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正文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有着怎样的发展演变过程呢?吃元宵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地,民间说法不一。 据文字记载,宋代以前还没有元宵,那时人们过元宵节吃的是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到了唐代才有“正月十五日,作膏粥以祠门户”的说法。这种“膏粥”,大概是一种甜粥。时至今日,在我国个别地区,仍有吃“元宵粥”的习俗。 有人据此推想,这种“膏粥”就是元宵的前身。经过多年的演变,到了宋代,民间开始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圆子”。南宋孝宗时的大臣周必大《元宵煮浮圆子诗》: 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 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 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 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诗中说明了吃元宵象征团圆之意,因为它飘在碗里,像是一轮明月挂在天际。天上月圆,碗里汤圆,家人团圆。 说起汤圆,近代史上还有一个掌故。据说袁世凯称帝遭到举国反对,心虚加嘀咕,手下逢迎者引《巴陵县志》说“圆、元语同,又有完了义”,出馊主意愣说“元宵”谐音“袁消”,乃诅咒之词。袁听信其言下令“元宵”一律改叫汤圆。但这个传说一直未见文字依据。袁世凯垮台后,大部分地区又恢复了“元宵”的名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