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电脑坏了,一上午都没有办法上网,感觉到好郁闷,我自己在一个办公室没有电脑很无聊,没有人和我聊天,说话,只有书陪伴着我,再加上学校前两天发生的事情,自己怎么也有些害怕,本来想去同事的办公室聊天的,后来想想人家上班有些忙我就不好打扰人家,思来想去的还是安静的坐下来看一会关于幼儿教育的书。我看了李跃儿老师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当中的“做天使,不做上帝”用爱和智慧唤醒孩子,主要讲的有一个叫杨一凡的孩子从小是爷爷奶奶带大的,一出生起就一直把她抱在怀里,不让随便乱跑,也不让她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动那些她感兴趣的东西,更不让她与其他孩子一起玩,原因是怕被其他孩子欺负。就这样孩子作为人的所有技能都没有被使用到,在孩子身体里,那颗作为人的灵魂很少被感动,很少有痛苦也很少有欢乐。
那个孩子被爷爷奶奶带成的“问题孩子,”后来妈妈发现问题的严重性把孩子接回家里,妈妈想,既然孩子因为缺少使用自己的大脑和肢体的机会才这样,那么赶紧让她多使用点弥补起来就行了嘛?由于不懂的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儿童教育其实就是帮助儿童成长”这样的道理,只知道画画可以开发孩子的智慧,就找来简笔画逼着孩子拼命地画,一只小鸟画5遍,直到完全背下来,这样反而情况更糟糕。因为第一,这样造成了孩子对绘画的厌烦感,没有人将自己讨厌的事情做好,儿童更是这样。由于他们还没有成长起掩盖真实自己的本质,那就是喜欢的事情一定会去做,不喜欢的事情就一定不会去做。如果一个孩子在成人面前才做一件事情,而成人走了就马上不做这件事情了,那说明这件事情是成人需要做的事,而不是儿童需要。如果孩子迫于成人的压力去做成人让他们做的事,那这个孩子就不能由于做了这件事情而获得发展,反倒是由此带来的痛苦会使他们失去身心的健康。
后来这个问题孩子在老师的关心下,在同学的帮助下,逐渐醒来,胆子慢慢大了,可以和同学老师沟通了,还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做互动游戏了,所以有的时候做家长的对孩子不能够太严厉,使得孩子不知道进退,不知道对错,我们正确引导孩子,使她在快乐中长大。这是我们每一个家长要注意的事情。如果我们用“教”的方式而不是“帮助”方式,只要求学技术而不是关注内在的感受,不顾大自然为她制定好的学习方式,硬要她按照妈妈或者爸爸,或者爷爷奶奶等人的方式来做,这样孩子不可抗拒的内在需求就会跟成人外在的要求之间发生严重冲突,孩子的心灵会被扭曲,痛苦使孩子变得麻木,或者使孩子变得狂躁不安,移动。
孩子的心灵被滋润了,自然有了情感,这时需要我们成人能给孩子自由表达情感的机会,而我们成人要做的事情就是努力地去感受孩子。
孩子有的情感就会感恩,就会想用送礼的方式表达自己多老师,及其小伙伴的感恩,家长的意识里,送礼时候一定要表白几句。孩子送礼物完全没有什么功利的目的,这种独一无二的送礼方式说明她此时的心情就像赤裸裸奔跑在伊甸园里的亚当和夏娃一样,纯洁得没有一丝污染,孩子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把这个礼物送到你的手里,为了让你像她一样拥有这个美丽的东西而高兴。我们应该感悟孩子内心的这种美好心情。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不要用管束的方式对待孩子?为什么这样也能使孩子和棒,很尽力,很守纪律?因为只要我们爱孩子,用发自内心深处的真挚的爱来对带孩子,孩子就会与我们“交换”,用同样的真挚的情感“回报”我们,没有任何功利目的。这样的情感会促使她发奋努力,遵守纪律。如果说她有什么目的的话,那就是想让我拥有这个东西,与他人共同分享自己的幸福。这是她的唯一心愿,不想得到任何回报。
欣赏美丽的心灵:人们只会欣赏美景,却很少有人欣赏美丽心灵。美丽心灵比美丽风景更美。欣赏她更能给人带来满足与幸福的感觉。
现实当中,成人对于孩子,大都注意他们的身体和学习,却很少注意背后的心灵,这样做就会像一个无情的割草人一样把美好的东西割掉,把孩子的天生的,美好的品质给扼杀了。随着还的成长,他们的心理问题会越来越多,人格品质也会有所变化。
作为我们家长的一定随时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多和孩子沟通,及时解决孩子的困惑,现在的孩子没有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坚强。看来我们以后要多学一些幼儿心理,儿童心理,一直到老年心理方面的书,及时了解孩子在各年龄段的心理问题,即使沟通解决,我们也要学会欣赏美丽心灵。
没有电脑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亲爱的朋友们和我一起分享我今天上午的收获吧,让我们学会欣赏美丽心灵,使我们的宝宝更加健康。
正文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