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高烧38.5度以上,请立即让医生确诊是病毒感染的,还是细菌感染的,病毒感染就用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细菌感染的就用抗菌素(如头孢类),不要急于退烧,烧只是表象,要把病因找出来。
当小孩发烧不舒服时,是否需要适时地运用一些工具来减轻发烧所带来的不适,如:冰枕、退热贴等。 如果孩子仅有高热,没有上述各种合并症出现,尽管退烧缓慢,或者时有反复,也不必担心,应该耐心在家中治疗、护理,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保持环境安静、舒适、湿润,室内定时通风,成人不要吸烟。
(二)发烧是机体对抗微生物入侵的保护性反应,有益于增强机体抵抗力,因此,38.5℃以下的体温不必服退热药,只有体温超过38.5℃以上,才需采取退烧措施。
{三)病儿的衣服不宜穿得过多,被子不要盖得太厚,更不要“捂汗”,以免影响散热,使体温温升得更高。
(四)要鼓励孩子多喝开水,多吃水果。发热后孩子食欲减退,可准备一些可口和易于消化的饭菜,选择孩子体温不高,或吃药退烧的时机进食,但不要吃得太饱。
一般若幼儿的肛温及耳温介于38℃~38.5℃时,仅需多补充水分即可,不需要着急地给予退烧药(曾有热性痉挛病史者例外)。当肛温及耳温大于38.5℃,且小孩出现寒颤或手脚冰冷的状况时,应先给予适度的衣服或添加盖被,待手脚温暖后,再依情况给予冰枕。
此外,虽然不少家长会选用传统的冰枕来替宝宝退烧,但有不少幼儿不喜欢睡冰枕,因为无法适应长时间使用带来的冰凉感,且退烧效果也不好,因此,不必一定要使用。此时,建议不妨让宝宝洗温水澡(水温约28℃~32℃),达到退烧散热的效果。
其次,要提醒父母,使用凝胶状退烧用贴布,感觉上可以舒缓一些高烧所带来的不适,但并无明显的退烧效果,且使用时需注意,应避免滑落至婴幼儿口鼻部位,以免造成婴幼儿窒息。
Baby发烧了,先不必急着退烧。由于发烧是一种抵抗病毒的自然现象,所以如果家长硬要替孩子退烧,反而削弱了孩子的抵抗力。一般来说体温在38℃~38.5℃以下,且精神不错,都是可以接受的。不过,为了减少宝宝的不舒服感,家长在照顾上要特别留心。
*不建议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退烧药。
*一天使用退烧药不要超过五次以上。
*不宜在半夜叫醒小孩服用退烧药,除非可能因发烧导致抽筋时。
*不要给小朋友覆盖湿毛巾,应尽量保持干爽。
*尽量给予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等。
*注意水份及电解质的补充,以免小便过于浓黄。
*要多休息,避免过度活动。
*在适当的处置后,应观察小朋友的精神状态及食欲等,并于就医前记录发烧的天数(需精准计算发烧满几日)、间隔时间、温度变化及其它不适症状,以供医师参考。
当小孩发烧不舒服时,是否需要适时地运用一些工具来减轻发烧所带来的不适,如:冰枕、退热贴等。 如果孩子仅有高热,没有上述各种合并症出现,尽管退烧缓慢,或者时有反复,也不必担心,应该耐心在家中治疗、护理,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保持环境安静、舒适、湿润,室内定时通风,成人不要吸烟。
(二)发烧是机体对抗微生物入侵的保护性反应,有益于增强机体抵抗力,因此,38.5℃以下的体温不必服退热药,只有体温超过38.5℃以上,才需采取退烧措施。
{三)病儿的衣服不宜穿得过多,被子不要盖得太厚,更不要“捂汗”,以免影响散热,使体温温升得更高。
(四)要鼓励孩子多喝开水,多吃水果。发热后孩子食欲减退,可准备一些可口和易于消化的饭菜,选择孩子体温不高,或吃药退烧的时机进食,但不要吃得太饱。
一般若幼儿的肛温及耳温介于38℃~38.5℃时,仅需多补充水分即可,不需要着急地给予退烧药(曾有热性痉挛病史者例外)。当肛温及耳温大于38.5℃,且小孩出现寒颤或手脚冰冷的状况时,应先给予适度的衣服或添加盖被,待手脚温暖后,再依情况给予冰枕。
此外,虽然不少家长会选用传统的冰枕来替宝宝退烧,但有不少幼儿不喜欢睡冰枕,因为无法适应长时间使用带来的冰凉感,且退烧效果也不好,因此,不必一定要使用。此时,建议不妨让宝宝洗温水澡(水温约28℃~32℃),达到退烧散热的效果。
其次,要提醒父母,使用凝胶状退烧用贴布,感觉上可以舒缓一些高烧所带来的不适,但并无明显的退烧效果,且使用时需注意,应避免滑落至婴幼儿口鼻部位,以免造成婴幼儿窒息。
Baby发烧了,先不必急着退烧。由于发烧是一种抵抗病毒的自然现象,所以如果家长硬要替孩子退烧,反而削弱了孩子的抵抗力。一般来说体温在38℃~38.5℃以下,且精神不错,都是可以接受的。不过,为了减少宝宝的不舒服感,家长在照顾上要特别留心。
*不建议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退烧药。
*一天使用退烧药不要超过五次以上。
*不宜在半夜叫醒小孩服用退烧药,除非可能因发烧导致抽筋时。
*不要给小朋友覆盖湿毛巾,应尽量保持干爽。
*尽量给予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等。
*注意水份及电解质的补充,以免小便过于浓黄。
*要多休息,避免过度活动。
*在适当的处置后,应观察小朋友的精神状态及食欲等,并于就医前记录发烧的天数(需精准计算发烧满几日)、间隔时间、温度变化及其它不适症状,以供医师参考。
正文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