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灸保健

09/10/31 22:14:31 标签:

关于温灸包


艾灸疗法应用简介

  灸法是我国的发明,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数千年,传播五大洲。经世界卫生组织认可,推广全球。
  灸法是一种自然疗法,它通过艾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药性(化学作用),随着艾火的热力(物理作用)透入刺激穴位,通过经络、神经、体液、免疫机能等多层次、多途径的综合机能体系而作用于人体,从而达到治疗、保健之效用。它具有以下优点:操作简便,患者易于掌握;(因为针法有严格的操作要求),安全、无副作用;治疗成本低廉(灸疗一次只相当于几毛钱);效果显著。
  日本有句谚语:"勿与不灸足三里的人同行。"说明了灸足三里的重要作用。我国民间也有"艾灸足三里,胜补老母鸡。"之说。在1937年元旦,日本政府更颁布法令推广国民三里灸健康运动,固然一方面是为发动法西斯战争服务,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其保健之功用的意义值得我们借鉴。世界卫生组织更于1996年确认了适用于治疗内科、外科、骨伤科、妇科、男科等各类病症。
  灸法除在治疗疾病方面发挥作用外,另外在保健领域中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下面介绍几个保健穴位:1.神阙 即肚脐眼。神阙是人体最隐蔽、最关键、最要害的穴窍,长寿大穴。它是人体具有最大信息元的穴位,先天与后天的连接点,处于人体中央,五脏六腑之中枢,与运动、循环、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内分泌、免疫等系统紧密联系,神穴的神经末梢丰富,皮质最薄, 易渗透。故施之以灸,定能充实生命能源,总督全身,事半功倍。2.关元 脐下三寸,即小腹部,气功学上称之为"气运丹田"的地方。

此穴还有美容作用,因人体的小腹部最易堆积脂肪,故灸关元能最大程度地消耗人体多余脂肪,达到健美之效用。3.足三里 其功效意义前面已有说明,不再详叙。它位于外膝眼下直下三寸,距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
  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证明:灸神穴、足三里两个月后,通过各项指标测试,老年人的生理年龄较实际年龄降低了6.52岁。其机理为:灸后调整了人体微量元素含量,降低血脂、血液尿素,改变血液循环,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由中国针灸学家,原中国中医研究院赵尔康教授倡导,本厂研制出品的随身灸系列产品,为医师临床及大众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其特点是:Ⅲ型灸器施灸面宽,时间充足,可在衣被内自灸神穴;纸管贴穴灸为麦粒灸与间接灸的结合。具体应用可见相关图片。它们具有方便、安全、高效、环保之优点,在医疗、保健、美容、旅游各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品十余年来经逾万人家使用,受到海内外针灸界和用户的好评,但愿在您的应用过程中,对贵体康健有所裨益!

温灸盒(随身灸、便携式温灸器)  直径7cm,盒中心厚度4cm
温灸疗法是我国中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历史悠久,渊源流长。灸法专著大量涌现,针灸名家辈出,针灸专著相继问世且建树颇多,施灸方法推陈出新,并将温灸疗法引入到减肥防皱、美容防老、保健防病等新的领域。

什么是温灸?      
    温灸是中医学中的一种传统理疗手段(砭针灸药,中医四术之一),将点燃的药媒或加热的矿物,放置在人体经络、穴位所在位置的表层皮肤上,通过热和能量输入,引起人体“应激反应”来进行肌体自我调节,疏通脏腑,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治疾病的作用。

温灸的发展历史:     
   春秋战国首现记载温灸疗法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把灸法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系统介绍。温灸形成于秦汉,发展于晋唐宋,成熟于元明。于公元6世纪东渡日本,公元17世纪西进欧洲。

温灸具有什么作用
  一、温经散寒作用
  二、行气通络作用
  三、扶阳固脱作用
  四、升阳举陷作用
  五、拔毒泄热作用
  六、温灸防病保健作用

温灸的优点:
1、简单易学,易为百姓所掌握,不需要高深的专业知识。
2、治疗范围广泛,安全可靠,疗效显著。
3、祛病强身,延年增寿。
4、原料易得,经济方便,最适合居家防病保健。

温灸的使用:
1、将艾条插入灸盒内固定支架点燃。
2、将灸盒盖盖上并旋转锁定,然后调节出风口,以控制温度的高低。
3、将灸盒置入保温袋中,用松紧带固定在患处。
4、经常清除保温袋及灸盒内的灰烬,以保持清洁。

配套使用产品 艾条

温灸盒(随身灸、便携式温灸器),适合各年龄段人士使用。尤其是对 妇女痛经、腹部胃寒、体受风寒、腰椎间盘突出、腰背酸痛等症有很好的疗效,同时坚持使用本温灸盒腹部温灸,对腹部有赘肉人士减肥有相当不错的效果。坚持使用本温灸盒酸痛处温灸,对因长期使用电脑引起腰背酸痛的人士也有非常好的疗效。

温灸疗法治疗神经性皮炎
        中医认为,艾叶苦辛温,入脾肝肾经,具有温经通络、散寒除湿的功效。首载《别录》:艾叶“灸百病”。《本草从新》中说:“艾叶苦辛,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药性本草》称艾“治癣甚良”。研究表明,艾叶含有挥发油,对皮肤可产生轻度的剌激,引起发热潮红,有利于皮损部位的真皮和皮下组织的神经、血管、淋巴管和肌肉功能渐趋正常,激发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神经性皮炎,中医称为“顽癣”,认为是由于湿热毒邪侵袭所致。临床上常见的有局限型神经性皮炎和播散型神经性皮炎两种。局限型神经性皮炎好发于颈部、肘部、胫前、骶部等肢体易受摩擦之处,皮炎有一块或数块;播散型神经性皮炎多发于四肢、颈项和躯干等部位,常呈对称分布。
        由于皮炎瘙痒难忍,患者经常搔抓致使皮肤增生肥厚好似皮革,局部皮肤出现针头样大小不规则的三角形或多角形扁平丘疹,逐渐成为苔藓样变,干燥而坚硬,皮损与周围正常皮肤之间界线鲜明。如搔抓过度出血,易引起继发感染。
        对神经性皮炎采用艾灸,可起到意想不到的疗效。临床上多采用薰灸或隔姜灸,薰灸是将纯艾条点燃后悬于皮炎病损部位,以有温热感、皮肤红晕而无灼痛又能耐受为度。每日灸两次,每次15分钟,10天为一疗程。隔姜灸是将鲜生姜切成2~3毫米的薄片,用针刺成数个小孔,放于皮炎上面,然后将纯艾柱置于姜片上点燃,一般灸15柱艾即可,注意火候,以免灼烫伤局部皮肤。
  临床实践证明,对神经性皮炎进行艾灸3日后,可使局部皮肤瘙痒明显减轻或消失,一般十多天后皮损逐渐消退。
    另外,患有湿疹,用纯艾条艾灸可以止痒,肤色也慢慢地恢复正常。

温灸疗法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及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理,目前认为主要是胰岛素缺乏或抵抗,致严重的高血糖及由此导致的代谢障碍,微循环异常和自身免疫紊乱,至今尚无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属中医学“消渴病并发痹症、痿症”范畴,从病机来看,或消渴日久,阴损及阳,脉络空虚,复感寒邪,寒滞血脉,则经络瘀痹或气虚营弱,气虚血行不畅,血虚络脉空虚,经脉失其濡养而生诸症。其病机多属虚实挟杂,而且以虚为主,多为气血亏耗,阴阳俱虚,使脉络空虚,肌肉宗筋失养。
        温灸疗法治疗糖尿病,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荣养经脉之功,采用灸疗患处及相应穴位,可以改善局部神经营养状况,具有作用直接,药力集中,药效持久,疗效好,无副作用,方便适用的特点,费用低廉,病人易于接受,克服了口服药力分散及体内平均分配的现象,大幅度降低了医疗费用且疗效显著。填补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方面的空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从中医理论上讲,治疗糖尿病可温灸关元穴和中脘穴。因为灸关元穴可助脾阳,并能让命门火动起来;灸中脘穴可助肾阳,脾肾的功能之一就是主肌肉、主统血。
        灸法:用温灸盒固定艾条温和灸法,每穴25~30分钟,每日二次。以局部穴位温和舒适为度,20天一疗程,一般需三个疗程患者血糖值显著降低。因此,糖尿病治疗只要补脾阳和肾阳,就能起到很好的治疗和治愈作用了。

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主治疾病:
泌尿、生殖器疾病,如遗尿、尿血、尿频、尿潴留、尿道痛、痛经、闭经、遗精、阳痿;此外,对神经衰弱、失眠症、手脚冰冷、荨麻疹、生理不顺、精力减退、太胖(减肥)、太瘦(增肥)等也很有疗效。此穴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中脘穴

位置: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经属:任脉,在腹白线上;浅层主要布有第8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腹壁浅静脉属支,深层有第8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主治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逆、便秘、黄疸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CCTV-2《健康之路》视频: 肠胃不好 体虚怕冷 关节疼痛…艾灸如何治病?http://tv.people.com.cn/GB/61602/8540939.html
在淘宝网购买的2元钱的味宝改做的温灸盒非常好用。

艾灸关元穴和中脘穴 中脘在肚脐上4寸(自己的四指并拢为3寸,再加多一些),中脘在脐下3寸。

用艾而不用其他灸的原因(百度搜索到的)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艾草性味苦、辛、温,
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现在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

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
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

现代药理发现,艾叶挥发油含量多,1.8-桉叶素(占50%以上),其他有α-侧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风干叶含矿物质10.13%,脂肪2.59%,蛋白质 25.85%,以及维生素A、B1、B2、C等。

灸用艾叶,一般以越陈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说法。 全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 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

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

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

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温灸后,有人会得出现上火的症状:

什么是上火?
《黄帝内经》关于阴阳的论述:"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密,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什么是阴平?什么是阳密?
平常看到一个气血流畅,阴阳调和的人,他的机体就不会偏寒偏热,处于"阴平阳密"的状态.
如若机体阴液偏少,或是外邪来犯,七情内扰等因素便会使阳气不能敛藏,浮越于上或游于机表,就会出现阳热的征象。喉咙痛,长痘痘。。。这就是上火了。
实则是因为阴阳两虚,阳气不固,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