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于他人但是不期待获得奖酬,这是分享行为最重要的特征。教会孩子分享,就是教会孩子懂得爱。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独自拥有食物、玩具、空间,还有爸爸妈妈的爱,没有和兄弟姐妹分享一切的机会,很容易成长为自私霸道的人。所以,年轻的父母们都很重视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想了很多办法来帮助孩子学习分享。但是他们往往发现,孩子也许在家里天天都给家里人分食物、分东西,可是一旦上了幼儿园,却并没有像他们预期的那样乐于分享。是不是年轻父母们的教育方法有问题呢?
我们是这样教孩子分享的……
四岁的溜溜是个小胖子,特别爱吃鸡腿。这天奶奶买了一只鸡做给全家人吃,饭菜做好了之后,奶奶把两个鸡腿都夹到溜溜的碗里,说“溜溜爱吃鸡腿,鸡腿都给溜溜吃”,这时候妈妈说“好东西要分享,奶奶最老,要把最好的东西让给奶奶吃,快给奶奶一个鸡腿吧”,听话的溜溜把自己碗里的一只鸡腿正准备往奶奶碗里送,奶奶赶紧制止住溜溜,“奶奶不爱吃鸡腿,溜溜吃”,硬是把鸡腿留在了溜溜的碗里,溜溜为难地看了一下妈妈,奶奶赶忙催促着“快吃快吃,看看奶奶做的鸡腿香不香”,妈妈只好不再坚持。溜溜很享受的样子吃起来,奶奶心满意足地看着孙子吃鸡腿。 两岁的姗姗是一家人的中心,这天大家一起吃苹果,妈妈把苹果削好切成块,嘱咐姗姗给大家“分果果”,姗姗把一块苹果递到奶奶手里,奶奶说“谢谢,姗姗真乖”,姗姗再分别递给爷爷、爸爸和妈妈各一块苹果,每人都有了一块之后,妈妈说“姗姗真是一个爱分享的好孩子,好吧,现在盘子里剩下的这些苹果都奖给能干的姗姗吃吧”,姗姗于是满意地吃起盘子里的好几块苹果来。
这样的分享之后……
溜溜的妈妈也很重视孩子的分享行为,可是因为奶奶太疼爱孙子了,最后没有坚持。以后溜溜会不会在妈妈面前一套奶奶面前一套?或者他的分享只是做出个“姿态”就行,他知道大人疼他,所以并不会要他真正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拿来分享?如果真的要他把自己所爱拿来分享,他能不能做得到? 姗姗的妈妈似乎在培养姗姗的分享行为,可是最后却因为姗姗的好行为而奖励给她比别人多得多的苹果,经常这样,姗姗会不会认为,只要把一点点分给别人,自己就可以得到更多?她会不会只是为了得到更多而分给别人一点?如果要分给别人多一些,她会不会不乐意?如果最后没有奖赏,她会不会不乐意分享了呢?
应该这样教孩子分享……
一对中年得子的夫妇,对他们的儿子可文爱护备至。他们虽然不富裕,但总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可文最好的生活。为了节省开支,他们总是去批发市场买水果,便宜一点多买一些慢慢吃。这一次,他们买了一箱可文最爱吃的桔子。每次吃完饭,就让五岁的可文帮忙从箱子里拿出桔子来,分给爸爸妈妈和自己各一个。这一天,可文从箱子里拿出了最后的一个桔子,他往箱子里翻了又翻,告诉爸爸妈妈,“没有了”。这时候,可文看了看爸爸说“只有这一个了”,又看了看妈妈说“没有了”,他没有要把桔子给爸爸或者妈妈吃的意思。爸爸妈妈看出来了,孩子的意思是“只有一个桔子了,难道你们还要吃吗?”爸爸妈妈互相对望了一下,然后很坚决地告诉可文“来,我们把这个桔子分成三份”,分好了三份桔子,爸爸妈妈毫不犹豫地享受起自己的那份。但是他们分明看到了特别爱吃桔子的儿子眼睛里面的泪水,他似乎觉得很委屈,那么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为什么不把最后一个桔子让给我吃? 其实,这对夫妇心里很明白,最后的这一次分桔子,才是真正的分享。因为所谓分享,并不是自己有很多,有剩的,或者自己不喜欢、不需要的东西,才分给别人一些,而是即使自己也不够,自己也很需要、很喜欢的东西还是愿意分给别人。我想,可文的爸爸妈妈所理解的分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分享。我们很多的孩子其实并没有机会学习这种真正意义的分享。
PS:
不仅仅是孩子需要学习,又有多少大人真正懂得用心分享的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