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捏积疗法

09/05/17 11:03:17 标签:

 

小儿捏脊疗法
小儿推拿具有促进气血流行,经络通畅,神气安定,脏腑调和的作用。手法与成人推拿相似,但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肌肤柔弱,手法应以轻快柔和为原则,每次推拿的次数,应根据年龄大小、病情轻重、体质强弱而定。捏脊也是小儿推拿中的一种疗法,是通过对督脉和膀胱经的捏拿,达到调整阴阳;通理经络,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目的。常用于治疗疳证、遗尿、泄泻及脾胃虚弱的患儿。
  操作方法:患儿俯卧,医者两手半握拳,两食指抵于背脊之上,再以两手拇指伸向食指前方,合力夹住肌肉提起,而后食指向前,拇指向后退,作翻卷动作,两手同时向前移动,自长强穴起,一直捏到大椎穴即可,如此反复5次,但捏第3次时,每捏3把,将皮肤提起1次。---31
每日1次,连续6天为1疗程,休息1天,再作第2疗程。脊背皮肤感染及紫癜病患儿禁用此法。

捏法是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轻轻捏拿肌肤,作用于背部正中,也叫捏脊。从长强大椎成一直线;操作时应由下向上捏拿。

捏脊时用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的桡(ráo)侧缘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用力提拿肌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行。或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中两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肌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行。

在捏脊时每捏3~5遍后,在第4或第6遍时,每捏3次,将肌肤捏住向上提拉一次,称捏三提一,也可以捏五提一

捏脊时捏拿肌肤不宜过多,但也不宜过少。过多则不易向前推动;过少则皮肤较痛且容易滑脱。捏拿时不要拧转肌肤。操作时,当先捏肌肤,再捻动、再推动,动作要协调。

长强穴在人体尾骨最下端;大椎穴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间正中处。当宝宝活动头部时,我们可以摸到活动的第7颈椎,下面是第1胸椎棘突,在第7颈椎和第1胸椎之间就是大椎

捏脊巧治儿童脾胃病捏脊疗法是推拿疗法的一种,主要用于儿科,古时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等脾胃疾病,故又称捏积。捏脊治病,是根据病情采用不同手法,刺激身体某些经脉和腧穴,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该法十分符合儿童特点,不会给患儿带来什么痛苦,能防病治病,因而深受群众的欢迎。

  捏脊的部位

  捏脊的部位主要在背部脊柱及两旁,脊柱在背部的正中,是经络中的督脉所在,脊柱的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路线,经络穴位有风府、大椎、腰俞、至阳、命门、腰阳关、八、背俞穴等。通过捏脊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起到通经活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及调整脏腑的治疗作用。

  常用手法

  捏脊疗法常用手法为捏、拿、推、捻、提、放、按、揉八种,临床上,这八种手法综合运用,完成整个捏脊操作过程。

  1.捏法:用双手拇、食二指将皮肤提捏起来,所提皮肤的多少要适当,提捏过多不易推进,提捏过少易于滑脱。

  2.拿法:是捏法的进一步动作,拇指用力下压,食指用力上抵,拿法同捏法是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的。

  3.推法:以食指为主,将提捏起来的皮肤向前推动。具体作法是,将食指二、三节紧贴皮肤,与拇指协调,均匀地向前推进,边捏拿边推进,推进速度应适当,过快则容易滑脱,过慢则不易推进。

  4.捻法:拇、食指相对用力,食指向前上用力,拇指向后下拿捏,使皮肤从内前向外后捻动,尤如捻线一般,使捏脊动作向前进。

  5.提法,用拇、食指紧捏皮肤向外拉提的动作。具体操作时,每捏35下提拉一次,提拉时往往就在俞穴部位。

  6.放法:在捏、拿、提、捻动作中,都有松放的动作。一放一捏,一放一进,使捏脊手法呈波浪形推进。

  7.按法:用拇指罗纹面对准穴位,适当地按压。

  8.揉法:拇指顶峰按压俞穴之后,转用拇指腹在俞穴皮肤上轻揉。结合持续810秒钟,然后起手。

  操作方法

  婴儿俯卧母亲大腿前侧,头部稍高于骶尾部,母亲以左手托住婴儿右腋部,右手托住臀部,使婴儿下肢自然下垂,背部、腰部、骶尾部充分暴露。天气寒冷时,要注意室内保暖。

  医者站立或坐位于患者左侧或右侧,用双手掌上下推、擦,以皮肤温热、肌肉放松为度。然后,用手呈半握拳状,两手食指中节背紧抵脊旁。用双手拇指、食指从患者尾骶部(长强穴,位于尾骨端下)开始,将皮肤轻轻捏起,两手交替进行,随推随捏,随捏随进,一直捏到大椎(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为止。从腰骶部开始,向上每1椎体,就用双手的腕力提捏1次。

  常见病症的治疗

  1、厌食、积滞

  症状:厌食以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为特征;积滞以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酸臭为特点。

  操作:从长强开始,拇指及食指将皮肤提起,食指向前推动,拇指向下形成捏拿、推捻动作,一捏一放,两手交替,沿着脊柱中线徐徐向前推进,一直捏到大椎为止。再从大椎开始,仍沿脊柱中线向下推进,每捏35手,两手同时齐捏向外提拉1次,用力适度,然后重提脾俞、胃俞、大肠俞1次,捏至长强,连续2遍。

  2、疳积(营养不良)

  症状:形体消瘦,面黄发枯,腹凹如舟或肚腹膨大,精神萎靡或烦躁,食欲不振或多食多便,大便时干时溏。

  操作:常规捏脊35次,重提脾俞、胃俞,大椎。亦可加摩腹、按揉足三里。症见肝疳(合并夜盲、眼角膜软化)者,捏至风府穴,重提脾俞、肝俞、风腑;肺疳(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者,重提肺俞、脾俞、大椎。

  3、呕吐

  呕吐多伴有腹痛,甚者可呕吐黄胆汁。伤食吐者,吐出物多呈酸臭,腹部胀满,大便臭秽。热吐者,食入则吐,口渴喜饮,舌红苔黄。寒吐者,食久方吐,不酸不臭,舌淡苔白。

  操作:常规捏脊3遍,从长强捏至大椎止。伤食吐者,重提脾俞、胃俞;热吐者,指力稍重,重提按揉心俞、脾俞、大椎;寒吐者,重提脾俞、胃俞、大椎,并加按揉23分钟。

  4、腹泻

  腹泻常伴有腹痛或呕吐。湿热泻者,泻下暴急,色深而臭,腹痛明显,可有发热,舌红苔黄腻。伤食者,脘腹胀满,肚腹作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粪便酸臭,舌苔厚腻。脾虚泻者,大便稀溏,食后作泻,色淡不臭,时轻时重,神疲倦怠,舌淡苔白。

  操作:湿热泻者,从大椎开始捏至长强止,来回3遍,重提大肠俞、胃俞、大椎,脾俞、肾俞。然后,按揉以上五个穴位,约23分钟;伤食泻者,从长强开始捏至大椎止,重复3遍,重提按揉脾俞、胃俞,大肠俞;脾虚泻者,从长强开始向上推至命门,捏到大椎止,往返3遍,重提按揉脾俞、胃俞、大肠俞,指揉龟尾、命门、肾俞约12分钟。

  5、便秘

  便秘可伴有腹痛。实热便秘者,腹胀腹痛,烦躁不安,口干口臭,舌红苔黄。虚性便秘者,面色少华,汗出气短,虽有便意,努挣难下,舌淡苔薄。

  操作:实热便秘者,从命门向下推到长强止,再从大椎捏到长强,指力宜重,重提胃俞、大肠俞、大椎, 反复三遍;虚性便秘者,从长强捏到大椎止,指力轻柔,按揉脾俞、大肠俞、胃俞,长强、命门穴,反复3次。
 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捏积疗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的描述,是目前见诸文献的最早记录。经后世医家不断的临床实践,逐渐发展成为捏脊疗法。   基本内容 
  1、捏脊的部位为脊背的正中线,从尾骨部起至第七颈椎。即沿着督脉的循行路线,从长强穴直至大椎穴。如头面部症状明显(目红赤、痒涩羞明、鼻腔红赤、牙齿松动、牙龈溃烂、面黄肌瘦、唇红烦渴、面红烦急、惊悸咬牙等)者,可捏至风府穴。捏拿完毕,再按肾俞穴。 
  2、施术时患者的体位以俯卧位或半俯卧位为宜,务使卧平、卧正,以背部平坦松弛为目的。   3、在捏脊的过程中,用力拎起肌肤,称为提法。每捏3次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一下,称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单捏不提。其中,单捏不提法刺激量较轻,捏三提一法最强。   4、施术时可根据脏腑辨证,在相应的背俞穴部位上用力挟提,以加强针对性治疗作用。如厌食提大肠俞、胃俞、脾俞;呕吐提胃俞、肝俞、膈俞;腹泻提大肠俞、脾俞、三焦俞;便秘提大肠俞、胃俞、肝俞;多汗提肾俞、照明俞、肺俞;尿频提膀肮俞、肾俞、肺俞;烦躁提肝俞、厥阴俞、心俞;夜啼提胃俞、肝俞、厥阴俞;失眠提肾俞、脾俞、肝俞;呼吸系统病症提肾俞、肺俞、风门等。 
  操作方法 
  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风府穴)。重复35遍后,再按揉肾俞穴23次。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6次为一个疗程。慢性疾病在一个疗程后可休息1周,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捏脊的具体操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另一种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上述两种方法可根据术者的习惯和使用方便而选用。   适应证 
  本疗法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此外,也可作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 
  禁忌症 
  脊拄部皮肤破损,或患有疖肿、皮肤病者,不可使用本疗法。伴有高热、心脏病或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注意事项 
  1、本疗法一般在空腹时进行,饭后不宜立即捏拿,需休息2小时后再进行。 
  2、施术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手法宜轻柔。   3、体质较差的小儿每日次数不宜过多,每次时间也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   4、在应用此法时,可配合刺四缝、开四关、药物、针刺、敷脐等疗法,以提高疗效。   捏脊疗法通过捏提等法作用于背部的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由于督脉总督诸阳,背部足太阳膀胱第一侧线分布区又为脏腑背俞穴所在,迫藏近背,与脏腑密切相关,所以捏脊疗法在振奋阳气、调整脏腑功能方面的作用比较突出。近年来的实验观察证实,捏脊能提高患儿的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血清淀粉酶指数,加强小肠的吸收功能。捏脊主要针对小儿慢性的营养障碍症。   这种病的症状是经常出現腹泻或呕吐、大便时烂时硬、身体日渐消瘦、不想吃东西、精神困倦、好哭、夜睡多汗、烂口角等。   民间凡遇到小儿出现上面症状,都喜欢采用这种疗法治疗。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