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儿童进行适度性教育

09/12/28 00:33:39 标签:

几乎每个孩子都要问父母有关性的问题,而且绝大多数的家长回答起来都或多或少感到为难。

      对23岁的小孩,说深了他们听不懂,说浅了一言两语又很难确切,以童话的形式,以动物为喻,无疑是贴切的高招。因此,在幼儿期就开始适度的性别教育很有必要。  讲完了童话,再把孩子的问题提出来。问孩子明白了没有;孩子会高兴地跳起来,边拍手边表示明白。那么,应当怎样回答23岁的孩子的这些既涉及性又涉及遗传的问题?有位女教师针对孩子的问题,编了个《小兔子》的童话,说有位老婆婆养了一只白兔姑娘。虽然养得很细心,但白兔姑娘老是不快乐,因为一个人太寂寞了,老爷爷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天赶集,捎回了一只褐兔伙子,活蹦乱跳。很快,褐兔伙子和白兔姑娘成了好朋友,后来结婚了。哈!一个春天的晚上,兔笼里添了4只兔宝宝,褐兔伙子当了兔爸爸,白兔姑娘当了兔妈妈,它们共同喂养兔宝宝。4只兔宝宝的颜色都不一样,一只像爸爸是褐色,两只像妈妈是白色,还有一只不像爸爸又不像妈妈是黑色。它们中有小鸡鸡的是小公兔,没有的是小母兔,都是兔爸爸兔妈妈的好宝宝。  

 

        这种错误的教育方法,不仅不能解开孩子的疑团,相反的,还会使孩子产生性的神秘感:为什么爸爸妈妈问什么都答,而问这些问题不答,不仅不答,还生气?为什么问这些问题就是“傻”、“不长进”?正是这种人为制造的神秘,使他们失去了最初的性启蒙教育,为形成错误的性心理埋下隐患。

  23岁的孩子,心理学上叫“发问期”,整个脑袋装满“为什么”。他们最感兴趣而又最感莫解的是有关性的问题,而且这类问题萌发得也最早,比如:
  “我是从哪儿来的?”
  “我为什么像爸爸妈妈,又像姨妈?”
  “为什么哥哥有小鸡鸡,我没有?”
  “爸爸妈妈是怎么生我的?”
  对这类问题,有些父母的做法是一骗二骂三吓唬:
  “你是爸爸从后山树林里捡来的。”(骗)
  “傻蛋,问这些干什么?不要脸的东西。”(骂)
  “不长进的东西,尽问这些没出息的问题。再不长进,老子揍你!”(吓唬)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