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我的宝宝会问我:“妈妈,我为什么要穿衣服?”请问,我该如何来回答她呢?
A:你可以回答她,我们穿衣的目的主要有这么几种:1.保护身体安全;2.礼仪需要;3.身份表示;4.演出、运动、出游等需要。
我们要根据不同的目的,来给宝宝穿着不同的衣服及配套物品。如果我们让宝宝她穿着薄如蚕翼的连衣裙、脚登凉皮鞋行走在凛冽的寒风中,一定会让路人视为疯子;如果我们领着一个穿着睡衣裤的宝宝出席友人的婚礼,不遭白眼才怪呢;又如果我们让宝宝穿着厚厚的棉衣骑小三轮车,后果常常是引发感冒。时装界有一条怎么穿着衣服的“T、P、O”原则,基本意思就是提醒我们要根据场合、时间、目的来决定穿衣配饰。这条原则,同样适用于装扮宝宝。
服装气候小环境
Q:穿衣服要讲究舒适性,听说还有“服装气候小环境”一说,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要想判断宝宝穿衣是否合适,该如何来判断的呢?
A:我们穿衣服的最基本目的是保护自身健康与安全。夏天,我们穿透气性好的衣料,戴凉帽和太阳镜,是为了便于热量的散发和防御紫外线的伤害;冬天身着羽绒服、头顶狐皮帽是为了避免热量的过度散失,预防冻伤。两种穿着都是为了“保护自身”这个目的。
随着科学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穿着的舒适要求越来越高。“服装卫生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在人体和贴近人体的内层衣服之间是被定义为“服装气候小环境”的空间。让人感到舒适的外部环境温度是26℃~28℃,湿度是50%~70%,所以我们夏天空调不宜开得过冷;让人感到最舒适的“服装气候小环境”中的温度是比体温略低几度,约在32℃,湿度最好在40%~60%间,而且最好不感到衣内有空气流动。因此,我们穿衣服的第一原则就是为自己营造一个舒适的衣内气候小环境。
当然,我们成年人不可能拿着干湿温度计不断地伸进宝宝的衣服内测量,只要跟着感觉走,感到“舒服”就行了。对于不懂自我保护的宝宝,就要靠爸妈来关心,为之创造“服装气候小环境”,保证其穿着舒适。一般经验是,在给宝宝穿好衣服、让宝宝活动一段时间以后,把手伸进他背后的衣服内摸摸,看有没有汗水,如有,说明穿的过多,要减去些;如没有,说明穿得正合适。要是觉得把手伸入衣内不方便或是宝宝不肯配合,也可以用手伸入后领窝摸一下,没摸到汗水就好。
穿多还是穿少
Q:天气一冷,为了宝宝穿多穿少,我们与老一辈常常发生矛盾。我们喜欢给宝宝穿得少一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则往往将宝宝裹得像只小熊。该如何来解决呢?
A:穿多穿少,要因人、因环境而异,不可绝对而言。
曾经遇到一位藏族朋友。他说,藏族人下地干活时,把衣着单薄婴儿随手放在地头,他们认为,经得起大自然考验的宝宝,长大了才能适应青藏高原严峻的环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认识的几位日本友人,她们抱着出门的宝宝,所穿衣服总是比中国宝宝明显要少。无数事实证明,经得起冻的宝宝体质就好。另外,幼儿是好动的,运动产生热量,可以抗御寒冷;穿得过多,宝宝一动就出汗,汗湿的衣服不能及时更换,被冷风一吹,反而感冒,不及少穿安全。
穿衣的“科学性”
Q:我给宝宝穿衣很讲究名牌的,可有朋友对我说,给宝宝穿衣应该要讲究科学性,不要片面追求高档名牌、价格高的衣服,这对不对呢?
A:你朋友所说不差,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说说这个穿衣的“科学性”。
1. 贴身内衣要穿全棉的,大家都明白,无须再说;外衣服最好也选购面料与夹里都是含棉量高的。为什么?棉布吸湿性、透气性都好,穿着舒适。
2. 防寒服为了要防羽绒外钻,面料多采用尼龙或是高密度的原料,保暖性好而透气性差,一般不适合婴幼儿穿。一定要穿,可选择便于散热的样式。
3. 服装衣料处理过程中要用到甲醛,而过量的甲醛影响宝宝健康。购买时,要注意服装甲醛残留标示量在国家标准线以下;买回的内层衣服一定要洗过后再穿。
4. 服装要便于宝宝活动。根据生理结构和人体工学要求,服装必须有利于宝宝的生长和活动,既不能太小太紧,也不能过长过宽。
5. 冬装要便于穿脱。商店宾馆、公共交通车辆和家庭,大多装有空调设备,如果进出这些场所而不增减衣物,很容易引发感冒。所以,要依照室内温度给宝宝穿衣服,出门时另加一件挡风轻巧的薄型棉褛或斗篷的穿法较好。
穿衣有心理影响
Q:一两岁的宝宝穿衣服还需要注意他们的心理影响吗?
A:专家说,一两岁的幼儿也有心理活动,服装会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在买服装及饰品时,也要注意它们对幼儿心理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反映在款式、色彩、图案等方面。除了参加演出或活动的特定需要,日常穿着的衣物一般选择款式简洁又便于穿脱、色彩鲜亮但不杂乱、图案生动有趣的为上。另外,在合理的前提下,最好尊重宝宝的权利,由他选择决定,这对提高宝宝的自信和决断能力会有帮助。
正文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