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带红豆参加了一个家庭聚会。红豆回来的第2天,开始持续发低烧,好在能吃能睡,没有其他不良症状。由于体温不太高,始终保持在37.5—38℃之间,所以红豆生病的第一天,我们坚持在家护理,没有带她去医院。第二天晚上,红豆的病情没有明显好转。考虑到天气预报说,接下来几天北京大风降温,怕到时候带红豆看病更不方便,所以去了儿童医院。
儿童医院里的病患儿和家长,乌央乌央的。可能这个季节,患病的孩子多。这时候,我觉得有些后悔了。排队等了2个多小时,才看了病。医生检查了血相,诊断红豆患了病毒性感冒,开了些药。
这两天,爷爷奶奶对红豆的病如临大敌,尤其是奶奶,整天抱着豆子,忧心忡忡。奶奶给豆子喂药的时候,自己心里就觉得药物很难吃,担心豆子不吃,时刻准备强迫红豆吃下去。结果,红豆对吃药很抵触。昨天白天,我上班以后,红豆一口药也没吃,甚至因为怕吃药,对任何接近嘴巴的东西都保持戒心。傍晚,我回到家里,一边和红豆玩,一边象给红豆平时喂水解渴一样地给她喂药,红豆就很愉快轻松地喝了药。其实,现在的儿童药剂口味都是微甜,很适合孩子的。
今天早晨,我专门跟奶奶交流了一下。我认为,情绪的感染力是很大的,希望奶奶尽量以轻松快乐的情绪照看豆子,不要让大人的负担影响孩子的心情。奶奶不以为然,说孩子太小,根本不可能受影响。其实,孩子的灵性是很强的,对周围的感受非常敏感。我认为,人类在成长的过程,这种感受力反而逐渐退化。
不过,吃了一天的药,红豆的体温并没有下降,到了夜间反而上升到了38.4℃。半夜,我赶紧给豆子吃了1ml的小儿百服宁。早晨,豆子的体温恢复正常。对此,奶奶埋怨昨天反对给红豆吃降温药,担心豆子持续发烧,烧坏了身子。不过,我倒觉得昨夜豆子体温上升是我把她抱到我身边睡(实在太累了,抱过来好照顾她),周围温度高导致的。
其实,奶奶沉重的心情我可以理解。红豆宝贝,你的病赶紧好起来吧。
(一)怎样判断孩子发烧
正常小儿的基础体温为36.9℃~37.5℃。一般当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以上时,可认为发热。其中,低热是指体温波动于38℃左右,高热时体温在39℃以上。连续发热两个星期以上称为长期发热。
请注意上述基础体温是指的直肠温度,即从肛门所测得,一般口腔温度较其低0.3℃~0.5℃,腋下温度又较口腔温度低0.3℃~0.5℃。
注意环境温度是否过高。在炎热的夏季,气温很高,婴儿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又差,妈妈抱着婴儿时热气不易散发,使体温升高。但是这种发热一般时间不会太久,再给孩子放在凉爽的地方,稍微扇一扇,给孩子饮一些清凉的水果汁,或给孩子洗个温水澡,几小时后体温就会降到正常。在冬季,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婴儿又包裹得过多,也会使婴儿体温升高。
据专家介绍,小儿发热时体温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
(二)发烧的诱因
引起小儿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大体而言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一、外在因素:
小儿体温受外在环境影响,如天热时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间空气不流通。
二、内在因素:
生病、感冒、气管炎、喉咙发炎或其他疾病。
三、其他因素:
如预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乱、白喉、百口咳、破伤风等反应。
(三)发烧的症状及病因
发烧的同时流鼻涕——感冒(感冒症候群)
咽喉痛——咽喉炎、扁桃腺炎
持续发烧39℃左右,白眼珠充血且出眼屎——游泳池热
在高温场所发高烧的同时,筋疲力尽——中暑症(日射病)
腮腺肿胀——流行性腮腺炎
耳朵流水、情绪不稳——中耳炎
咳嗽得喘不过气来、呼吸困难——肺炎
牙床发红、唾液多——口腔炎
呕吐、抽筋、前囟门凸起——脑膜炎
呕吐、抽筋、意识不清——肺炎、急性脑病
尿的次数多、血尿——尿道感染
发烧的同时,抽风——热性抽筋
(四)发烧会烧坏脑袋吗?
宝宝一发烧,父母之所以急,不外乎是存在一个传统观念,认为孩子发烧会烧坏脑子。其实,发高烧本身是不会使“脑筋变坏,智能变差”的,以往有这样的误解,是因为人们对发高烧背后的原因没有区分清楚。
其实,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产生的一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小儿的正常成长发育。只有脑炎、脑膜炎等疾病脑质本身受病毒破坏才会伤及智能或感官机能,而非发烧把人烧笨,烧聋了。婴幼儿体温控制中枢稳定性不如成人,轻度的病毒感染也可能高烧40℃,父母不必过于惊慌。
根据统计,不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体温很少超过41℃,如果超过这个温度,罹患细菌性脑膜炎或败血症的可能比较高,应特别警惕。至于脑细胞所能耐受的高温极限是41.6℃,超过这一极限,脑细胞蛋白质才会因高温变质,造成不可回复的损伤,但这种极端的高温很少伴随疾病发生。
一般感冒常会发烧2~4天,如果活动力佳、进食正常则不必太担心。但需注意感染有无恶化或发生并发症的情形,如婴幼儿出现哭闹不停、活动力差、高烧不退、不肯进食、抽搐等,应尽速就诊。
通常一般滤过性病毒感染不需使用抗生素就会痊愈,不应主动要求医师开立抗生素,因为反而易造成抗药菌种之衍生。一旦医师建议使用,应仔细讨论使用适应症及使用时间。
(五)发烧该使用退烧药吗?
发烧本身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去寻找病因,对症治疗。体温不超过38℃一般不要急于退烧,特别是在没有明确诊断前,如果盲目退烧就可能掩盖病情,干扰对病情的诊断。
给小儿退热时,38.5℃以下最好选择物理降温,如多饮水、温水加酒精擦浴等。
当体温达到39℃以上时,就要在医生指导下退热,让医生确诊是病毒感染的,还是细菌感染的。病毒感染的一个特征就是反复发烧。病毒感染就用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细菌感染的就用抗菌素(如头孢类)。
所有的退烧药,如扑热息痛、复方阿司匹林等都含有咖啡因、非那西汀等成分,有较大的副作用,婴幼儿的神经抑制机制尚未健全,高热时使用,易诱发惊厥,还会因大量出汗引起虚脱,甚至因血液中游离胆红素堆积而出现黄疸。同时对消化系统和肝肾功能也有损害,如果非要用退烧药,请在医生指导下选用。
另外,不要迷信输液。医生说了,可以吃药的不要打针,可以打针的不要输液,关键是要用对药,而不是用重药。
(六)如何物理降温?
当宝宝体温达到发烧温度时,使用以下温和(物理性)的退烧方法可让宝宝舒服一些:
1、冷敷法:这个方法简便易行,用冷毛巾敷在前额,毛巾变热后再用冷水浸后重新敷用。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较用冷毛巾敷前额要好。
2、全身温水拭浴或泡澡:将宝宝衣物解开,用温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每次泡澡约10~15分钟,约4~6小时一次。
3、温酒精拭浴:酒精擦浴将70%酒精兑自来水1/1,或75%酒精兑水1/2,亦可用二锅头酒兑水1/4,放在一个小碗中。擦浴时将门窗关好,用纱布或柔软小毛巾蘸碗中的酒精,擦患儿手心、脚心、腋窝和上臂内侧、前胸和大腿根部。稀释后的水温约为37~40℃,再擦拭四肢及背部;若直接用酒精擦拭,会让小朋友觉得很冷,很不舒服,甚至抽搐。
擦拭后可用浴巾盖一下身体,等5~10分钟,酒精蒸发得差不多的时候,体内的血液循环到了身体表面,又使皮肤变热时,就可以再重复第二次,如此重复三次左右,体内外的温度可迅速下降。由于退烧速度较快,此方法适合1岁以上之幼童,且超过40℃以上不易退之高烧使用。
4、以凉毛巾擦拭:用稍凉的毛巾(约25度)在额头、脸上擦拭。
5、多喝水:有助发汗,此外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体内流失的水份。
6、使用冷水枕:肛温38℃以上可使用冷水枕,乃利用较低的温度作局部散热。现在市面上的软冷水枕甚为方便,冷度也不会太冷,较大幼儿及儿童可用。
但是不建议用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因为婴儿不易转动身体,会造成局部过冷而冻伤或导致体温过低。
7、适当增减衣物:如果宝宝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畏寒),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如果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则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宝宝从小到大,或多或少都有些发烧的症状发生,有的父母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求医问诊;有的父母,则只求孩子迅速退烧,吃的、塞的通通来,事实上,过与不及对孩子的健康都是一种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