律;教育孩子,更要按规律。一味的高压、拔苗助长,只会走向反面。
忠告39

不高兴,没后劲

现在的孩子学习不是为了生存,孩子们愿意为快乐而学习。
孩子学习的动力是西瓜,其它都是芝麻。
    我们做父母的所处的那个年代,学习是为了生存,因为不好好学习就没有好工作,没有好工作就没有钱......那是一个要为生存犯愁的年代。
    很多父母都想:父母吃过的苦,再不能让孩子吃;父母没享过的福,要让孩子享。因此我们的下一代在蜜罐里长大,捧在手里怕碰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在父母的呵护下,根本没有机会体会生活的艰辛,这时父母要是还把“为生存”当成孩子学习的动力。那就大错特错了!
    现在的孩子学习不是为了生存,孩子们愿意为快乐而学习!
    愉快愉快,心情愉快,动作就快。孩子学习的过程不快乐,学习的效率就低。孩子不是主动学习,而是被动接受,就没有后劲。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