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EQ教育刻不容缓
目前世界上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已由IQ(智商)为主的教育大角度逆转成EQ(情商或情感智慧)为主的教育。EQ教育,尤其是对青少年的EQ教育已成为全球面向21世纪的教育重点,然而长期以来,客观上的智力教育即应试教育实际上占着主要地位,使教育成为单一的知识传播和智力开发,而忽视了对青少年潜能的价值、情感人格等EQ因素的挖掘,这种教育的错误表现到社会上,就形成了各方面的问题:即个人层面的不道德行为,吸毒、酗酒、自暴自弃甚至悲观厌世、自杀等问题;社会层面的离婚,家庭崩溃、犯罪、暴力、环境污染和贫衰富奢等问题。这显出我们的家庭、学校乃至社会情绪表达与管理自制能力的低落。由此看来,EQ教育是否完善,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整个国民在世界经济、政治、社会层面的竞争实力。因此,当务之急是如何通过学校教育,有计划地教育下一代能适度地管理表达自己的情绪,使他们在运用所学的智慧和技能的同时具有责任感,而为全人类造福。
二、情感智慧的理论内涵
情感智慧的说法最早是由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萨洛维和新罕布尔什大学梅耶尔教授提出的。他们用这一术语来描述人们的情绪评价、表达和情绪调节及运用情绪信息引导思维的能力。随后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戈尔曼进一步推广,在《情感智慧》一书中总结情感智慧(EQ)包括5方面的能力:认识自己的情绪能力,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能力,自我激励能力,认知他人的情绪能力,人际交往的管理能力。1996年,萨洛维和梅耶尔对自己原有的概念进行了修改,提出了4个方面的能力,较好地反映了情感与理性认知行为的协调联结,反映了由情绪引起的激发和促进心智良性发展的可能性。
Salovey与Mayer的研究认为〔1〕〔2〕,情感思想是智力的一种。这种重新命名的智力把传统的只作为认识结构的智力概念拓展到情绪领域,把情绪过程中与认知过程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结构特点高度概括成为一种能力。可以说,情感思想是个体准确、有效地加工情绪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具体为:
1.情绪的知觉、鉴赏和表达能力
(1)从自己的生理状态、情感体验和思想中辨认自己情绪的能力;
(2)通过语言、声音、仪表和行为从他人、艺术作品、各种设计中辨认情绪的能力;
(3)准确表达情绪,以及表达与这些情绪有关的需要的能力;
(4)区分情绪表达中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的能力。
2.情绪对思维的促进能力
(1)情绪引导思维,影响对信息注意的方向的能力;
(2)情绪生动鲜明地对与之有关的判断和记忆过程产生积极作用的能力;
(3)心境的起伏使个体从积极到消极摆动变化,促进个体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的能力;
(4)情绪状态对特定的问题解决具有不同的促进能力,例如快乐可以促进归纳推理和创造性,抑郁可以促进演绎推理和深刻的思考。
3.对情绪的理解、感悟能力
(1)给情绪贴上标签,认识情绪本身与语言表达之间关系的能力,例如对“爱”与“喜欢”之间区别的认识;
(2)理解情绪所传送意义的能力,例如伤感往往伴随失落;
(3)理解复杂心情的能力,例如爱与恨交织的感情;
(4)认识情绪转换可能性的能力,例如愤怒可转换为满意,也可转换为羞耻。
4.对情绪成熟的调节,以促进心智发展的能力
(1)以开放的心情接受各种情绪的能力,包括愉快和不愉快的;
(2)根据所获知的信息与判断成熟地侵入或离开某种情绪的能力;
(3)成熟地监察与自己和他人有关的情绪的能力,比如其明确性、典型性、影响力、合理性等;
(4)管理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能力,缓和消极情绪,加强积极情绪,并且做到没有压抑或夸张。
情感智慧连接着认知与情感两个基本系统,一方面反映认知过程对情感过程的引导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对情感信息的思考、理解和感悟能力上。另一方面反映情感过程对认知过程的促进作用,这主要体现在情感信息侵入认知过程的方向,促进认知活动,使认知过程更积极,更具适应性、更有人情味。可以说,情感智慧主要揭示由情感引起。激发并促进的心智良性发展的可能性。作为一种智力结构,同时也作为人格结构的一个子系统,情感智慧在内容与发展水平上都有可能构成某些稳定的特点。情感智慧将使个体在现实生活中达到相应的情感上的成就。据此理论,情感智慧是取得杰出成就的先决条件,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孩子的情感智慧显得尤为重要。
三、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怎样对孩子的情感智慧进行培养并提高
EQ教育不同于一般的IQ教育,不能以讲一讲,背一背,考一考的方式进行,更不能视孩子为知识的容器,拼命给孩子灌和练,严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而应从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孩子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系统地教导孩子认识自己,管理情绪,解决冲突,处理人际关系。
1.家长应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具备热爱孩子的心理本质
心理学家哈里斯等人研究发现,如果家长对孩子抱有积极态度或较高希望,与其孩子相处时的心理气氛也比较和谐、融洽,孩子则有机会学更多的东西,并积极合理地表现自我,恰当与别人交往和建立起自信心。显然这正好是一个促进孩子情感智慧发展的过程。相反,家长对孩子的消极态度和低期望则会直接产生抑制孩子情感智慧发展的作用。从教育社会心理角度看,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不仅对孩子的学习和能力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孩子一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潜在的、广泛的、长远的、深刻的定向作用。因此家长尽可能地关心热爱每一个孩子,避免对孩子形成消极态度和用忽视、否定、拒绝、不公正、贬低等方式对待每一个孩子,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问题,而是一个当代家长社会角色之中的自然责任。
另外,家长还应随时提醒自己,要用变化发展的目光去看待每一个孩子,善于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随时注意他们的积极表现和变化,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印象和态度,使自己对孩子的态度能够起到引导其积极改变促进情感智慧发展的作用。
2.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孩子的情感智慧
一般而言,道德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往往支配一个人的外显行为,通常以社会规范作为评判的标准。性格是用道德观点对个体性格所做的描述,如诚实、虚伪、吝啬、公正偏狭、狂妄等。而EQ教育的内涵不外乎是对自我和他人情绪的认知掌握与对冲动的克制及人际关系管理等,这都是道德品格的基础。一个人的道德品格实源于个人的情感能力,因此,培养提高孩子的情感智慧,首先应是对孩子进行道德品格教育。西方一些教育人士说:“在你追寻更多的学术与科技教育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青年人的道德品格教育。”家长在实践中应重视人的潜能和价值的开发,加强学习的动机和需要的引导,注重情感人格的培养;牢固树立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而非仅个人生活能力的培养,更不是书本知识的单纯灌输以针对考试的教育观念。
3.培养孩子自我实现意识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家长应明确地告诉孩子,任何人皆有不同的能力、兴趣及长短处;应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发挥所长,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也应依个别差异对孩子的学习或行为制订适应的自己孩子的成长标准,以增进孩子对自我身心条件的了解。
4.增强孩子的竞争意识
竞争是时代的要求,社会发展的必然,没有竞争,无以求生存,求发展。当今的孩子竞争意识相对薄弱,因此,家长应加强孩子的主人翁意识教育,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并从多种角度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为他们树立竞争目标,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让孩子生活在竞争的环境中,时常有急迫感,逐渐形成“竞争”意识。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应鼓励孩子拟定恰当的目标和理想,抛弃过高而不切实际的期望及竞争,以避免过多的失败和挫折,而陷入长期的焦虑、悲伤、不安的情绪困扰中。
5.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
当今的孩子心理抗挫能力相对较弱,因此,他们自我感觉在学习生活中挫折不少,比如,学业竞争中受挫、情感受挫、人际交往中受挫、目标过高而受挫、因意外刺激而受挫等。他们在挫折面前,或恐慌、焦虑,或自暴自弃、回避现实,或自卑怯懦、仇视甚至悲观厌世而轻生等。对此,家长要从理论学习和生活经验上对孩子加以引导,使他们在困难面前自我激励坚定意志和信心,奋发向上,使他们能主动地面对挫折迎接挑战。
6.促进孩子团队协作能力,倡导合作学习精神
家长应教育孩子团结友爱,把自己当成团队的主人,时时以团队利益为主,使他们具有主人翁精神。在这一过程中,孩子可以学会尊重、宽容和谅解他人;可以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学会检省自己,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还可以培养出领导、驾驭与互相合作的能力和精神,以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
总之,应该承认IQ与EQ并不是相互抵触的。高EQ的人可能具有高IQ,低EQ的人可能具有低IQ,尽管它们反映的内容不同,但两者之间绝非对立。一般来说,拥有高EQ的知识和经验的人都能较自觉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使之与外界的环境相适应,并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对跨世纪人才素质结构的完善及其培养,既要重视提高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科学素质,也要重视优化孩子的情感智慧素质,即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高IQ与高EQ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所掌握的各种专业技能得以充分发挥,并富有创造性;才能让孩子所取得的成功业绩达到最高层次,实现最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