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还是不让

09/03/16 17:21:50 标签:

 

周末带小嘟散步, 因为她表现良好, 我就买了一个棒棒糖给她作奖励. 小嘟高兴得很,一路上拿着糖炫耀. 我们去另一家小店买东西时, 小嘟又忍不住拿出棒棒糖, 告诉阿姨她有糖. 阿姨开玩笑说糖给我好吗? 小嘟想都没想就递了过去. 阿姨事后偷偷把糖还给了我,可小嘟没看见, 万分沮丧地和阿姨说再见. 走在路上, 她一直闷闷不乐, 问我棒棒要棒棒糖, 我告诉她糖给阿姨了,她的眼眶红了起来, 眼泪在里面打转, 低着头. 我继续问, 小嘟想把糖给阿姨吗? 小嘟坚定地摇头. 那为什么要给呢? 可能是太小了, 她还不懂, 懵懂地看着我.

 

我一直鼓励小嘟和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 可是前提是她心甘情愿, 不压抑自己的.近来发现小嘟常常回因为各种原因, 委屈地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分给别人.这一点, 我不太赞成. 也许是我自己太多虑了吧, 毕竟她还小. 上网, 正好看到小巫的文章, 也谈到谦让的问题, 于是就摘录了下来.

 一个真正谦让的人,是自我意识比较牢固、拥有良好的安全感、对自己评价比较高的人,他的谦让行为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被迫无奈或者虚伪假装。 所以,谦让意识的基础是自信心和安全感。如果一个孩子的自我意识建立的比较稳定,清楚自己与他人的边界,知道自己拥有的责任和权利,那么他的谦让是自发的,而不是在损伤自己利益的基础上强求出来的。遇到应该保护自己利益的情况,他也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 吃亏与否,往往不是孩子的感受,而是成年人的感受。而成年人往往将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孩子身上,或者将自己的价值观推行给孩子。想让孩子谦让,又怕孩子过于谦让,担心谦让会磨灭孩子的竞争意识,这种焦虑的根源在于成年人没有想通谦让的本质和意义,只是为了迎合(自己想象出来的)他人的期待而要求孩子做出谦让的样子来。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担心是多余的,它来自于我们内心的恐慌。 无论谦让还是竞争,我们应该以孩子的感受为主,当孩子对于玩具被别人抢走而没有表现出不快的时候,我们不必插手干涉。如果孩子很难过,我们则可以帮助他跟对方协商,却不能教导孩子去抢回来,两个“错误”相乘不能形成一个“正确”。在一群孩子抢占公共器械的时候,我们可以帮助他们组织起来,排队轮流。 无论是一味的谦让,还是一味的竞争,都不是最佳的公共秩序。我们自己弄明白这些道理,才能给孩子恰当的指引。 

看完之后, 真的觉得自己是多虑了, 孩子的成长是个过程, 作为父母的我们可能更多的时候应该做一个旁观者, 适时引导.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