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聪儿爷爷对早教问题的评价,觉得聪儿爷爷说的真好,冬冬妈以前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到早教有多么的重要,只是觉得自己不会教宝宝,宝宝又是独生子,怕他以后不会和别人相处才带冬冬到早教中心上早教课程,现在看来,我要改变自己的看法了,把这当做一项工作来对待,我转载了聪儿爷爷的评价,聪儿爷爷不要生气啊。我是希望自己可以经常看看反思一下自己如何教育孩子的。
以下是聪儿爷爷的评价。
爷爷在聪儿和贝儿出生以后,就是如此做法的,你认为不好吗?
两个生命同时养育
1. 训练五官: 眼、耳、鼻、舌、身和手指是人脑通向外界的5个窗口。孩子出生以后就要训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器官,以刺激脑神经元布网,完善大脑功能。
2. 体育运动: “三翻六坐九来爬,周岁会走叫妈妈”,对这些要稍作超前训练。会走路以后要多进行走、跑、跳、翻滚、拍球、投球等动作训练,多玩大型儿童玩具和儿童体育器械,让孩子养成运动习惯。
3. 礼貌交往:让孩子喜爱交往,文明礼貌,有说有笑,落落大方。培养得好的孩子有4个标准:1、半岁不认生,2、周岁会串门,3、上幼儿园不哭,4、各种场合都能自然大方地说话,没有胆怯、害羞、忸怩、猥琐、傲慢、占强、撒野和攻击行为。
4. 认识万物:从抱起来“看世界”开始,认识玩具、餐具、家具等物品;认识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砖瓦沙石、日月星辰、气象变幻、各种建筑、交通工具……等等,见到什么就教什么,认识得越细越好,以扩大孩子视野,培养观察能力和好奇心,还可以借此丰富词汇。
5. 音乐舞蹈:天天听高雅音乐和儿童歌曲,经常观看歌舞表演,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对音乐、歌舞的喜爱,喜欢唱歌、跳舞;提高音乐歌舞美的鉴赏能力,陶冶美好情感,开发右脑,发展想象力,并使孩子更加活泼大方,更加热爱生活。
6. 美术造型:1岁多开始看他人画画,以后开始学涂鸦,鼓励孩子大胆涂抹,不断地观察、画画,并教孩子搭积木、捏泥、雕刻、剪纸等。经常带孩子参观美术展览,摄影展览,经常看画报,带小朋友仔细观察颜色在不同光线下的变化。这些都能开发右脑功能,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形成立体感、立体思维,同时培养起爱美的情操。
7. 发展语言:语言是特别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包括听觉语言、视觉语言,也包括外语。发展语言要把小宝宝当作一个会说话、会认字的孩子,见到什么就对他讲什么,做着什么就说什么,看到大字就念一念。多对孩子进行讲故事、读儿歌、背古诗、念成语、猜谜语等语言训练活动。
8. 学习劳动:孩子会走路以后就要鼓励他做力所能及的、可以学会的一些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以利孩子养成劳动品德、增长能力、发展智力、养成良好习惯,使孩子从小孝敬父母,又喜欢帮助他人。
9. 制作玩具:动手动脑是科学发明的摇篮,也是发明家的摇篮。要帮助孩子制作不倒翁、转陀螺、竹蜻蜓、纸飞机、风筝、风车、灯笼、万花筒等等小玩具和做各种科学小实验,也允许孩子拆装玩具,装不好时帮他一把。必须培养小朋友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孩子创造性的智慧品质。
10. 种植饲养:教孩子种花、种草、种树、种庄稼,如果没有园地,也可在家居凉台上用器皿播种,体验直到收获的全过程;教他学会饲养各种小动物,如小鸡、小鸭、小鸟、小狗、小兔子等等,让孩子从爱小动物开始学会关爱环境。
11. 观察提问:引导孩子观察、提问,养成随时随地观察提问的好习惯,发展观察与思考的能力。
12. 认识自然:大自然是一本内容非常丰富的教科书,要尽可能地带孩子到高山、森林、海洋、沙漠、田野、湖泊中去玩、去看、去问,去尽量多地认识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之名,去搜集标本、去测量土地……这样孩子就能见多识广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13. 熟悉社会:大社会也是一本内容丰富的教科书,要带孩子到工厂、农村、军营、商店、超市、学校、博物馆、图书馆、寺庙、名胜古迹、少数民族区等地方去玩、去看、去问、去搜集纪念品……,也让小朋友提许许多多问题。
14. 学数识形:1岁宝宝开始学习数数,大人对牛弹琴数东西给他看。数的东西要越来越多,数量逐步加大。数学启蒙还应让小朋友认识各种几何图形,并能分清长短、宽窄、厚薄、远近、上下、高低、里外、前后、左右等等;逐步分清时间,学会认钟等。
15.集体生活。孩子也必须在亲子园、幼儿园中进行生活和游戏活动,因为人的许多重要的心理品质,离开了集体是培养不起来的。
十多年来,社会上的早期识字呈现出两种不良倾向,需要我们客观分析,并加以防止。
一种是近百年来形成的思想谬误,即“汉字落后论”“汉字难学论”“拼音文字万能论”“早期识字有害论”。这些“论”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我们可以理解,这里不再详叙和分析。
历史发展的事实已经证明,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之一。而随着儿童心理学和早期教育逐渐揭开“神童”之谜,随着早期识字阅读的孩子成批培养出来,再死抱这些“论”就越来越没有必要了。
至于有的人一听说“早期识字”就头痛,认为这是片面的智力开发,是有害的死记硬背,是强迫学习,是增加儿童负担,是忽视品德培养,是破坏全面发展,这实在是一种成见。
还有人说早期识字是破坏幼儿教育大纲。其实国家教育部门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管理条例》两个最高“法规”中明文规定:“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可以根据本园的实际安排来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这表明,国家教育部门给了婴幼儿工作者重大原则下的充分自由。何况我们提倡的早期识字根本不需要“上课”,即使在幼儿园里进行,也是可以抛弃课堂模式的。
假如说幼儿教育大纲中没有提到的内容孩子就一律不许接触,那么有的孩子学钢琴,有的孩子学外语,有的孩子出国旅行,有的孩子学下围棋,有的孩子多认了几种颜色和图形,有的孩子学习计算机操作,有的孩子会认钟表,会背圆周率,会认地图,会种花卉等等,岂不都应当一律禁止吗?
另外,我一贯反对把智力开发与性格品质培养和品德教育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的观点。有人总以为充分开发智力就必然忽视了性格培养和品德教育,这是十分荒谬的。孩子的优良品质正是在多种多样有益的实践活动、生活游戏中形成的,离开了智力开发,实践活动怎么能孤立地培养性格品质呢?对婴幼儿来说,劳动是德育,也是智育,它使孩子聪明能干;识字是智育,也是德育,通过识字阅读,能充分发展孩子专注、仔细、认真、文明、上进、自信、开朗、友爱、爱憎分明的品格,乃至于萌发理想,这些不都是明摆着的吗?我们是德、智、体、美、劳统一、和谐、融合的全面发展论者。
第二种要防止的错误倾向是“早期识字中心论”。有的人在教孩子识字上片面化、“小学化”,甚至催逼打骂,强迫孩子学习,结果变利为害。盲目的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要常常警惕这个误区。
“早期识字中心论”的主要表现是:
1. 忽视全面丰富儿童的精神生活,把太多的时间花在教孩子识字阅读上。“早教方案”非常强调多方培养、因材施教,设计了15个“早教区”和100多项教育参考活动。如果你不去从多方面丰富孩子的生活感受,而是单一识字,这不但会破坏全面发展,而且识字阅读的效率也是上不去的。缺乏生活感受的人,阅读的质量肯定是很低的。早期识字不需要太多时间,每天一两次,每次10分钟左右就足够了,关键是要长期坚持,一天也不能间断。
2. 片面追求识字的数量与速度,以为识字多就是“早慧”。其实对婴儿来说,如果他处在识字的最优环境中,早期识字根本算不了什么,如同两三岁的孩子认识许多物品、许多人脸一样平凡,所以单纯追求识字数量和速度是无多大意义的。只有孩子身体健康、性格优良、兴趣广泛、爱思考、具有不一般的个性特长,又喜爱阅读、善于学习,这样的孩子才可称之为早慧儿。一句话,孩子基础素质优秀,就为后续的充分发展架起了成功的天梯。
有人说,早期识字的孩子将来上了小学就上课不听讲了,就会破坏纪律。这种情况只会在单纯识字的孩子身上发生,因为他发展不全面、不平衡。假如孩子不仅能识字读书,而且善于提问、上进心强、遵守纪律、做事精益求精的话,那么他上了小学肯定是最优秀的学生,不但上课听讲,而且理解最透彻,提问最积极,朗读最有感情,兴趣最广泛,还可能是老师的小助手,孩子们的小班长,各项有益活动的带头人。所以单纯追求识字数量和速度,并不是早期教育的目标。
况且每个家庭条件各有不同,每个孩子特点也各有不同,有无形成“识字敏感”也不一样,所以识字的多少、阅读的迟早自然各不一样。正因如此,识字多少并不是衡量孩子优劣的主要标准。早期识字决不要排名次、比高低,要知道,对待生活和识字阅读的兴趣比识字数量更重要。
我说早期识字如果开始得早,教育得法,孩子三四岁便可脱盲,进入广泛阅读,但并不是要求每个孩子都达到这个水平,就像我们说18岁的孩子可以考上大学,但并不要求每个18岁的小青年都上大学深造一样。教育决不可强求。
3. 机械、呆板地叫孩子认读,教得单调乏味,引起孩子的厌烦。用机械、呆板的方法教婴幼儿识字读书,必然会使孩子拒学,大人丧气,最后以失败告终。其后果不仅是早期识字阅读的任务不可能完成,而且孩子厌烦文字,讨厌书本,获得“识字读书乏味”的体验,形成“厌恶学习”的心理劣势。
所以千万不能简单地强迫孩子识字,而要在环境建设、榜样示范、启发诱导、活动吸引、趣味游戏、鼓励表扬等方面下功夫。虽然孩子每天只活动几分钟,但在培养起识字兴趣之前,教育者是要在思想准备及教育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上多想想、多“备备课”的。
世上没有唾手可得的收获,虽然早期教育是投入最小、收效巨大的壮丽事业,但总还要先在思想上接受这个理论,然后在实践中精心设计方法。如果你现在得过且过,不抓紧,孩子长大以后发展不理想,看哪儿哪儿不顺心,两代人又缺乏感情交流,老师又找上门来“求援”,那时就悔之晚矣!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早期识字阅读教育务必要解决认识和方法问题,要认真而小心翼翼地把孩子的兴趣调动起来。
“早教方案”里有早期教育的最新理论,也有大量的实施方法,如智力环境的创设需要“一桌、三柜、两图、一板”等等。有些家长看了并不准备实施,而等到在教育中碰了钉子,又马上写信来问怎么办。怎么办?你说怎么办呢?还是从头学起,踏实做起,这是惟一的办法。教育孩子没有一吃就好的灵丹妙药,它是“综合开发”,是多种因素起作用的结果,而父母本身是第一位的重要因素。
总之,早期识字阅读是可行的,经广大家长的实践探索,经国内外专业人士的深入研究,已初步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它是教育科学的重大突破,是自古以来识字教学发展的最新里程碑。我们要用崭新的眼光来看待它,用极大的热情来扶植它、完善它。
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汉字文化》杂志社社长、加拿大国际汉字文化研究与交流中心主任徐德江先生曾说:“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开始使我们认识到:二三岁的幼儿不识字,就像二三岁的幼儿不会说话一样是发育不正常的表现;规定只有上小学才可以识字,就像规定只有入小学才可以学说话一样,是违背人的发育规律的愚蠢行径。”这话很尖锐,尖锐才可能引起深思!
我常常想,自然科学和生活技术的发展,经常会产生重大飞跃,例如电灯代替了蜡烛,火枪淘汰了长矛,电视取代了茶馆卖唱,纸张把竹简送进了博物馆,还有飞机的发明把地球缩成了“地球村”等等,但人们并不以为奇,然而为什么教育科学的发展竟这样艰难呢?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的权威结论,至今仍被奉为金科玉律,很难越雷池半步。难道教育科学及其实施体系的发展,命里注定只能一步一步地缓慢爬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