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语言发展是比较早的,我现在和他对话,有时觉得他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小大人。
日子过得很快,记录一点宝宝近两个月的语言,怕忘了。
小姨夫穿了件新毛衣,红色的,显得很青春。还没等大人称赞,孙然之在一旁,仰着头,笑容满面地叫了一声:“大哥哥!”天啊,有比这个赞美更贴切的吗?
晚上睡觉前,妈妈对宝宝说:“婆婆陪你一会儿,妈妈去上厕所。”孙然之闹了,叫着:“妈妈陪宝宝!婆婆去上厕所!”
宝宝乐颠颠跑到妈妈书桌边,妈妈逗他:“这里有饼干,宝宝吃不吃?”爸爸在一旁发话:“别给他吃,一会儿吃饭了。”宝宝撇了一眼爸爸:“爸爸不吃宝宝吃!”停顿片刻,又悠悠地吐了一句:“爸爸真笨!”
黄昏,天色渐黑。婆婆在屋子里收拾东西,但没开灯。孙然之晃悠过婆婆屋子,突然看到黑暗中的婆婆,愣了一下,说了一句:“吓一跳。”然后就调头走了,剩下婆婆在那里哭笑不得。
小姨要生宝宝,肚肚大,小姨夫帮她剪脚趾甲。孙然之看见,说:“小姨夫在干什么?”妈妈答“你说呢?”宝宝说“剪趾甲。”妈妈“对了。给谁剪?”宝宝说“给小姨。”妈妈说“对了。”下面,孙然之就自己在那练习怎样描述这件事“小姨夫--剪趾甲,--给小姨,--剪,--趾甲,--小姨夫剪小姨,--趾甲,--剪趾甲,--小姨夫,--给小姨”。10来句罗索完,终于整合成功“小姨夫给小姨剪趾甲!”一口气说完。妈妈大大地亲了宝宝一下,宝宝也很得意。
在小区里散步,撒娇要抱,以往都是说“妈妈抱!爸爸抱”这段时间自己发明了这样的说法“这是宝宝妈妈!这是宝宝妈妈!这是宝宝爸爸!这是宝宝爸爸!”一边说一边往大人身上蹭,一会儿就一把鼻涕一把泪,说得伤心至极。言外之意,你是我妈妈,你是我爸爸,怎么能不抱我呢?往往这般一闹,要不路人驻足,要不自己听了不忍心,就抱了。
和妈妈在乒乓球室打乒乓。别看孙然之小人儿一个,已经上标准球桌打球了。但实际上,球打的不多,他发表自己感慨的话比较多。
宝宝:“妈妈和宝宝打乒乓球。”妈妈:“对,妈妈和宝宝打乒乓球。”
宝宝:“没有人。”妈妈知道他的意思:“对,这里没有别人,所以我们可以来打。”
宝宝:“只有妈妈和宝宝”。妈妈“对,只有妈妈和宝宝。”
宝宝:“人在外面。”妈妈:“对,他们在外面玩。”
宝宝:“他们在外面玩,宝宝在里面玩。”妈妈“对的。”
宝宝:“他们在外面玩羽毛球,宝宝在里面玩乒乓球。”妈妈看看外面,确实有人在打羽毛球,于是又说“对了。我的宝贝。”
如此唠叨完一堆,孙然之小朋友才会发一个球给妈妈。
妈妈出门一天,晚上回家,抱宝宝坐在床上,问“宝宝,有没有想妈妈?”宝宝答“想。”妈妈问:“怎么想的?”宝宝答:“哭。”一个简单的字,已经说明一切了。妈妈心疼不已。
昨天,阳光明媚,春天终于来了。孙然之小朋友晃晃悠悠爬上小区里的滑滑梯架子,坐在楼梯上,休息。来了一句“蓝天,白云。”妈妈傻愣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简直要拜倒在我的这个小王子脚下了。
我的可爱宝贝哟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