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沈青毅刚六岁10个月。
为什么总看到孩子的缺点?
因为我太爱他。
而这种爱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的。
我心里的他有一个应该的样子,这样才完美。
所以,每次看到他跟这个模板的差距就会着急,
差距成为批评的理由。
“我是真心为你好!”——这个“你”其实是那个模板。
看到缺点是希望他改正,变得更好。
越是缺点多,越说明对他的期盼高。
为什么越小越不批评他,只是抱在怀里爱不够?
因为孩子没有走入社会,没有参照系。
不过有互联网的不好:“你看,那家的孩子三岁就自己背唐诗了。”
信息的灵便让社会参照提前进入孩子的生活。
当然也有:“那个孩子三岁还不会说话。”
至少可以安慰一下失望的心灵,但毕竟是安慰,不是真心地接受。
表扬和批评都是希望他更好。
很多时候,我们的"更好"是建立在别人的观点上。
待孩子好,要从他自身出发。
有没有好好的看看孩子自身,他的长处处和短处,然后扬长避短。
孩子可不可以不那么累,在他很难达到的标准上努力徘徊?
就像我们小时候读书,门门功课都要好,结果往往是精力放在自己最不擅长的功课上,
累不说,效果差不说,毫无乐趣。
我们要求孩子,会不会陷入同样的怪圈。
试想,如果要求跟他的能力相当,表扬就容易。
沈青毅学围棋,因为我的水平低,只要他能下了,我就觉得很了不起;
鼓掌一次,他就来劲一次,
虽然他也跟大多数孩子一样,不提醒是想不起练棋的;
表扬不是空洞的很棒,而是站在他的角度,指出她自己也能感受到的进步。
真的进步会一步步提高孩子的能力。
能力是保护兴趣的有效方法
而兴趣是比爱更强烈的感情。
到了这一步,表扬已经无所谓了,批评也很难真的伤害到他,
孩子或许能得到精神上的独立。
不是说对孩子没有要求,
站在父母角度不合孩子条件的要求像北风,
带来的也是北风般的批评,和孩子裹得紧紧的心。
学习有方法,
跟孩子相处,愉快生活也都有方法,
南风般的暖意,在寒冷的时候,在孩子弱小的时候是最需要的,
我不再对沈青毅怎么都不记得的拼音皱眉头了。
在他卡住的时候以一个帮助者的身份而不是评判和生气的妈妈的样子出现;
在他错了的时候,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手来,
这本是朋友的做法,
难道父母会不如朋友?
如果有什么妨碍我们真心爱孩子,
妨碍我们感觉到生活得美好,
那一定是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