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孩子一生的五大特质!

10/03/07 15:03:17 标签:决定 孩子 一生 特质

决定孩子一生的特质一:说心

  说心——良好的语言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  所谓说心,是指用说出心中所想”(现代人称之为大脑),首先是自己这个个体的主人,伟大的还能成为其他的乃至万物的主人。不论是普通的还是伟大的,最早都是努力通过向外界表达自己的。表达的好与坏、能力的高与低,直接影响着这颗心的能量。  无论哪行哪业的成功人士,首先要在语言使用上成功。语言学家讲,这个世界是由语言符号虚构而成的。你看到的听到的都是语言构成的,都是假象。人都是活在一个由语言构成的世界里。拿破仑说过一句话:什么是历史?只不过是一部被大家承认了的寓言故事(What is history But a fable agreed upon)。可见语言能力对于一个人,乃至对于人类的作用有多么巨大。  所以,在孩子的幼年时期,家长作为启蒙者一定要有所作为,对孩子实施最早也最重要的影响。  作为一、孩子开始学习说话时,给他们读故事,而不是讲故事  孩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从孩子开始学习说话就可以加以训练了,下面我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女儿小时候特别喜欢听故事。睡觉前要听,吃饭时要听,出去散步时也要听。还好,她姥姥是个小学语文老师能找到故事。由于那时工作很忙,我和我太太两个人在北京,双方的老人都不在身边,孩子断奶后就一直跟姥姥了。到两岁多才回到我们身边。刚回到我们身边时,也没觉得什么,不就是爱听故事嘛,讲故事不就得了。我太太把她小时候的事讲给孩子听,再往后就是编故事,编了半年后,实在编不出了,最后对我说:我受不了你女儿了。整天让讲故事,哪有那么多故事讲,你给她讲吧。我心说那还不好说。我到书店买了一套彩图版的《格林童话故事》,共20本。  刚开始的时候,我太太先自己看然后讲,后来干脆直接照本宣科。没想到的是,正是这一做法产生了神奇的效果。我女儿总有一天会明白,正是她妈妈的这一做法对她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以后我太太和我有了时间就是和孩子一起看书,给她读。她每次都听得特别认真。很多时候一个故事念好多遍。一段时间后神奇的效果出现了。  有一次,一个朋友去我家串门,看见女儿自己坐在沙发上看书,朋友过去问:你在看什么书呀?给我念念,我看你认识几个字了。我女儿拿起书开始读,读完一面,翻到另一面。朋友惊奇地大瞪着眼睛,因为他想不到三岁多的孩子居然能认识这么多的字。事实上,她并不认识几个字,只是能把整本书上的故事背下来而已。  我也感到特奇怪,惊奇地告诉我太太。她不屑一顾地看着我:你终于知道你是多么地不关心孩子了吧。这些童话书里的故事,她都能看着书,一字不差地背下来。  这个好习惯一直这么持续,直到她上学。  我们都没想到的是这一行动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一、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一点对任何人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培养就成了关键。我听到许多对孩子教育有心得的人在谈到这一点时说,孩子在小时候学说话时尽可能地不用类似吃饭饭、喝水水之类的话,而是直接用吃饭、喝水这样正规的表达。此外,给孩子讲故事时要用标准且有文采的语言。这样的方法说起来容易,而真正做起来呢,做家长的未必就能做到。而我们现在提倡给孩子读书,这样家长只需要认字,有耐心就可以轻松地达到目的。  在这一过程中,可能有些家长也为孩子的口音担心。其实这无所谓。孩子小时候听到学到的口音不是特别的纯正,不必担心,最重要的是语言能力的运用,发音只是语言中的一小部分,等他们长大后一上学就会纠正过来的。我们培养的是孩子运用语言思考的能力,人们不是用发音思考的。  二、自然而然地养成读书习惯  我们从来没有故意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也从来没有敦促她去读书。从小她就爱读书。其实,很简单,每天和爸妈一起看书,尽管她看到的大都是图画不是字,但她的心里很清楚她爱听的故事就在那里,所以,只要有了时间就看书,如果爸妈不在身边她便自己看,回想大人在该书该页上反复讲过的故事。慢慢将之成诵。  三、自然而然地在做事时能够集中注意力,并养成积累资料记忆的习惯  孩子小时候心里单纯,没有杂念,当他们听故事时,能集中注意力。这种训练的持续自然能锻炼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尤其是他们在重复听喜欢的故事时,不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同样信息的重复使故事在大脑里沉淀析出,从而形成记忆。所以这些训练不需我们家长去精心设计,只须做就可以了。人类的祖先已经通过漫长的进化用本能的形式把这些写入了孩子的大脑程序,原装就有,聪明的家长只需把这些功能激发出来就够了。  我女儿上小学后,有一次我有事去她们学校,路过她们班教室,许多孩子听到脚步声都扭头向外张望,而女儿却丝毫不为所动,专注于老师讲课,老师因此还表扬了她。  四、对语言的超强的理解能力是副产品  前面形成的这些好习惯,使孩子能在上课听讲时高度集中注意力。而良好的语言感知能力,对学习数学产生了巨大的帮助。有不少低年级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数学应用题孩子自己看不会做,但是只要家长读一遍把题意解释清楚就会做了,这其实就是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差造成的。而我女儿从未有过类似的困扰,这也就是源于从小养成的习惯。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任谁也想不到孩子父母带着孩子一起读书,有趣的故事反复读的做法竟能产生这么神奇、深远的效果。  作为二、引导孩子讲故事  孩子小时候,除了长辈给孩子讲故事外,有另外一点尤其不容忽视,就是让孩子给长辈讲故事。刚开始时,可能孩子讲得不好,没关系,多鼓励,多表扬。在自己的同类面前表现(或称炫耀,英文里叫showing-off)是动物的共性,不仅限于人类。  给别人讲故事的好处,我做了一下总结:  1. 一种词汇运用能力的训练方法。孩子小时候对语言的学习是一个模仿(imitation)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即从、从的过程。孩子把听到的故事,运用听到的关键词串联起来,用故事情节的意境与情景把它们熔铸到一体。这不就是一篇无字文章吗?根据我手写我口的原则,所以,凡是擅长讲故事的孩子,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写作的好手。  2. 一条父母与孩子沟通的管道。孩子给家长讲故事,还是懵懂的孩子向家长传递他们对这个他们刚刚结识的人文和社会的初始价值观的显示屏。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选择所讲的故事实施影响力。孩子给别人讲故事时,最先听到的是自己,受到最大的教益自然也是自己。所以讲故事成了亲子沟通的管道。  3. 一种解释和理解能力的训练方法。把故事讲给别人,当然是把讲者对故事的理解解释给听者。这个语言的组织过程,是讲者以自己所掌握的所有语言技能把自己对所讲故事的认识与见解尽力展示的过程。  4. 一种说服能力和领袖气质的训练。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人,一定是一个善于引导别人思维的人,因为要想把一个故事讲得精彩,他一定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还要揣度听者的感受,从而牵引着听众的思维,最终引向故事的主旨,或引人深思,或令人啼笑,或传播教益。这不就是一个领袖对大众所做的事情——开口就能让公众为之倾倒,而后顺势导引,率大众施展宏图大略吗? 作为三、以子为师——让孩子成为主讲嘉宾  孩子不敢当众讲话,或不擅长讲话,不是性格问题,而是技术问题。  古希腊有个人叫德摩斯梯尼(Demosthenes),他性格内向,还有口吃结巴的毛病,而他的梦想却是成为演说家。刚开始他登台演说时,听众十分不满意,人人在台下喊:轰他下台……”从那以后他就每天早上边跑步边呼喊。爬上了山顶,就把树木当听众,开始演讲。为了纠正口吃与发音不清楚,他常含着小石子练习讲话。口腔被磨破了,流出了血,可他还是不停地练。为了获得完美的言辞与文采,他到处听有名演说家的演说,背诵那些人的演说词。终于这个性格内向、口吃的人成了古希腊最有名的政治演说家和律师之一。  还有许多讲起话来口若悬河的喜剧演员,如香港的周星驰、美国的金·凯瑞(Jim Carrey)、憨豆先生的塑造者罗文·艾金森(Rowan Atkinson)都是性格非常内向的人,无一不是健谈之人。为什么呢?  说话,尤其是当众讲话,是一项技能。我在很多场合说过,任何技能的习得,必须经过反复地训练。方法: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想让他或她能当众说话,一定要给他或她练习的机会。缺啥补啥,求啥得啥  大概好为人师争强好胜是人与生俱来的两个特质。不管什么样的人,只要是发现自己的行为被别人承认和接纳,他或她都会表现出对自己这一行为的高度热情,帮助弱者是人的天性。孩子更是如此。我们在家经常是玩老师学生的游戏——女儿永远是老师,爸爸永远是学生,并且还是个笨学生  在上学前,玩这种师生游戏,还有个好处,就是让孩子提前适应和体验学校生活。为他或她上学做好准备工作。女儿没有上过学前班,直接上的一年级。上学的头三天也曾有过哭着闹着不想去的事情,但,三天后开始上学积极了。一问才知道:原来,老师在让同学们轮流到讲台上领读生字时发现她做得最好,课后还主动帮助没有学会的学生,于是把她提拔成了班长,这班长一当就是六年,后来还当上了中队长。  记得女儿9岁时的一个周末的上午,我在备课时,需要引用培根的《论学习》的那段: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在课堂上我不想念给学生听,于是大声读出来背诵:“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s, and for ability. 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 is in private and retiring; for ornaments, is in discourse; and for ability, is in the judg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她听到我说话走过来问我在做什么。我说:我在背英语,太难背了。她听完煞有介事地感慨道:哎呀,我的笨爸爸呀,你说你怎么就不知道想想办法呢?我听完觉得很有意思,连忙问:宝贝女儿,快给老爸支个招。她说:你该先把每个英语句子背过。每句话很短当然容易记住了。再把汉语意思背过。背这么几句汉语你该不会也背不过吧?我回答说:能。她接着说:这不就完了吗,用汉语意思把英语句子串起来,不就背下来了吗?试一试怎么样?我又问:你怎么知道的?这样做能行吗?她一本正经地说:当然行了,我平时就是这么背英语课文的。照我说的做就行了。老师会骗你吗?尽管我的心里在想:乖女儿,背英语就够了,哪有你那么费事,但还是急忙对老师表示衷心地感谢。这份助人为乐的心肠和遇事总结方法的行为怎能不让我开心呢。  大家都知道《围城》的作者国学大师钱钟书先生。学术圈外的人只知道围城用以形容圈子里人对现状不满总想走出去,而圈子外的人对里面的事情不了解,拼命想挤进去,这么一个状态——却少有人知道钱先生的生平轶事。学术圈内,先生是个百年不遇的奇才,极具传奇色彩,圈外人士少有人知。我的博士生导师是先生的最后一个学生,他负责整理先生的生平,所以钱先生的事情就知道得比较多。听老师说钱先生是1933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的。当年先生进清华大学时总分排名第51名。更有意思的是,曾传言先生的数学是0分,英语和国文都是满分。后来经过求证,数学是15分。按道理说这是不可能被录取的,但由于钱先生的父亲钱基博老先生跟当时的清华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院长、非常有名的学者吴宓先生友善,吴老先生深知小钱先生幼时素有江南第一才子的美名,在吴先生的斡旋下,先生最后是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终究没有使这位中国学术界奇葩遭受命运的捉弄。  我的博士生导师是哈佛大学的比较文学博士,当今中国的知名学者。社会科学的学者也有头痛的事情。女儿赵心怡要上初中二年级了,不喜欢学习数学。后来把给孩子补习数学的任务交给了我。我的这位小师妹博览群书,小学毕业前就已经读完了四大名著、朱生豪译莎士比亚的散文版戏剧中的大多数,还有许多的中西名著,非常有思想,我们都称她小才女。有思想的才女比一般的孩子更为难管。  老师把我介绍给她,走后,她调皮地问我:师兄,你是我爸派来的第17位说客。他们都失败了,你有信心吗?  我说:师妹,你那么聪明,初中的数学也不难,你怎么会学得不好呢?  我数学不好,不是因为我不聪明,而是因为我对数学没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她振振有词地回答。  你不能光说兴趣呀。你初中毕业要上高中,考大学,你数学不好,升学怎么办?  她接下来的话更让我无话可说。  我不认为数学不好会成为一个人未来日子的绊脚石,钱先生不就是个例子吗?  我一看,既然说不服她就不跟她争论了,就说:好了,我辩不过你。但,老师让我给你补课,我必须做,否则他不让我毕业。希望师妹不要难为我。这样吧,我给你补一段时间之后,你就说我补得不好,把我辞了不就行了嘛,反正我也不是第一个失败的。前面不是已经有了16先烈了吗?  她眨了眨眼说:好吧。  于是,她把代数课本往我面前一丢,说:你就看着补吧。补哪儿随你的便。  我说:你把你最近学到的章节给我讲一下吧?  她反问道:我给你讲吗?  我说:对呀,你不给我讲我怎么知道你学到哪里学得怎样啊?咱就将就一段时间吧。  于是她开始磕磕巴巴地讲,我让她只讲会的,不懂的地方跳过去。讲完一节后,我把不会的给她说说就回去了。  第二次见面时,我还让她给我讲,因为我的事情挺多没有时间看她的书,就等着过几次之后她就可以把我辞了。  之后再去时,事情就轻松了。每次她给我讲完,我把她不会的地方给她一解释就结束。  过了几次后补课就更轻松了,我去后,她把学过的内容一讲,都懂了,我也就不用讲了。记得,有一次,老师问我:你们两个在屋里嘀咕什么?我回答:给她补数学啊。他说:怎么一晚上光听见她讲话,听不见你讲话?我笑着解释我是在检查她的学习情况。  一段时间后,小师妹告诉我,她最近一次的数学测验居然得了75(以前总是考三四十分,还经常不交试卷)。终于小师妹对数学有了兴趣。后来的数学成绩好了起来。  小师妹冰雪聪明,早就看透了我的做法,跟我说:师兄,你高,你比前面的人都高。你让我给你讲,我就得好好听课。好多时候,我没有听明白,到处问人回来给你讲,生怕你听不懂。  我笑得前仰后合。  学生都自己主动学习了,老师就不用讲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很多时候,家长或家教总喜欢给孩子讲,讲完之后,孩子说听明白了,实际上连自己都不知道是否真的明白了。  让孩子做主讲嘉宾,就能变孩子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重要的是,听者能从讲者的话中知道他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可以针对其问题加以辅导。  小结:我们应直面孩子任何方面的能力欠缺,找出可操作的方法,为他们打开练习的大门,引导他们朝着健康、阳光的方向发展。  作为四、把学到的东西分享给大家——演讲,即练就口的艺术,做一个口本家  演讲不仅是一种表达思想、与他人沟通的有用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思维的训练。胡适在自传中举了一个例子:  所有中国学生大致都知道或多或少有关儒教的教义,但是他们对儒教的了解多半流于空泛、少组织、无系统。假若一个中国学生被请去做十分或二十分钟有关儒教的讲演,只有在这种场合,他才被迫对这题目打个草稿,并从事思考如何去表达自己。他先要想从何说起,想出他自己的意思,他对这题目的认识和印象,然后再加以合乎逻辑的组织,好使听众了解。这样一来,他也可帮助他自己对这一题目做前所未有的更深入的思考,他将来对这一题目做更广泛的研究,也就以此为出发点。  胡适的意思是,演讲会迫使你对思维进行整理,从而对相关问题有更深的认识。用现代语言说,就是为了演讲,你必须去将一条条内容列出来,从而使杂乱的思想可以变得系统化。不要小看了系统化三个字,大到复杂的科学理论,小到个人清晰的头脑,都是从整理思想开始的。  胡适用一句话概括了演讲的好处,我非常同意:  我发现公开讲演时常强迫我对一个讲题做有系统的和合乎逻辑的构想,然后再做有系统的又合乎逻辑和文化气味的陈述。  实际上,这句话也说明了成功的演讲应该具备的要素。  我们这里的演说演讲,或者称之为口的艺术,不只是指站在台上,面对很多人说话,而是广义演讲的含义:生活中无时无刻地说话也是演讲。有人说成功85%靠人际关系,15%靠技术知识。大凡生活中成功的人士,例如政界领袖、商业成功人士、杰出的领导等都善于与人沟通,与政府部门的协调,与客户关系的处理,与行业协会、周围关系的处理,与同事下属的相处,解决别人不能办到的事情等,这都需要沟通。所以演讲至关重要,它是出人头地的捷径。学好它,将得到鲜花和掌声;它能提高个人魅力和领导力;它能为自己赢来财富;它可以为自己化解危机;它能倍增时间,缩短成功的距离;它能帮自己缔造良好的人缘、姻缘、友缘;它是个人事业的基石;它是自身智慧的一颗钻石,它是一生只修一次的课程;它能提高个人潜力,它能提高自信……  在今天这个社会,的艺术不单是领袖的必备素质,也是普通人想在这个竞争白热化的社会获得一份优越的位置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素质。  的艺术,对于未来社会的每一份子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和价值,不仅是生存还是谋求发展的资本。有思想的人可以把自己的思想说给别人,用去影响别人;没有思想但拥有的艺术的人可以做个媒体,用自己的去传播别人的思想,同样也可以开创一番事业。  未来社会是口本家的时代。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培根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