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从何开始

08/09/23 22:30:49 标签:

 教育何时开始

  孩子的到来,会使一个家庭变得杂乱无章,孩子也会成为家庭爱护和关注的中心,这是无可厚非的。

  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时常举棋不定,一些旧的规矩已不适用,要求孩子绝对听话和顺从的教育方式已行不通了,而社会又没有提出更好的办法,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世上没有一个能适用于每个孩子和每种情况的良方。对孩子的教育必须考虑到孩子的特点、天资、能力和当时的生长情况。

  在头几个月,家长对孩子的体贴和爱护,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对孩子漠不关心和采取过于严厉的态度,会对孩子的发育产生消极影响。

  对婴儿进行“教育”是没有意义的。婴儿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还无法将自己同父母区分开来。家长想通过某种行为方式,让孩子“听话”,这与教育无关,充其量只是一种训练。也许家长达到了使孩子顺从的目的,其代价却使孩子感到恐惧、不安、冷漠和失去了自信。

  孩子的智力达到一定的水平,具有思考和学习能力时,教育才有意义,才可以对孩子进行一些行为规范方面的教育。教育孩子时,应着眼于未来,关键是使孩子具备适应未来的精神力量。

  家长的示范作用

  教育孩子,家长的作用至关重要。家长做出榜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不仅可以模仿家长的行为举止,而且可以清楚地觉察到家长真实的内心世界。

  夫妻之间的不和会使孩子感到不安。孩子看到父母的行动协调一致时,孩子就知道如何去做。如果父母之间发生矛盾,孩子便不知所措,有时还产生恐惧和不安。

  如果孩子过早地受到其他人(祖母、托儿所阿姨、保姆)的影响时,很可能违背了家长的教育初衷。孩子会很快接受一些相反的观点,有时吸收别人的一些长处,有时也会受到一些消极影响。如果孩子同父母关系良好,孩子就更容易接受父母的行为方式。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具有独立性格,同家长的依附关系也会变得越来越淡薄,即使这样,家长的影响也会继续起作用。

  表扬和赞赏

  表扬和赞赏是孩子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孩子的最有效的方式。较小的孩子没有自己的行为规范,更需要家长的表扬作为行动准则。如果家长想要孩子按一定的行为方式去做,就须对孩子积极的一面予以肯定,以此向孩子表明自己的态度,鼓励孩子继续朝好的方面发展。但表扬也不能太多,也不能随意对孩子表扬,否则会适得其反,使孩子对自己估计过高,产生骄横心理。

  在对孩子进行表扬时,应实事求是,不应言过其实。对孩子进行表扬时,还应注意对事不对人,针对孩子所做过的事情,应该说“你做的真好”。不应笼统地说:“你真可爱,真是个乖孩子。”孩子在做成一件事情之后,总希望得到家长的肯定,但并不需要家长过于热情的话语。

  一般情况下,仅对孩子口头表扬就够了,但如果孩子做出了特别大的成绩,可给孩子特别的奖励,例如,可送孩子一件礼物,满足孩子某个要求。不应该将奖励情况预先告诉孩子,以“收买”孩子取得成绩的积极性。孩子本来是出于自己的愿望来完成某件事情或克服某种困难的,但如果预先给孩子以许诺,孩子就会过多地依赖外部的刺激,而不愿主动地去做某件事情了。

  谴责和批评

  家长心平气和的对孩子不当行为进行批评,而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譬如说:“我根本不喜欢你这种坏孩子。”批评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孩子以后会尽力做好,因为孩子也愿意使家长满意,同家长和谐地生活。遗憾的是,许多家长只看到孩子的过失,而没有看到孩子的美好愿望。他们动辄责骂孩子,很少或根本不对孩子进行表扬。那些经常受到指责的孩子,必然会得到这样的印象,即他们无法使家长满意,甚至认为家长根本就不喜欢他。为了忍受家长经常一连串的责骂,孩子对家长的话会变得无动于衷,但内心却十分不安和沮丧。孩子会感到十分痛苦,甚至对家长产生愤恨情绪。批评对教育孩子来说算不上好的教育方法,应慎用。

  教育的一贯性

  教育孩子,除表扬和赞赏外,家长态度的一贯性也很重要。所谓一贯性并不是严厉,也不是一经做出的决定,不管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也要坚持。一贯性是指给孩子提出更远的,但是明确的目标,订出共同生活的规则,让孩子遵守。在制订这些目标和规则时,必须考虑到孩子的实际能力。孩子须能够懂得这些要求的意义以及在不遵守时可能带来的后果。

  一贯性最重要的是,家长对孩子的每次越轨行为都应有所反应,不能因情绪好或没时间而不过问。要制止孩子动摸昂贵的立体声音响,刚开始时是比较困难的,但如果家长一再这样做,孩子就会慢慢知道这东西不该动了。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让孩子明白,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拿着玩或摸着玩的。无约束的自由和忍让也不利于孩子将来适应社会的要求。
三步计划,成就你的聪明宝宝
--------------------------------------------------------------------------------
  来源:《北京青年报》  时间:2004.08.18





  年轻妈妈们最自豪的就是看到自己的宝宝健康成长,智力发展迅速。不过,也有妈妈会苦恼自己的宝宝和别家的宝宝同龄,却没有人家聪明。是教育方式不对?还是营养跟不上呢?专家告诉我们,宝宝的智力发展和左右脑的均衡发育有着很大关系。

  医学研究发现,新生儿的脑神经细胞约为140亿,和成人的数量差不多,也就是说,宝宝一出生就已经具备了成人的智力潜能,当妈妈向宝宝输入“指令”的时候,宝宝就已启动左右脑的“运作”功能了。

  亲亲链接:锻炼宝宝“左右开弓”

  有的妈妈希望自己的小宝宝聪明一点,会刻意去发展他的左脑功能,例如从小就不断地给宝宝讲故事、听音乐等,这样的做法固然有作用,但也存在偏颇。专家认为,要想婴幼儿左右脑均衡发展,要掌握适当的时期,对宝宝的左右脑进行以下三步骤开发,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首先是保证营养,也就是注意食物的“益智配方”。小宝宝从出生起大脑就开始不断地需要吸收各种帮助大脑发育发展的营养元素,ARA和DHA成分对脑部和视觉发育非常重要。

  亲亲链接:介绍几款健脑益智的聪明菜

  其次是多进行益智游戏,用游戏和玩具,通过科学的训练和学习方法,向宝宝输送精神营养,最大限度地开发孩子的脑部潜能,升级孩子的智力。

  亲亲链接:优良环境塑造宝宝聪明大脑 爸妈放轻松-全脑开发帮您搞定

  最后是妈妈和宝宝的积极交流,专家告诉我们,在宝宝玩游戏的同时,妈妈的参与很重要,因为妈妈的爱心和耐心能够很好地诱导宝宝投入到游戏当中,将精神营养和物质营养有机地联系起来,给予宝宝最大的安全感和最好的心灵沟通。

  亲亲链接:让宝宝的大脑更健康 聪明宝宝需要脑力开发

  小编特别提醒:给孩子表现潜能的机会

  现实生活中,家长们无不对自己的孩子充满成长的期盼,当看到人家的孩子表现杰出时,不少家长常会埋怨自己的孩子一无是处。这种一味埋怨孩子的做法不仅是徒劳无益的,相反会伤害孩子的幼嫩的自尊心。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潜藏的才能,即便是临床上认为弱智的儿童也是这样。挥出孩子的潜能,给其日后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才是每一位家长应当着力去做的事。

  留意观察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喜好憎恶,在他与别人玩耍、交谈或在自己阅读、游戏时,可以察觉出他虽不爱弹琴却喜欢绘画,虽没有耐性却有创意,虽不擅言词却很热心,把这些蛛丝马迹记录下来,你就能归纳出孩子的性格趋向或者说擅长的一面,从而诱导激发他。

  制造机会

  了解孩子的性格趋向与喜好之后,别忘了给他机会多加练习。比如,人家生日时,鼓励每个人表演一个节目,每周一晚上轮流朗读短文并发表心得,让孩子把当天经历的有趣的事叙述一遍或记录下来……更重要的是,随时给机会让孩子帮你的忙,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如洗碗、拖地、收衣服等。这样越做越熟练,越有信心,孩子才不会退缩在自卑自闭的角落里。

  耐心等待

  既然给孩子机会,就要耐心等待孩子发挥潜力。有些父母一时叫不动孩子做家务事,干脆自己做;嫌孩子不会买东西,索性自己出门;认定孩子念不好书,便帮他一题题复习……久而久之,孩子生出惰性,心想反正父母一定会伸手援助,便乐得坐享其成,让自书的“天资”睡着了。所以,当父母埋怨孩子懒惰时,不妨扪心自问,是否对孩子缺少耐心,把孩子的表现机会“洗劫”一空了。

  给予鼓励

  当孩子自己动手做、开口说时,应该给他肯定的赞美和鼓励的掌声。因为,即使是个天才,也需要有一个练习的机会来酝酿信心,而后越走越顺。如果只是一味的打击、批评,孩子会害窘得抬不起头,再也不肯尝试,终其一生都要靠父母所希望的。

  而要做到以上几点,做父母的不仅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举止,而更为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准,加强各方面的修养。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