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手记--永远的红手印

10/03/29 23:37:35 标签:

                今天是2010年3月29日,星期一,晴。

      昨天晚上,一家三口去看《永远的红手印》。这是省淮海剧团按照领导指示,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生前事迹为素材,火速编排的大型淮海戏。快下车时,我不停扯车上的面纸(出家门时,轻装上阵,只带了手机,别的啥都没带)。老公笑说,准备擦眼泪的工具呢。嗨,可不是嘛,天生的泪腺发达,怎么控制都没用,看个新闻或报纸上的救灾短讯,都能热泪盈眶!更别提这种先进事迹宣传片了,还是预备点好,以防当众出丑哦。

      七点十分左右时,演出尚未正式开始。我们坐在前三排正中的位置,看着身边的儿子,我突然想起几年前带儿子来人民大会堂看《非诚勿扰》时的情景--大人们看得哈哈大笑,可这个小家伙却觉得百无聊赖,一度出现几乎整个剧场就只听到他一个人的声音:“我要回家!”所以这次,老公忙轻声提醒儿子别大声说话。

    七点二十左右,演出正式开始。随着大幕拉开,舞台上出现了衣着土气的一群人。我侧目看了看儿子,发觉他居然看得很认真。一个场景结束后,灯光暗掉。儿子连忙问,怎么关灯啦?我说,工作人员要换布景哦。又一个场景结束了,灯光又暗了。这时,儿子有点不耐烦了,大声地说,他们换什么换呀?不能像动画片那样变呀?无辜此言一出,惹得身旁的几位奶奶们都笑了。我这才想起,这是他首次看戏呢。

    我们俩一边看戏,一边留意身边的儿子。没来前,就担心他没耐心看到结尾,已经做好了老公中途带他退场的打算。可这次,我们发觉他看得可投入了。他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上的演员们看,间或看看两边幻灯打出的台词。这样喜悦的情景持续了有一个小时,这时,儿子开始不安稳了。他时而站起,时而坐下,就是坐下也不是好好地坐着,而是将椅子的活动坐垫竖起来坐。如此反复多次后,我估计他对戏剧的新鲜感已经快消耗殆尽了。不一会儿,正东摇西晃着脑袋的他,突然发现我们身后的二楼上有人。他说,妈妈,楼上有人!我说,对呀,人家二楼也有座位供观众观看哦。过一会儿,他又提出要到洗手间。我担心人多带来的安全问题,让老公陪着他去。过了三分钟左右,只见他飞速跑回,到我右边的座位上,拿了他喝的矿泉水,一句话没对我说就又飞快地离开。我等了有一刻钟,都没见他们父子俩回来。于是,拨打老公的手机,才知道老公已经应了儿子的要求到二楼去看了。

     得知他们在二楼后,我就专注看戏,随着剧情的发展,越发佩服自己的英明--幸亏带了很多面纸哦,要不怎抵挡那汹涌的泪水呢?沈浩的事迹的确感人,我一边看戏,一边用手机上网,搜了如下资料--

     2009年11月6日晨,安徽省财政厅选派,到村任职干部、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浩同志因积劳成疾,猝逝在工作一线,年仅45岁。噩耗传来,人们无不为失去一名好党员、好干部、好同志而悲痛万分。

     沈浩,男,1964年5月生,安徽萧县人,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安徽省财政厅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调研员。2004年,他积极响应省委号召,作为全省第二批选派到农村任职干部来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等职务。在小岗村工作期间,他紧紧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锐意进取,以改革推进发展,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着力加强村级组织和党风廉政建设,在改变村容村貌、改善村民生活、加快小岗发展上作了大量工作,树立了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赢得了组织的肯定和群众的拥护。

以前的小岗村对外交通很不方便,到县城还要绕过镇里走上40多公里路,道路还是十几年前修的,路面坑坑洼洼。为解决出行难的问题,沈浩打算修一条小岗村直通省道307线的快速通道。当时,许多人都认为根本不可能——因为要跨过京广铁路修一座高架桥,为一个村修公路让火车停下来,岂不是天方夜谭?然而沈浩没有放弃,他一次次奔波于铁路和交通部门,不辞辛苦,不怕碰壁,硬是用诚心感动了人家,把项目跑了下来,20086月底,小岗村快速通道正式通车,村民出行路程比原先缩短20多公里。

沈浩把小岗村的路修好了,村民的房子建好了,村里村外治理的像城里一样。而6年来,他对自己严格要求,始终住在村里一间20平方米的简陋平房内,他一直住在那间房子里,连一张像样的桌子都没有,衣服都放在床上和椅子上。每月交600元钱在村民马家献家搭伙。关友江说,他看着沈浩生活条件简陋,几次喊沈浩去他家食宿,都被沈浩婉言谢绝:我一个人,怎么都好凑合,不能打扰你们一大家子!与合肥舒适的小家相比,沈浩在小岗的所有条件太艰苦了。妻子来看他,见到这样艰苦的条件,难过得流下眼泪。小岗村党委书记金乔说:沈书记特别能吃苦,有时在村民组工作来不及回家,走到哪都能将就吃一点,即使遇到剩菜剩饭也不在乎,端起来就吃,村民都很感动,都把他看成自己家里人。致富能手严德友说:沈浩在我们小岗从没有把自己当外人,他和我们一起吃住,一起干活,就和我们一个样。

他是累倒在小岗村的,请让我们给他立座雕像

沈浩党性观念、组织纪律性强,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无私奉献,甘愿舍小家为大家,不计个人名利,把青春和生命都献给了小岗。省财政厅办公室主任朱长才与沈浩是铜陵财专校友,他回忆说,沈浩在校期间,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曾先后获得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毕业前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到省财政厅工作后,沈浩养成了开拓创新、勤于思考、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并且很快成为机关业务骨干。2003年底,按照省委的部署,财政厅要选派一名优秀干部到凤阳县小岗村任职,厅党组立刻想到了沈浩,找他谈话时,他二话没说就爽快答应了。当时,同事们都担心,他上有80多岁的老母亲,下有正在上小学的女儿,妻子在银行工作还十分繁忙,长时间到基层去,家里怎么办啊?可沈浩什么也没有说,克服了种种困难,安顿好家里事情后,及时赶到小岗村,在小岗,他是没日没夜地干。由于妻子工作十分繁忙,自己又长期照顾不到家,夫妻俩不得不放弃合肥良好的学习条件,把女儿送到老家萧县读书,这也是他感到对女儿最愧疚的。沈浩还十分孝顺,在他去小岗村之前,每年春节放假总是回老家陪母亲过年,可到小岗村后,他每年年三十都坚持先陪五保户、孤寡老人,然后再赶回去和家人团聚。村民杜永兰说:他在小岗村6个年头,几乎天天都在为村里忙,哪一年都是大年三十才回家,年初二就赶回来,这样的好干部哪里找!

2007年初,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就要结束了。用三年时间向党组织,向小岗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答卷,与小岗人朝夕相处并为小岗村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沈浩,就要回省城了。此时,如果他回到省城机关,将会把基层锻炼形成的好作风带回机关,更好地为党和人民服务。而且从家庭考虑,他也应该尽快返回,年近九旬的老母亲望眼欲穿地盼他归来,辛劳的妻子多么渴望他回家团聚,女儿的学习十分需要父亲的点拨和照料。每想到这些,他恨不得插翅飞回合肥。然而,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说:在沈书记完成三年选派任务前夕,我们就决定向组织建议把他留下来。” 2006年底,98户农民像当年搞大包干那样,按下鲜红的手印,到省委选派办和省财政厅要求沈浩继续留在小岗村工作,带领大家再干三年。面对小岗人庄重而珍贵的红手印,组织上很慎重,充分征求沈浩本人意见,沈浩十分矛盾,毕竟家里有很多困难,再干三年,感到对不住家人,家里也未必同意。但是,面对98颗鲜红的手印,面对组织的殷切期望,特别是小岗村刚刚步入发展的正轨,他实在难以割舍。经过痛苦抉择,沈浩决定为了小岗,牺牲小家。他说:在小岗待了三年,习惯了。再留几年,与大伙儿再努力干几年,小岗村未来发展的基础应该更扎实。

200912月,沈浩在小岗村第二个任期就要结束了。越临近这个时间,小岗村民心情越矛盾,想继续挽留他,但考虑他长期远离家庭又于心不忍,为了小岗村的发展,他们还是再次按下186颗红手印……在沈浩去世的三天前,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对他说:沈书记,现在三年又到期了,我们还想留你再干三年。沈浩笑着说:我不走了,永远在小岗干了。说到这,严金昌老泪纵横:没想到他真的永远留在了小岗。沈浩的哥哥沈明儒说:沈浩中秋节回家时跟我讲,小岗的发展已迈上了快车道,如果组织要我再留下,我一定愿意带领小岗人民再大干几年,把农村改革第一村建设成全国的强村、富村!’”

沈浩,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跋涉者,开拓进取的步履一刻也不曾止歇。直到沈浩去世,他的案头还摆放着一张《小岗村近期重点工作责任分解及完成时限表》:科学发展观学习及组织建设、小岗村敬老院工程、GLG用地遗留问题的处理、从玉菜业奠基仪式筹备及遗留问题处理、村庄整治等1230日前完成以及坚持常抓不懈的11项工作……小岗村党委书记金乔说:前段时间,沈书记和我说他近来胸口闷,等有时间到我爱人所在的医院去查一查,可是一直都没有时间,没想到他就这样离开了,他是累倒在小岗村的,村民们都积极请求给他立座雕像。

群众的认可是对你最大的褒奖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沈浩在各级党组织特别是选派单位省财政厅党组的大力支持下,扎根基层,埋头苦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科学发展观,他获得了党组织的肯定,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200893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小岗村时,当得知沈浩是由村民自发按手印留下来连任五年的,连声说好,并勉励他:群众的认可是对你最大的褒奖!沈浩的工作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2007年,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优秀选派干部标兵;2008年,先后被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授予全国百名优秀村官称号,被授予安徽省改革开放三十人三十事先进个人,同时,在由中国农村杂志社、农民日报社等10多家中央新闻单位主办的“2007年全国农业十大新闻暨第七届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评选中,获得唯一的特别奖2009年,被第九届全国村长论坛组委会授予优秀村官特别奖。最让沈浩欣慰的还是组织的肯定,小岗村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如今,沈浩虽然走了,但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凤阳县委书记马占文在沈浩到小岗村以后,一直和他联系紧密,在工作中结下深厚友谊,这些天来,每提到沈浩在小岗村的工作都不禁潸然泪下,他动情地说:沈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人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小岗人民、凤阳人民,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2009118,沈浩同志追悼会在县政府礼堂举行。巨幅唁联两任村官呕心沥血带领一方求发展,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格外醒目,小岗村数百位村民自发从20多公里外赶来,见到遗像不少村民泣不成声。72岁的大包干带头人严立坤卧病在床,不顾劝阻,硬要家人把他搀扶到县城,要见沈浩最后一面,他激动地说:沈书记他人好、干得也好!我怎么能不来送送、见他最后一面呢?邱世兰边抹眼泪边用手中的拐杖把地捣的咚咚响:我老了没用了,要能用我的命把这好孩子换回来就好了!从追悼会场到殡仪馆沿途数里,成百上千的群众肃立路旁,洒泪泣别。沈书记一路走好沈浩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沈浩永远和小岗人民在一起”……人们手中的一幅幅白纱黑字的条幅寄托着对沈浩的崇敬与哀思。沈浩,回家吧!”“爸爸,你说话不算数,你不是说年底回家的吗?在沈浩遗体告别仪式上,沈浩妻子王晓勤和女儿沈王一的声声哭喊让在场的干群无不潸然泪下。他虽然没有回到他温暖的小家,但他已融入了一个用大爱筑就的大家

当沈浩骨灰在上千名干群的护送下回到小岗村时,前来为沈浩同志送别的群众,把道路两边围得水泄不通。目光随着灵车而动,眼里饱含着泪水,不忍永别。小岗的村民在流泪,赶过来的七里八乡的群众在流泪,忙着用相机、摄像机记录这一切的记者们也在流泪。计划在小岗投资的博园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钱文雅从深圳赶来,在沈浩墓前泣不成声,她原本和沈浩约好到合肥办理项目落户小岗有关手续的……小岗村党委书记金乔说:沈书记留下的工作,我们村两委干部要带领群众继续干下去!

 看完整场演出,我有四个没想到:一没想到沈浩的先进事迹如此感人;二没想到省淮海剧团的演员们能在十几天的排练时间里奉献出如此感人之深的戏;三没想到本地的观众如此热情和投入,时不时由衷爆发的满场掌声,让我在感动中夹杂着点骄傲;四没想到本地的观众素质如此之高,记得前几天还和朋友聊天说我们当地的观众素养不够,每次都等不及演员谢幕就径自离场,可昨晚,不仅没有一个人如此,而且在演员们谢幕后很长时间内,观众们都自发集体起立,掌声持续不断,久久不愿离去!当时的场面,真的非常感人!!当然,我也粗略分析了下原因,这可能既与观众中机关干部居多和市民素质提升有关,更与这场戏剧和沈浩同志的精神感染力有关。。。。。。

    但无论如何,这的确是我第一次看到如此温馨感人的谢幕场面,它让我们沐浴到了人性的光辉!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