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幼儿园
- 未加入幼儿园
2岁10个月开始,妞妞稍不如意便边哭边叫:“打死你,我打你!”然后挥舞着小拳头示威。过了些时候,她的词汇就更多了:“我捏你,我掐你!”,甚至“我咬你, 我踢你,我抓你!”总之,所有能用的动词都用上了。在这之前遇到挫折或阻挠,她会大哭以示抗议。3岁后,妞妞使用的语言更令人惊讶:“我要把你撕成碎片!”“我把你的头割下来踢!”“让你夹在玻璃里,压成肉饼!”我不知道这些咒语是如何储存在她的小脑瓜里的。
现在妞妞4岁了,即使她很快乐的时候,也不忘突然诅咒我们一下。比如她正站在客厅中间唱歌,我们微笑着看她。突然她一转身,嘴角带着笑意说:“我把你、你、你们都踢到百货大楼去!”
孙瑞雪:一岁多的儿童,当发现一个词语和一个外物能配上对时,他会重复进行这种配对,“妈妈”,“哎”,“妈妈,”“哎”,在这一叫一答中他享受着语言能指称带来的喜悦。这是儿童语言敏感早期的表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很快发现一句话能表达一个意思,这个发现又使他开始重复说一句话。语言的秘密何止于此!很快,儿童又发现语言本身是有力量的,一句话有时候会产生一种强有力的效果,或者像一把剑一样能刺伤别人,诅咒的敏感期来了,妞妞就是这样。
她发现了语言的力量,便开始没轻没重、快乐地使用。成人很怕儿童使用诅咒词汇,一听到就反应强烈,视诅咒为洪水猛兽。儿童感受到了这些语词的力量,反而特别关注和喜欢使用这类词。
我们知道,语词的力量被原始人特别看重。原始人相信咒语会变为现实。中外大量的巫术小说和神话传说就来源于此。
儿童可能在重复人类早期的足迹,在基本语言形成后(3岁左右),儿童突然转向使用这类“强有力”的词,而且使用得非常巧妙,常让大人吃一惊!但是,几个月后,这种语言就悄没声地过去了。
很多成人在愤怒时会使用“诅咒”的语言。这是不是又回到了童年?
此后,儿童很快发现语言的魅力还在于同样的词用在不同的地方,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发现使得他开始像一个文学家一样刻意追求、努力寻找一些更美妙的语词,甚至开始纠正大人的语言。
进入小学后,儿童能够用语言为他的动机、他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服务,他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升,象成人一样,话语越来越成为一种自由的工具。儿童对一些语言敏感是一种普遍现象。但与其说儿童是对丑的语言敏感,不如说成人自己对儿童的这类语言敏感。
实际上,儿童对效果强的语言敏感。很多骂人的语言被儿童使用,就是因为成人反应强列。如果成人没有反应,儿童就不感兴趣了,大家不妨一试。
效果强的语句其实也是成人的敏感语句,人们通过嬉笑怒骂激怒对方,缓解自己的情绪。这个情况的极端就是使用非常强效的语言,那就是有魔力的语言,《哈利 波特》里的巫师喊道:“昏昏倒地!”对方就昏倒了。大家都知道,多少孩子为《哈利 波特》而疯狂.
其实儿童还对有歧义的语言、幽默的语言敏感。一个语词有两个意思,也让他们觉得非常好玩!大家也不妨一试。
..................................................................................................................
哈哈,以上都是转贴的,其实当小小的庆宝儿从一岁半开始,话还没说全时就用到了“打、打......”的字眼时,我就在担心,生怕自己的孩子以后有暴力倾向,随着庆宝儿的一天天长大,直到23个月庆宝儿就出现了一个爆发期,这就是诅咒式语言的爆发期。好在能在网上找到一些资料来消除我心里的疑虑,也就是当孩子出现这个喜欢使用暴力、诅咒语言的时候只要我们不多加评论,孩子就会慢慢度过。
在附注几句庆宝儿最近常使用的诅咒式语言,如果有跟庆宝儿一样表现的孩子,家长也可以放心啦!这些全是庆宝儿不高兴的时候喜欢说的,说完之后,真滴,想不表示吃惊都难啊!
1.拿大棒子打死姥姥~
2.打死臭妈妈!
3.打死坏爸爸!
4.打死姥爷!
5.打折你的腿!
6.把你手打折!
其实,除了有理论依据之外,我也发现可能我们大人也要对此负点儿责任,想一想我们是不是也说过类似“臭宝宝,坏宝宝”、“再不听话就打你咯”之类的话?这些我的确都有说过,但是像什么“打死”、还“拿大棒子打死...”纯属是庆宝儿的发明创造了~
唉!希望这个敏感期快快过去!
来吧,牛年! | 标签: | 阅读(0) | 留言(9) | 2009-01-23 |
妈妈的虚荣心 | 标签:成长纪实 | 阅读(0) | 留言(2) | 2008-10-19 |
单纯而又快乐的庆宝儿 | 标签:成长历程 | 阅读(0) | 留言(0) | 2008-10-12 |
随感~ | 标签:随感 | 阅读(0) | 留言(2) | 2008-09-30 |
阳光班的第一节课 | 标签:早教 | 阅读(0) | 留言(1) | 2008-09-07 |
庆宝儿来穿珠 | 标签:精细动作 穿珠 | 阅读(0) | 留言(0) | 2008-0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