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幼儿园
- 未加入幼儿园
宝宝目前很粘她奶奶,这样让她奶奶很累,她自己也未必舒服。可白天的我上班的时候多,就是没有那个吸引她的磁场,只有晚上,小家伙才会不情不愿地到我身边凑合。哎!学习学习。大概是她跟其他人接触太少的缘故么?因此导致独立性太差?还是她奶奶好几次故意做出要走开的模样观察她反应诱发她哭泣然后又笑嘻嘻地跑回来抱她让她产生一种误解:只要她一哭,她奶奶便会立马出现,而且什么都满足她?
宝宝出生后,缺乏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长期处在母亲的照料下,必然会形成对母亲的依赖。婴幼儿与母亲间温暖、亲密的连续不断的关系,适度的依恋(也就是粘人现象),可使幼儿既得到满足,又心情愉快.0至1岁半的宝宝多半会对父母产生依恋感。如果不是这样,反而会给宝宝未来的生活打上阴影。所以这段时间的宝宝最好自己带,家庭是最能够给每个孩子温暖和勇气的地方。适度的依恋有助于建立一个人的信赖度和自我信任感,将来能够成功地与伴侣、后代和睦相处。宝宝的粘人状况如果不是太严重,就不必太忧虑,要以健康的心态来看待。
针对较粘人的宝宝,父母的教养态度及原则如下:
1.先建立自己坚定应对的心态,保护宝宝处在萌芽状态的独立性。周岁以后,宝宝会出现一些独立意识的萌芽,如:不愿让别人喂饭,不愿意被别人抱着走等。宝宝的这种独立性倾向,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因素。父母应当爱护这种独立意向,及时给予引导和鼓励,如用话语、表情、动作等表现出对宝宝独立性的赞许,搂搂宝宝,夸赞宝宝等,以此激励宝宝更加大胆独立地去探索,而不要因怕其弄脏衣服或跌跟头,而干预或限制孩子的独立行为。
2.试着向孩子诉说自己正要去忙的事。虽然一岁的孩子还不会说话,但是他们已经能基本听懂父母经常说的话。你可以在离开孩子的时候向孩子解释一下你正要去做的事情,几次以后他会明白你的意思,你可以告诉他“妈妈正要煮晚餐,你要在娃娃床上玩玩具。等煮好了,我会陪你玩哦!”孩子渐渐明白父母要做的事,而你也确实去做你所说的事,这样可以培养互相信任的感受。
3.以游戏方式进行渐进式的分离。
4.不要因宝宝粘你而处罚他。
5. 不要吓孩子说外面的人都是可怕的坏人、魔鬼或大野狼。
适当的「粘」是必要的
1940年代心理学家鲍尔贝专门研究「母亲与儿童分离对儿童以后行为的影响」。鲍尔贝提出结论是:「婴幼儿与母亲间温暖、亲密的连续不断的关系,适度的依恋(也就是粘人现象),幼儿既可找到满足,又可以找到愉快。安全的依恋将导致一个人的信赖、自我信任,并且成功地和自己的伴侣与后代和乐相处。」如此说来,宝宝的粘人状况如果不是太严重,就不必太忧虑,反而要以健康的心态来看待。
做一个中国人需要多大的能耐,这个问题并不幽默。
重庆媒体刊登了一个长篇报道,9岁女孩姗姗(化名)3年换了6个特长班,仍无任何特长兴趣,向父母写下保证书:“我自愿不学钢琴、电子琴、二胡、舞蹈等多样,还包括绘画、武术,我长大后不怨妈妈、爸爸”。
心理专家一语中的:“一个9岁的孩子,怎么能让她自己承诺,为自己的未来负责呢?”家长和监护人对孩子的保证书听之任之就是失职。不过,一个9岁的孩子写保证书,难道不可以看作一种特别的抗议?
我们这个社会有很多教育行话,并非出自教育学,也不属于正常的教育体系,却已有效地嵌入我们的语言和认知,成为一种我们这个社会的特殊常识,使用中无须加引号,无须作注释。补习、奥赛、培优、特长班等等,就是这样。
9岁的孩子,3年6把式,家长和孩子应该说都为“特长”作了努力。这固然有“潜能”未能发现的可能,然而,我们难道就不能问一下,一个人就是没有特长,是否可能,又有何不可吗?
但这个问题是没有人去问的。人们大概相信“一个人总该有特长”,而且总该会在音乐、舞蹈、绘画、武术当中有一样,所以他们既不会设想一个人是否可能无特长,也不会设想特长班的种类是不是已经足够。
于是,大家“共同探讨”对像姗姗这样的孩子怎样培养特长的问题。教育专家说,“当发现孩子遇上了令他双眼发光的事物时,这种兴趣就值得培养”。我知道,这指的肯定不是培养孩子去当美食家,虽然他们很容易见到爱吃的东西就双眼发光。“聪明家长”现身说法,孩子不想学特长了,没有逼,没有打,而是陪着去学习,多鼓励,也适当地发一下“威”,后来就又“学得津津有味了”。记者也着急:爸爸妈妈是望女成凤啊,你怎么就不来劲呢?未来要是没有其他的同龄孩子强……
好心,而且目标明确。孩子总得学点特长才好,否则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就会比同龄人差。这些所谓的“特长”,其实并非发乎意愿,或者发乎意愿也被认为没有意义,大多会嘎然而止,因为很快,孩子们就只要“考高分”这个唯一的特长,只是暂时地,大家还要在“学特长”的路子上,不知不觉或者顺乎大流。对大量的人来说,“特长班”不过一个建立在社会焦虑基础上的虚幻的本领培养经历。
从接受“特长教育”的普及程度来说,至少中国的城市,我估计已居国际领先水平,因为放手让孩子去玩,“听之任之”,这种情况是没有了,而且面临指责。如此普及的特长教育,虽然或有成功例证,但罕有基于对某一个事情的热爱从而发展了兴趣的情况,仍然遍产“吃尽苦中苦,得成人上人”的人工锤炼佳话。
我们这个社会已经习惯于认为,人应该掌握高强的本领,才可以立足于不败之地。高强的本领、多样的本领,这既是个人的基业,也牵连“强国”、“合格的公民”、“优秀的中国人”等等宏大概念。它隐然表明,一个人如果本领不够高强,那么不仅是活该无法获得基本生存保障,而且有拖累国家、做人不合格、为国增耻的嫌疑。
一个正常的社会又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它本身就是由大多数不具特殊本领的人所组成,这些人不仅将成为社会的主体,而且将成为社会的基石。所谓芸芸众生,无非如此。这就是说,一个人原本即使无特长、无高超本领,也足以获得怡然其乐的生活,足以获得一种普通人的生活快乐和生活意义。
一个社会,如果有这样的理念,即人的基本快乐和基本生活必须靠“过人的本领”来保障,那其实是构造一种由“人上人”和“人下人”组成的社会。这种理念不仅取消普通人的生活乐趣和生命意义,并且为这种剥夺制造社会解释。
做一个中国人,需要多少本领?你需要防身的能力,例如你要能够识别假币,辨别商品真伪,面对各种现实伤害和心理危机,因为这些都是你自力救济的事情,你须有以备之。你还需要进而拥有特长和过人本领。你不能是一个普通人,因为人们都认为普通人无价值、很悲惨,而且有碍国光、无可同情。
在荒谬的社会现实和社会认知基础之上,我们,中国人,都在努力掌握各种本领,走在逃离成为一个普通人的路上,而最后,大多数人仍然无可避免地成了普通人,他们不过是成为失败者的标本,而已。
2009-11-3
本文摘自:http://blog.qq.com/qzone/622000022/1257521539.htm
读后感:吾儿平安,健康,快乐,足矣!
11.7 | 标签: | 阅读(0) | 留言(0) | 2009-11-07 |
宝宝秀秀秀 | 标签: | 阅读(0) | 留言(0) | 2009-11-06 |
11.6 | 标签: | 阅读(0) | 留言(0) | 2009-11-06 |
宝宝的第一声“妈” | 标签: | 阅读(0) | 留言(0) | 2009-11-05 |
孕期特征回顾 | 标签: | 阅读(0) | 留言(8) | 2009-11-05 |
怀孕日记拾零 | 标签: | 阅读(0) | 留言(0) | 2009-1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