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奶粉事件

08/09/17 10:12:22 标签:

      短短几天时间,河北三鹿的问题奶粉导致全国多少受害的婴幼儿,真是太可怕了。据有关新闻媒体报道,今年3月份,三鹿集团就已经发现了问题奶粉,但他们保持了沉默,并且对外封锁了消息。6月份,监管部门已经接到过患儿家属举报,但他们也保持了沉默。正是在三鹿集团和监管部门心照不宣的共同失声下,大批三鹿“问题奶粉”继续流入市场,流进千万个婴儿的口中,最终酿成了震惊全国的“结石娃娃”事件。

       经有关部门检测,三鹿“问题奶粉”中含有过量的对人体肾脏有严重危害的三聚氰胺,这是部分食用三鹿“问题奶粉”婴幼儿患病致死的直接原因。

       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进行监管,是国家赋予监管部门的职责。按理说监管部门接到患儿家属举报后,应该立即查清问题真相,给各方一个交待。果真如此,问题不至于严重到今天这个地步。奇怪的是,面对“问题奶粉”,监管部门也选择了沉默。正是监管部门的沉默和失职,纵容了三鹿集团,导致“问题奶粉”越来越多。其实,不光是“结石娃娃”事件,前几年发生的假酒、假药、毒面粉事件,“大头娃娃”事件,监管部门都在事前接到群众举报,然而他们的选择如出一辙,要么沉默,要么拖延,任由事情发生和扩大,最终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监管部门应该知道,对这些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事件保持沉默或者拖延带来的严重后果。他们为什么还要作如此选择?其中自然有官僚主义作风在作怪。一些监管部门和工作人员宗旨意识淡薄,工作作风散漫,执行能力低下,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漠不关心,能推则推,能拖则拖。据说,几个月前,一些省市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接到患儿家属对三鹿“问题奶粉”的举报时,根本毫不在意,有的甚至连接听记录都没有做,更不用说调查了。原因还不止于此。可以看到,监管部门对于各种小作坊、小工厂、小公司引发的生产安全、食品安全事故,反映还是很迅速的,行动也是比较果断的。只有在面对三鹿集团这样的大企业时,他们才显得反映迟缓。这就是关键所在。因为三鹿集团这样的大企业,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这些大企业的利益,已经与地方利益联在一起,它们的发展,往往就意味着地方经济的发展,意味着地方利益的实现。在这些大企业的背后,站着的是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在查这些大企业时,面对的不仅仅是企业,还有企业后面的地方政府。作为企业的利益共同体,地方政府自然不愿意让监管部门随便查这些大企业。新闻媒体经常批露,监管部门准备调查一些有问题的大企业时,常常受到地方政府的说情风、招呼风所干扰,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公开阻扰监管部门调查这些企业,使监管部门难以开展调查工作。同时,国内一些大企业,除了有地方政府做后台外,还有强大的外资在后面撑腰。三鹿集团的第一大股东,就是新西兰食品巨头恒天然集团,掌控了三鹿集团43%的股份。在当前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形势下,要查这些大企业,必然要冒“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破坏招商引资”的风险,这是监管部门极不愿意的。正是由于地方政府和外资撑腰,才使得一些大企业有恃无恐,甚至不择手段,做出一些制造假酒、假药甚至有毒食品的非法勾当。而监管部门在对这些大企业实施监管时,不得不投鼠忌器,对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睁只眼闭只眼,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监管部门接到患儿家属对三鹿“问题奶粉”的举报无动于衷,就不令人奇怪了!

   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而企业的科学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监管。监管部门放弃对企业的监管职能,放任企业肆意妄为,短期看是为了保护企业发展,促进地方发展;从长期看,是将企业发展引上歧路,为企业发展套上死亡之绳,最终阻碍地方的发展!

正文从这里开始: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