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小然子和XX在楼下玩。XX的个性与小然子截然不同,比较内向。小然子一开始,想和XX一起,到楼上来拿摇摆车,想和XX换着骑。但无论怎么叫,XX就是不配合。无奈之下,小然子只得自己爬上楼。我给小然子开开门,就听她兴冲冲地说:“我要拿摇摆车,和XX换着骑。”于是,我就帮她拿了下去。下去之后,小然子骑在XX的车子上,然后说:“XX,你骑我的车子,我们换了骑。”XX不为所动。小然子又叫:“XX,快点嘛,你骑我的车子。XX——XX——XX——快点嘛”。但XX就是不理不睬。最后,小然子就有些烦燥了,到了最后急得哭了起来。我们大人尽力劝说 ,但小然子这时情绪已经有些失控,根本听不进去。没办法,我就把她抱走了。
都说,教育孩子无小事。过后我对此作了深入的思考。遇到这种情况,是3岁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正常现象。孩子到了这个年龄,希望与小朋友交往。但是孩子还小,在交往过程中,自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当遇到问题时,也正是我们大人教育孩子认识社会的好时机。就拿这件事来说,应该让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都有选择的权力,不能完全听从你的支配。你想怎么样,只能代表你个人的想法,并不能要求别人和你一样。但是孩子太小,跟孩子讲这样大道理,孩子并不能听得懂。这时,需要我们大人要把这些理性的思维转化成具体化的形象思维,用行为告诉他应该怎么做。比如上述这件事,当时我应该如此说:“XX小朋友可能不想玩,咱不要强迫她好吗?我们玩别的或是自己玩吧。”把大道理简单化,形象化,具体化,让孩子慢慢地去经历,去体验。久而久之,孩子再遇到类似的事儿,无形之中就会形成自己的处事风格。
另外,通过这件小事,我觉得还应该注意的是,要教会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比如换位思考,比如转移注意力,比如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比如离开那个地方或那个人。但是孩子还小,最初是需要我们家长去引导孩子做这些事情。慢慢等孩子大了,然后再让孩子在此生活经历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理性思维和行为方式。
切忌:孩子没错。不能对孩子有任何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