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然之去打预防针,乙脑,一丁点没哭。医生把针头戳进去的时候,一次没到位,又推了一下,孙然之很明显哆嗦了一下,还是没哭。打完后,爸爸问:“疼不疼啊?”孙然之小拳头一握,小胳膊一伸:“男子汉!不疼!”于是,很骄傲地回家了。
很勇敢吧?呵呵,是不错。 要知道,这是爸爸妈妈用的伎俩改造过来的。
就在两个月前,孙然之一听打针,那个哭相、蛮劲,简直没办法。只要走过超市门口要拐弯了,他知道过马路就是保健所了,就开始寸步不前了,拽也没用,抱也没用。没办法,只好折回。
但是,孙然之已经有大半年没去打预防针了,这怎么行呢?
妈妈觉得要主动改造一下他了。
妈妈喜欢做心理咨询,知道关键的一步就是要理解来访者,做到共情。妈妈准备也和孙然之好好共情一下,顺便也看看孙然之小朋友的理解能力发展到哪一步了。
于是,有一天,在孙然之小朋友心平气和的时候,妈妈把他抱过来,说:“宝贝,来,我们来讨论一下打针的事情。”
孙然之小朋友不说话,但是很喜欢妈妈抱着。
“宝贝,你不愿意去打针,是不是因为很疼啊?”
“是的。”
“妈妈知道你疼,但是妈妈告诉你,打针是为了你身体好,打针后就不容易生病了。”
孙然之不说话,听着。
妈妈再抱紧一点宝贝。
“我们承认,打针是有那么一点儿疼,但是,这个疼是你必须要接受的,每个小朋友但是要经过这个疼的,打完后身体就好了,长得快、长的高。”
孙然之还是不说话。
“下一次,妈妈陪你去打针,宝贝不怕,是有那么一点儿疼,但是很快就过去了。没有关系的,好吗?”
孙然之还是未置可否。妈妈再确认一下:“下一次妈妈带你去,我们不怕,好吗?”
孙然之开口了:“好的。”
妈妈亲亲宝贝,觉得有点谱了,但是,实际怎样,还不知道。
后来的事实是,接下来的两次打针,孙然之很欣然前往,真的没哭。
甚至有一天,孙然之撒娇,“妈妈,我还有三针没打,你要陪我去,别上班了。”
再后来,就在昨天,孙然之骑自行车,摔了一大跤,下巴蹭红了一片,嘴唇也破了。妈妈下班回来看见,很心疼。公公婆婆说,给他用酒精棉花擦了消毒。“那不更疼?”“是啊,但他没有哭。”真棒!过了一会儿,孙然之跑来对妈妈说:“妈妈,擦酒精是有那么一点儿疼,但是不怕!”
哦,到此为止,妈妈知道上次和孙然之的谈话是有作用的。
对了,对于疼痛,我们不回避,我们理解,然后呢,勇敢地接受!这才是成长哦!
至于“男子汉!”以及相应的手势,那是爸爸教的,孙然之用得很勤。只要是他能做到的,经常来那么一句“男——子汉!”很骄傲。
但是,对于他不能完成的事情,孙然之也会来这么一句“我是小子汉。”自嘲一下,表示放弃,跑掉了,很有自知之明。
我的小宝贝!识时务者为俊杰!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