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沟通要讲技巧:少指责 多倾听

10/05/22 17:29:06 标签:教育

 

12岁的晓林读六年级,成绩属于中上水平。最近,家长发现他有逃课行为,父亲很生气就打了他,并口口声声称是为孩子好,但孩子却不领情,与家长的沟通越来越少,成绩也有所下降。父亲不明白孩子为什么变了,于是父子俩一起去做心理咨询。

晓林说,有一次自己数学考试得了99分,满以为爸爸会表扬自己,没想到爸爸却指责我,“你看你,稍微认真一点,就可以得100分了”。当时我特别失望,赌气把试卷扔在了地上,谁知道爸爸立刻生气地嚷,“你这是什么态度?”并打了我一巴掌。打了我之后,爸爸说全是为了我好。晓林说,如果父母打骂孩子时候都说是为了孩子好,爱孩子的话,我宁愿不要他们的爱。

现在晓林越来越不想与父母沟通,他说,父母不知道我想什么和想要什么。自己也有厌学的情绪,不想去学校,心里很烦躁。

众慧教育咨询资深心理咨询师黄家良点评:父母与孩子之间很难沟通,主要是由于双方所站的角度和心态不同,如果有一方非常执着,问题就来了。

晓林的问题除了与父母之间缺少沟通外,还表现在厌学上。一种厌学的表现是对时间不敏感,即使自己知道过了上课时间,也不会紧张或焦虑。而另一种则是对时间敏感,比如在上课的时间,自己还在睡觉、看电视就会烦躁,因为时间流失对他有压力,内心认为回学校上课是应该的,但是行为上却又不愿意去上学。这种厌学的情绪障碍比较容易解决,找到引起孩子产生厌学的原因最关键。

黄家良认为,家长与孩子的谈话沟通基本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只有家长说,孩子不说;第二种是孩子与家长顶嘴;第三种是大家有商量地谈话。相信大家都愿意选择第三种沟通方式,但是为什么我们往往都是处在第一或第二种的交谈模式之中呢?这里最主要的问题是,父母与孩子的地位不平等,一高一低,在家长说了算的家庭里,孩子就不说,而孩子开始顶嘴的时候,其目的无非就是想“站”起来,与家长对抗。

那么,如何才是平等的交流方式呢?家长其实应该多学习,不是总站在父母的立场上讲话,真诚地倾听孩子的心声,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他的真正需求,这样,可以帮助家长和孩子之间逐渐建立起平等交流的平台。

(1)避免使用绝对性关键词,如“你应该、你必须、你一定”,当孩子听到这些“绝对性词语”的时候,会感觉家长在指责自己,所以家长应避免使用绝对性的词语与孩子沟通。

(2)不要以偏概全,批评孩子的时候就事论事,不要使用“你总是”、“从来”、“一向”的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否定了孩子所做的努力,很容易打击他的自信心。

(3)讲话无信用很糟糕。父母要求孩子讲信用,但是对自己已经做过的承诺却迟迟不能兑现,而且还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个月不兑现,下个月兑现。这就让孩子觉得父母欺骗自己,让他很失望,而且也觉得父母与自己不平等。

(4)过度物质奖励不可取。现在的家长并不了解孩子需要什么,似乎除了物质奖励就没有其他的办法,我们的欲望分为:需要、想要、渴望三种情况,而后两种满足后很容易放弃。孩子一般得到自己想要、渴望的东西之后也很容易失去兴趣,因为那不是他需要的东西。比如初中生要买手机,家长可让他举出至少10项购买理由,并且分析利弊来决定是否需要购买。另外,容许孩子生气,看看不满足孩子过分物质要求,他到底会怎么样。

(5)给孩子三个以上的选择。往往非此即彼的两项选择等于没法选择,因为都不是孩子想要的,但是如果家长给了三个选择的话,孩子就必须选择,而且只能在你的答案里去挑选,而不会执着于自己的想法,这样就避免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矛盾。 

阅读(0) | 留言(0)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