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能力的培养。
1、独坐练习。当小儿能稳定的独坐后可着重训练小儿的平衡能力。让小儿独坐在床上或地铺上,训练小儿坐着转头转身寻找。还可准备一张适中的小凳子,孩子坐上去时,双脚刚好可触及地面,而且脚掌与小腿、小腿与大腿、大腿与躯干的角度均成直角。家长用手扶住孩子大腿,不要扶他的背,让他自己寻找平衡点。待孩于坐直后,成人可试着松开一只手,只用一手扶住孩子的一侧大腿,另一手以玩具吸引小儿转头转身寻找玩具。左右交替诱使小儿左右侧转,在学习转侧中寻找平衡点,并且练习用脚来支撑身体。
2、爬行练习。爬行使婴儿能够主动地移动身体、去探索周围的事物,大大地提高婴儿的认知范围。爬行动作是依靠颈背部及四肢肌肉的力量和协调动作完成的。在小儿7个月时,已具备翻身、坐等一系列能力,说明其颈背部及四肢肌肉已较有力量并具备一定的协调性,这时就可以训练爬行。
(1)爬行预备的动作。家长用一手抱着婴儿的膝部,另一手环抱在他胸前,让婴儿双手放在桌上或地上来支撑身体。然后家长可慢慢放松放在小儿胸前的手,鼓励小儿直立支撑自己,每日练习1~2次,视小儿耐受情况,决定练习时间,一般每次3~5分钟。
(2)学习爬行动作。方法:①使小儿趴着,两腿伸直,手肘弯曲支撑上半身。家长以右手抓住小儿双脚掌。②家长抓住小儿双脚往前画个半弧,使膝盖尽量弯曲,脚跟碰到屁股,如此反复画弧,做屈伸运动3~5次。③最后一次伸腿运动做完后,家长两手分别握住小儿两大腿后侧,使双腿轮流弯向腋部,做屈伸动作3~5次。④在小儿前方放个玩具,引诱他爬过去取玩具,成人扶住小儿的小腿,或用手托住小儿脚掌,左右交替地弯曲其膝关节,助其向前爬行,重复2~3遍,每日1~2次。
3、站立训练:训练小儿站立时,可将其双腿略为分开,以降低重心,使之站得更稳些。每次扶站时间不宜过久。
(1)可扶着小儿腋下让他练习站立。
(2)让小儿扶着小车、床、栏杆及椅背等练习站立。
4、手部动作训练。
(1)学习拇食指准确捏取,以加强婴儿手指动作的灵活性和视觉-触觉活动的协调。选择一些小的、可食用物品如米花、小饼干等,让小儿捏取。教的时候家长可给予示范,如用拇食指捏取饼干放入口中,让小儿模仿练习。
(2)双手协调动作。①双手玩玩具:在小儿准确抓握的基础上可给小儿多个玩具,训练他抓住一个玩具后再抓另一个玩具,或向小儿同一只手上送玩具两次,教小儿学会将玩具从一手换到另一只手上后再取第二个玩具。②双手对击运动:当小儿两手均有玩具时,可教小儿两手对击玩具。还可让小儿两手持细柄玩具如摇铃或汤匙,模仿敲鼓动作,双手轮回敲打面前的小桶或空奶粉罐。③教小儿双手协调的撕纸。
(3)训练小儿遵循指令有意识的拿起、放下玩具。投掷游戏可增强小儿上肢的运动能力与手的控制技巧、提高视觉定位能力,激发小儿积极愉快的情绪。准备一个容器(如纸盒或小桶)和一些彩色塑料小球,先给小儿做示范说:"我们来比赛扔球",将小球一个个扔进容器里,然后让小儿模仿。开始时,可将容器和球放在接近孩子身体的地方,随着小儿能力的提高,可逐渐将纸盒前移。游戏可增进亲子交往,激发小儿积极愉快的情绪。
三、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培养
1、睡眠:7~9个月的婴儿不仅具有一定活动能力,而且容易接受任何环境,是培养小儿独自入睡习惯的良好时期。小儿半夜惊醒时,家长可去看看,安抚小儿,但不要将小儿抱回自己床,否则一旦养成习惯,孩子会要求大人陪伴,这会给家长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尤其对睡觉时间较晚或有夜间工作习惯的家长来说更是如此。此年龄小儿白天睡眠次数,一般仍为2~3次,每次2~2.5小时。
2、饮食。此阶段,每日给小儿喂养的次数可减为每日5次,间隔4小时左右,夜间停喂一次。可开始训练小儿用杯喝水、用手拿东西吃,这既可发展小儿手眼动作的协调,还可为其今后的独立吃东西做准备。
3、大小便。7个月后,小儿已能较稳当地独坐,而且由于辅食增加,大便次数也相应减少,每日约1~2次,大便性状也逐渐接近成人,可根据婴儿排便规律安排小儿坐便盆的时间。一般在饭后10~15分钟或睡醒后立即坐盆,但最好安排在晨间起床时。便盆要放在固定的地方,每次用完洗净。婴儿坐盆要有专人照顾,每次坐盆时间不要超过5分钟,一日次数也不宜过多。坐盆时不能给小儿吃食物或让小儿玩耍。若小儿不愿,不要强迫其坐盆,以免对坐盆产生抵触情绪。
4、独自玩耍习惯的培养。成人不必始终陪伴在小儿身边,小儿已有一定活动能力了,能翻身、独坐、并逐渐学会爬行,只要注意玩耍环境的安全,就可让小儿独立玩玩。如果孩子醒很早,家长还想多睡一会儿,家长可让闹钟在小儿通常醒来的时间五分钟以后再响,两天以后再推迟五分钟,以此类推,等闹钟响后,家长再起床。这样,小儿醒来,可能又会重新入睡,或自己独立玩一会儿,等大人起床。如果小儿哭醒,大人也不必急于去照料他,因为他很可能会自己安静下来。家长应该抽出时间陪孩子玩,但不要在孩子每次哭闹后才陪孩子玩,以免小儿养成用哭闹要求家长陪伴的习惯。
四、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培养小儿懂礼貌、乐于与人交往。这时期小儿对人的分辨能力已较好,可以认出自己家里的人,出现认生现象,但和不认识的小朋友交往却没有这种情况,他们能与同伴交住中获得乐趣。因此,家长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婴儿多与小伙伴们接触、交往,从而促进其社会性发展。对成人的认生也不是不好的现象,而是小儿发育的一个阶段,如果小儿特别认生,可暂避生人,先训练小儿多与熟人交往,慢慢地小儿对生人也能接受。
1、独坐练习。当小儿能稳定的独坐后可着重训练小儿的平衡能力。让小儿独坐在床上或地铺上,训练小儿坐着转头转身寻找。还可准备一张适中的小凳子,孩子坐上去时,双脚刚好可触及地面,而且脚掌与小腿、小腿与大腿、大腿与躯干的角度均成直角。家长用手扶住孩子大腿,不要扶他的背,让他自己寻找平衡点。待孩于坐直后,成人可试着松开一只手,只用一手扶住孩子的一侧大腿,另一手以玩具吸引小儿转头转身寻找玩具。左右交替诱使小儿左右侧转,在学习转侧中寻找平衡点,并且练习用脚来支撑身体。
2、爬行练习。爬行使婴儿能够主动地移动身体、去探索周围的事物,大大地提高婴儿的认知范围。爬行动作是依靠颈背部及四肢肌肉的力量和协调动作完成的。在小儿7个月时,已具备翻身、坐等一系列能力,说明其颈背部及四肢肌肉已较有力量并具备一定的协调性,这时就可以训练爬行。
(1)爬行预备的动作。家长用一手抱着婴儿的膝部,另一手环抱在他胸前,让婴儿双手放在桌上或地上来支撑身体。然后家长可慢慢放松放在小儿胸前的手,鼓励小儿直立支撑自己,每日练习1~2次,视小儿耐受情况,决定练习时间,一般每次3~5分钟。
(2)学习爬行动作。方法:①使小儿趴着,两腿伸直,手肘弯曲支撑上半身。家长以右手抓住小儿双脚掌。②家长抓住小儿双脚往前画个半弧,使膝盖尽量弯曲,脚跟碰到屁股,如此反复画弧,做屈伸运动3~5次。③最后一次伸腿运动做完后,家长两手分别握住小儿两大腿后侧,使双腿轮流弯向腋部,做屈伸动作3~5次。④在小儿前方放个玩具,引诱他爬过去取玩具,成人扶住小儿的小腿,或用手托住小儿脚掌,左右交替地弯曲其膝关节,助其向前爬行,重复2~3遍,每日1~2次。
3、站立训练:训练小儿站立时,可将其双腿略为分开,以降低重心,使之站得更稳些。每次扶站时间不宜过久。
(1)可扶着小儿腋下让他练习站立。
(2)让小儿扶着小车、床、栏杆及椅背等练习站立。
4、手部动作训练。
(1)学习拇食指准确捏取,以加强婴儿手指动作的灵活性和视觉-触觉活动的协调。选择一些小的、可食用物品如米花、小饼干等,让小儿捏取。教的时候家长可给予示范,如用拇食指捏取饼干放入口中,让小儿模仿练习。
(2)双手协调动作。①双手玩玩具:在小儿准确抓握的基础上可给小儿多个玩具,训练他抓住一个玩具后再抓另一个玩具,或向小儿同一只手上送玩具两次,教小儿学会将玩具从一手换到另一只手上后再取第二个玩具。②双手对击运动:当小儿两手均有玩具时,可教小儿两手对击玩具。还可让小儿两手持细柄玩具如摇铃或汤匙,模仿敲鼓动作,双手轮回敲打面前的小桶或空奶粉罐。③教小儿双手协调的撕纸。
(3)训练小儿遵循指令有意识的拿起、放下玩具。投掷游戏可增强小儿上肢的运动能力与手的控制技巧、提高视觉定位能力,激发小儿积极愉快的情绪。准备一个容器(如纸盒或小桶)和一些彩色塑料小球,先给小儿做示范说:"我们来比赛扔球",将小球一个个扔进容器里,然后让小儿模仿。开始时,可将容器和球放在接近孩子身体的地方,随着小儿能力的提高,可逐渐将纸盒前移。游戏可增进亲子交往,激发小儿积极愉快的情绪。
三、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培养
1、睡眠:7~9个月的婴儿不仅具有一定活动能力,而且容易接受任何环境,是培养小儿独自入睡习惯的良好时期。小儿半夜惊醒时,家长可去看看,安抚小儿,但不要将小儿抱回自己床,否则一旦养成习惯,孩子会要求大人陪伴,这会给家长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尤其对睡觉时间较晚或有夜间工作习惯的家长来说更是如此。此年龄小儿白天睡眠次数,一般仍为2~3次,每次2~2.5小时。
2、饮食。此阶段,每日给小儿喂养的次数可减为每日5次,间隔4小时左右,夜间停喂一次。可开始训练小儿用杯喝水、用手拿东西吃,这既可发展小儿手眼动作的协调,还可为其今后的独立吃东西做准备。
3、大小便。7个月后,小儿已能较稳当地独坐,而且由于辅食增加,大便次数也相应减少,每日约1~2次,大便性状也逐渐接近成人,可根据婴儿排便规律安排小儿坐便盆的时间。一般在饭后10~15分钟或睡醒后立即坐盆,但最好安排在晨间起床时。便盆要放在固定的地方,每次用完洗净。婴儿坐盆要有专人照顾,每次坐盆时间不要超过5分钟,一日次数也不宜过多。坐盆时不能给小儿吃食物或让小儿玩耍。若小儿不愿,不要强迫其坐盆,以免对坐盆产生抵触情绪。
4、独自玩耍习惯的培养。成人不必始终陪伴在小儿身边,小儿已有一定活动能力了,能翻身、独坐、并逐渐学会爬行,只要注意玩耍环境的安全,就可让小儿独立玩玩。如果孩子醒很早,家长还想多睡一会儿,家长可让闹钟在小儿通常醒来的时间五分钟以后再响,两天以后再推迟五分钟,以此类推,等闹钟响后,家长再起床。这样,小儿醒来,可能又会重新入睡,或自己独立玩一会儿,等大人起床。如果小儿哭醒,大人也不必急于去照料他,因为他很可能会自己安静下来。家长应该抽出时间陪孩子玩,但不要在孩子每次哭闹后才陪孩子玩,以免小儿养成用哭闹要求家长陪伴的习惯。
四、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培养小儿懂礼貌、乐于与人交往。这时期小儿对人的分辨能力已较好,可以认出自己家里的人,出现认生现象,但和不认识的小朋友交往却没有这种情况,他们能与同伴交住中获得乐趣。因此,家长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婴儿多与小伙伴们接触、交往,从而促进其社会性发展。对成人的认生也不是不好的现象,而是小儿发育的一个阶段,如果小儿特别认生,可暂避生人,先训练小儿多与熟人交往,慢慢地小儿对生人也能接受。
正文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