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岁幼儿语言能力培养与训练方法

10/05/19 15:24:09 标签:

 1-1.5岁幼儿语言能力培养与训练方法                     
  
    1岁至1岁半的婴儿已处在从语言理解和模仿阶段转为语言表达阶段,这一时期婴儿的语言特点是: 
  
    其一、无意发音明显减少,能说出大量不同音的连续音节。  
  
    其二、能够不用模仿成人而自己说出一些有真正意义的字或词,这标志着婴儿口语能力的真正开始产生。如他要吃糖会说“糖,糖”;有人对他说:“妈妈回来了。”他一边叫“妈妈”,一边往妈妈身边跑去。  
  
    其三、语言理解能力明显增强,已能理解许多复杂的意思。尤其到了1岁半左右已能听懂较复杂的故事。        
  
    其四、说的一个字或一个词往往有多种意思,如叫“妈妈”,或是要妈妈抱,或是要妈妈拿东西给他。这就是明显的以词代句特征。       
  
    这个阶段对孩子进行语言训练的重点和方法是:      
  
    方法一  继续用词语或短语与宝宝交流
   
这个年龄段由于正是从语言模仿向语言表达的转换,因此,大人要继续用词语或短语与宝宝交流,特别要注意将语言与行为结合起来,如带宝宝出去玩时就要对他说:“宝宝,我们出去玩。” 看见爸爸回家了,就对孩子说:“宝宝,爸爸下班了”等等。        
  
    方法二  教孩子说出各种事物名称
   
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事物,就要教孩子说出这个事物的名称来,这是教孩子学习说话的基础,说出事物的名称越多越好。如“树叶”、“红花”、“小草”、“下雨”、“星星”、“面包车”等等。          
  
    方法三  教孩子学会说“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的短句
   
如果孩子能说出“汽车”、“球”的名称以后,可以指着这些物问他“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教孩子学会用“汽车”、“球”的单词来表达,以后逐步转为会用“这是汽车”、“那是球”的短句来回答。     
  
    方法四  教孩子学习一些简单句
   
婴儿用句子来表达语言,首先是从说简单句开始的。因此,大人要注意在生活中要多用简单句同孩子交流,如“宝宝笑”、“吃饼干”、“妈妈坐”、“出去玩”、“爸爸关门”、“宝宝乖”、“讲故事”、“宝宝穿衣”、“爸爸推车”等等,这些简单明了的主谓结构和谓宾结构的短句,要经常对孩子说,他听多了自然就会模仿。另外对这些简单句也可以有意设置一些情景引导孩子表达出来,如大人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大家都开心地笑起来了,爸爸可以问孩子:“妈妈怎么了?”引导孩子说出“妈妈笑”的话来;又如爸爸做一个推车的实景,问孩子:“爸爸干什么?”引导他说出“爸爸推车”或“爸爸上班”等简单句。       
  
    方法五  背简短儿歌和小古诗
    这个时期的孩子很喜欢和妈妈背一些简短的儿歌和小古诗,刚开始大人要一句一句地将整首儿歌或小古诗反复背诵出来,不要求孩子马上跟着背诵,时间长了,往往是大人背诵前面的内容,孩子附和着说最后一个字或几个字。如妈妈说“床前明月…”孩子马上接着说“光”,妈妈又接着说“疑是地上…”孩子又马上接着说“霜”。以后妈妈只说前面的两个字,孩子就跟着说后面的三个字,再以后自己就会背出整首的诗。教孩子背儿歌和小古诗,是训练孩子口语的有效方法。        
  
    方法六  教孩子用词或短句表达自己的需求
    这一时期由于他以前能用身体语言表达要求,大人也总是马上给予回应,因而现在仍然习惯用动作、表情来表达需求,不愿说话。如他想吃饼干,就用手去指,大人就将饼干拿给他。如果大人现在仍然像以前那样立即去满足他用身体语言表达的需求,那么孩子就懒得说话。因此,这一时期孩子有需求,不要马上满足他,要“逼”他用词或短句来表达,哪怕是一个字也好。如孩子一手拉着妈妈,一手指着门,意思是要出去玩。这时,大人不要马上回应,应该教孩子说:“出去玩。”先“逼”他说出一个“玩”字也是好的。如果不逼孩子说话,他就总不想说话。许多孩子一直到2岁还不愿说话,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1岁半左右,家长害怕孩子哭闹就习惯于满足他身体语言的要求所造成的。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