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这本书写得比较杂,涉及怀孕生子、儿童经络按摩、中医调理等各方面,但是写得也比较浅显,除了作者的中医知识,结合了作者身为母亲本身不少经验之谈,对我启发很大。
一、关于小儿普通病症的应对:大道至简 作者将小儿常得的一些小病基本都列举并讲述了简单的解决之道,粗略看后,总结起来,发现无论是孩子鼻塞、打喷嚏、流鼻涕、感冒、发烧、咳嗽,还是流汗过多、咽喉肿痛、生长性疼痛、过敏、流鼻血、湿疹等,应对的方法基本相同,即辨明小儿的寒与热,判断是否血气虚肾虚,然后用简单的方子处理:
(1)如果是受寒了,多半是喝红糖水(大点儿用姜以及葱)祛寒、温水泡脚,同时注意一定不要让小孩受凉,包括睡觉不要蹬被、不要光脚在地板走路(寒从脚底生)等;
(2)如果是受热了,多半是淡盐水消内热,外加按摩通经络;
(3)如果是又有寒又有热,那么先驱寒再消热;
(4)如果还伴有血气亏虚,就需要补血气,吃儿童固元膏、喝肉汤、鸡汤补血,吃虾补气。如果是肾虚则多吃鳝鱼类补肾补血食物。
看完之后,觉得很简单,也变得很有底。前阵子毛毛一直生病,确实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又不敢去医院,情急之下听信药店营业员,给他喂了那么多药,真是苦了这孩子。后来就算去了医院,也没少给他喝药,而作者的理念是能不用药物解决的,尽量不要用药物解决,简单的食疗加经络疏通是最好的,治疗起来非常简单,并非开的方子越复杂、用的药物越贵,效果就越好。
前几天,毛毛又有些流鼻涕、咳嗽,开始是清鼻涕,后来变成浓鼻涕,症状跟以前一样,就接着给他喂上回医院配的西药,外加狂灌水,一周左右症状减轻了,只是鼻子还经常堵塞,外加偶尔咳嗽,很怕他咳着咳着又严重起来。看书后,仔细思考,觉得毛毛是感冒未完全好,仅仅有些遗留问题,及时解决,应该不会继续加重。根据书中思路,判断其又有湿寒又有内热,于是给他喝红糖水(他不喝带姜的,嫌辣,而且小孩是纯阳体质,不适合吃姜蒜类东东),用温水泡脚,睡前轻轻搓脚心,当晚鼻子就不堵了,第二天,发现他鼻子也不流鼻涕也不堵塞,而且也不咳嗽了!(13日晚记:晚上临睡时,毛毛自己在那里叨叨,说:妈妈,我喝了一次糖水,鼻子就不堵了!呵呵,这孩子,一定也是觉得很神奇,也特别高兴,毕竟每天晚上睡觉时为了鼻塞问题苦恼哭闹过无数次了,这下子可舒坦了)
二、关于中医调理的基础:过犹不及 作者总在强调的一些道理,给我也很大的启发。现在大家都迷中医,说捏脊好,都给孩子去捏脊;说刮痧好,就反复去刮……其实很多时候,没有明白基础原理,可能导致反效果。 无论是寒还是热,积聚多了就不利于身体,所以作者讲的很多方法,就是将寒、热从身体导出,用的是“泻”法。泡脚啊、中医按摩、刮痧等,属于此法,所以,体内需要“泻”寒或者热的时候,用适度就搞定了,但是如果用多了,过犹不及。
1.艾叶草泡脚。月子里头泡脚,作者建议泡到微微出汗即可,不提倡大汗;每周两次加艾叶草,效果好,但是月子之后不要每周2次艾叶草了,一周一次加艾叶草就够了,否则用多了反而泻气。
2.夏天捏脊。捏脊能够降虚火,调节阴阳平衡,增强孩子抵抗力和免疫力。但是只适合夏季做。到了冬季,光着身子捏脊本身就不切实际,从中医原理上讲,捏脊是“泻”法,尽量不要在冬季做。冬天是收藏的季节,种庄稼的人都知道,冬天是不应该翻土的,这是为了储藏能量。 另外,捏脊适合内热、内火大的孩子,有些孩子不适合捏脊:常用抗生素的、动不动拉肚子的体虚的、脸总发白发青舌苔发白的、长期便秘的气血两亏的、遗尿尿多胆小不合群性格内向的。 总结一下,按摩是针对经络不通者,如果经络通畅的健康人,长时间的按摩只会造成气虚。
3.红糖水祛寒。红糖水对于祛寒,简单有效,但也只限于孩子舌苔发白、明显受凉的时候喝,当孩子白舌苔退去,就不要再喝了。孩子是纯阳之体,容易上火,所以辛辣、性热的食物要少吃,如生姜、大蒜、红枣等。
4.搓脚心。对于脾气急躁、自控能力差、多动、易流鼻血、受伤容易长倒刺的孩子,作者建议在食疗配合下,给孩子搓脚心,将虚火下引,缓解孩子燥热,但也只限于每天每只脚搓30-50次,而且不能大力,要轻。如果搓脚心太多太大力,容易气“泻”过度,造成孩子气虚,则容易变胆小、粘人、老感冒、打喷嚏、流鼻涕。(作者书上言那小孩被多搓后头顶心秃了一小块)
三、祖辈上的秘方:简单有效
1.捂孩子未闭合的前卥门治疗感冒。 很有意思的是,以前在我的博客里头,曾经写过应对小宝宝感冒的方法,也是老人们教的方法:对于前卥门没有闭合的宝宝,如果感冒了,大人用手心捂着孩子卥门睡觉,基本一晚上就会好。而看这本书的时候,作者也提到了这个简单的方法,指一岁半以内孩子受凉、感冒、发烧时候,如果前卥门没有闭合,在孩子睡着时,用手心捂着宝宝卥门,等到孩子微微出汗时,孩子病症基本就没了,鼻子会通,温度也会降下来,然后叫醒宝宝,给喝温开水或红糖水,宝宝很快能够恢复。最好男士操作,因为男人热量大,效果好。 那个时候我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现在想来,其实很简单,就是应对受寒受热的基本招数。所以,老人们也都特别注意前卥门未闭合孩子的保暖,除了那个地方特别软没有骨骼保护容易受伤外,也确实更容易受凉。
2.孩子受惊后搓耳朵、按百会穴。 小宝宝受到惊吓,容易睡不稳、吃不好,好几天都缓不过劲来,甚至生病。我们从老人那里学来的做法,就是顺宝宝的头顶,边顺边说:“胡噜胡噜毛,吓不着。” 从作者的分析看,在孩子受惊吓时,只要及时捏孩子耳朵,轻轻把孩子两个小耳朵搓的红红的,再帮孩子在头顶的百会穴轻轻地从前往后梳理几十下,孩子的紧张情绪很快就会缓解。还可以给孩子喝半勺红糖水。 看起来,我们的做法,就是抚摸了百会穴。但是具体原理,又是什么呢,不明白。就是那么神奇。
3.针扎四缝穴。 作者还介绍了一种祖辈传下的秘方,对于治疗疳积特别有效:针扎四缝穴。作者也没能很好的解释原理,她也觉得人体很奇妙,是不是很多地方都存在这样一个神奇功效的穴位,就像管理各个器官的“开关”,轻轻拨动、打开它们,很多疾病就能治愈。(神了) 四缝穴在手指(除大拇哥)根部数起第一、二节手指间,两个指关节纹路正中间。作者言,针尖火烧消毒后,直接扎四缝穴,然后挤,能够挤出黄色的液体,用针一挑,有的还能看到细丝。如果孩子疳积严重,有的还能挤出黄色脂肪粒状的颗粒,有的是黄水和血水一起出来,有的时候是白水,有的时候是发黑的血液。尽量多挤,等挤出来的是红色血液的时候,就可以停止了。 用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治疗孩子的厌食,简单得很。扎过针之后,孩子不能再吃寒凉食物,以温稀饭为主,当天好好睡觉,第二天就能胃口大开,但仍然不能给孩子吃寒凉食物,最好吃点儿海虾补补气。 一般这样扎一次就能好,有的孩子挤出来的黄水多,那么隔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后扎第二次,挤出来的全是鲜红的血液,就不需要再扎了。 很奇妙啊,周围有胃口不好不思饭食的孩子,家长可以试试。 想起来,祖辈确实有很多的秘方,可惜多数估计都失传了。还记得小时候,我清楚地曾经被狠狠地“秘方”过,原因是自己不知吃什么胀气了,排不出也吃不下,肚子鼓得直难受,后来外婆找了个老太太以“秘方”治疗我:拿针挑我肚子。那还了得,针针见血,哪怕有四五个老太太按着我,我还是哭着喊着一脚把给我下针的老太太给踹翻在地(罪过)。不过,当晚睡了一觉,第二天起来,还真就好了。
四、应对各种常见病症的方子:小小总结
书里提到不少方法,很多都有共通之处,例如生姜红糖水是祛寒的基本食疗方,如果发热,那么加葱有利于发汗退热;如果咳嗽了,将葱换成大蒜,暖肺止咳;虚寒咳嗽,每晚再加麻油姜末炒鸡蛋,补肾、润肺、祛寒。 这段时间,周围的孩子都在生病,妈妈们没少焦虑没少操心。看书里很多应对方法,很简单,总结在这里,希望对路过的妈妈有些帮助。
1.剖腹产妈妈要大补气血。 在所有方子之前,我得写上这个。因为同为剖腹产妈妈,知道自己气血亏虚之后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腰酸腿痛、头晕、记忆力明显减退、睡眠不好、产后抑郁……妈妈不健康,别说照顾孩子,孩子本身也会从一开始就受到气虚的影响:易惊、多汗、胃口不好、便秘、免疫力低、易生病…… 作者作为一个剖腹产妈妈,吐露的是妈妈的心声。她说道,一般情况下,一个普通的割阑尾的小手术,患者都会受到家人的很好的照顾,还可以好好休息一段时间,而剖腹产这么大一个手术(比缝针数,一定比阑尾手术多),母亲术后不等麻药退去,就开始给宝宝喂奶,而且根本别想得到好的休息。出院后,照看宝宝的重任基本就是由妈妈承担,所以许多产妇落下不少毛病。从中医上讲,剖腹产横刀,在腹部纵向运行的任脉、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都会受到损伤,相应脏腑功能受到影响(作者言其手上生命线都因此断开,直至3年调理才又合上)。从这方面讲,竖切口虽然刀口难看,但是比横刀口所受影响要少。 所以,作者不赞成产妇用剖腹产,提倡自然生产。对无奈必须剖腹产的产妇,就要特别注意大补血气。 想起我的月子里头,每天大汗淋漓,喝的汤水基本就是变成汗了,那是明显的肾虚、血亏症状,只是那时谁都不明白。(倒是现在,婆婆给我做了几盒子固元膏在冰箱里头放着,让我每天吃一点儿。如果这个固元膏在月子里头吃,效果会好百倍的。)大体说来,简单方法是:
(1)吃自制固元膏。这个网上都有介绍,很简单,固元膏和红糖一起吃,效果会更好。
(2)每周吃2-3次基围虾或者对虾,一次半斤左右,补肾、止虚汗。
(3)每天用桶泡脚,一定泡到全身微微出汗,不需要出大汗。这个是祛寒气、加速血液循环的。每周泡脚加2次艾叶,效果更好。不过,月子之后不要加2次艾叶草了,一周一次加艾叶草就行,用多了反而泻气。 得抑郁症的产妇,多数是她们身体虚弱、气血两亏、体内寒湿过重,食疗应对方法就是祛寒补血,多吃高能易消化的海虾、牛肉、鳝鱼,不吃泻气的萝卜、山楂,停止所有的含量食物及水果。 另外,特别说起,如果孕前痛经的女人,一定记得先调理好身体了,再怀孕。因为痛经,是体内寒湿重的表现,如果不调理好就怀孕,对孩子也有不良影响。
2.特别注意不要让孩子受凉导致体内湿寒。
从作者的书里可以看到,每篇基本都与体内寒湿过重有关,造成体寒的因素很多,例如母亲体内寒湿重导致孩子体寒、孕产期母亲吃多寒凉食物导致孩子体寒、孩子经常使用抗生素、输液、孩子总吃寒凉水果、喝冷饮、睡觉蹬被子、胳膊放在外头、光脚走路、总在空调房里等。体寒的孩子,体温偏低、生长偏矮、消化吸收能力差、肾气不足、呼吸系统差、易过敏、睡眠差、长湿疹、腹泻、吐奶……总之问题是一大堆。包括婴儿黄疸,也是孩子体内寒湿阻滞、使得胆汁排泄不畅,溢于肌肤所致。 想起来,很多细节,我们确实应该注意。
(1)关于蹬被。 这是新妈永远的话题,几乎没有不蹬被的宝宝。作者建议让孩子睡睡袋,或者家里自己将被子缝成睡袋的样子。我曾经给孩子睡睡袋,发现他很不喜欢,但是现在想来,他总蹬被子,除了让我睡眠不好总惦记给他盖被,确实因此生病的几率增加了。晚上还是把以前的睡袋给找出来,让他穿上再睡。
(2)关于睡觉时胳膊放在被子外头。 我以前睡觉,就爱胳膊放在外头,但是可能月子里受凉后,现在睡觉要是把胳膊露在外头,很快就会觉得骨头疼(腿也是同样),所以缩回被子里头了。总觉得毛毛火力壮,他总爱把胳膊放被子外头,无所谓,从来也没管过。但是作者认为,胳膊长期受凉,全身经络运行就会受到影响,孩子抵抗力下降。这样的话,还是尽量等孩子睡着之后,把他胳膊放被子里头。
(3)关于孩子光脚走路问题。 其实我见到的很多孩子,在家都是不穿鞋的,光着脚在地上活动者居多。作者认为,木地板尚可,地砖等还是凉,寒从脚下生,光脚造成孩子长期受凉,身体有寒,就会生病,所以即使在家,也应该注意脚部保暖,穿好鞋子。
(4)关于孩子的出汗问题。 很多家长怕孩子冷到,所以给穿多衣服,导致孩子总是大汗淋漓。作者认为,汗是人体津液的一部分,汗出多了,身体自然亏虚,凡是动辄爱出汗的孩子,普遍脾气急躁、多动、易怒,这与孩子体内血少、血燥有关。如果孩子每周吃鱼、虾量不超过两次还是总爱出汗,就是衣服穿多了,这时家长就要多观察孩子,及时增减衣服。
(5)关于控制寒凉食物问题。 作者的观点,是要吃应季的、新鲜的食物,认真对待孩子的一日三餐,以免病从口入。她所谓病从口入,并非仅仅细菌,还有寒凉食物的选择。她的观点是,冬季尽量不要给孩子吃水果,因为在冬季,所有的水果都不是应季的。 要说这点,作为年轻辈的我们,还真是有些分不清了。现在的技术,多数蔬菜、水果一年四季都有,说实话,我们已经不太知道哪些是应季哪些不是应季了,这也是很可怕的事情。不过,反过来想想,大棚能够培育非应季的食物,这是一种技术的进步;那么食用非应季食物的孩子们,也只是大棚的延伸而已,也是一种进化,能适应者,即无事。
3.关于阴虚火旺的应对。 孩子内热大(手心、脚心发热、舌质偏红、口干),必须吃寒凉食物才舒服,这是体内阴虚火旺造成的。这种情况,经常碰到,其实我个人到了秋冬就容易这样,以前是必须每天吃n个梨才能解决问题,一两天不吃马上就唇干舌裂烦躁不安。 对于这种情况,作者建议:
(1)通过食疗补血气。多吃绿叶蔬菜,多吃各种肉类,少吃鱼虾。因为阴在身体内就是血,阴虚就是血少。
(2)夏季运动+按摩。体内寒湿重,造成经络淤堵,也会造成内热大,可以通过运动、按摩来疏通经络。 夏季运动出汗,排内热与寒湿,疏通经络,加速血液循环,是降虚火的最好方法。 夏季临睡前给孩子捏脊5-10遍,降虚火,调节阴阳平衡。但是天冷了不要捏脊。
(3)冬季每晚温水泡脚。天冷的时候温水泡脚,泡到孩子身体微微出汗就不要再泡了,可再给孩子轻轻搓脚心,每只脚20-50次,坚持一个冬天,一样可以祛寒、降虚火。 反复流鼻血的孩子,一般都是阴虚火旺,也是停掉上火食品,冬季不吃水果。舌质红的孩子内热大,可用大蒜敷脚心(一周一次,最多敷两周);舌质不红、舌两边发红的肝火旺,可以搓脚心、捏脊;舌尖发红是心火旺,喝苦瓜水。
4.鼻塞的应对。 作者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鼻塞:孩子受凉或者吃寒凉食物过多造成体内寒湿重;孩子吃了泻气的食物或者家长常给孩子做按摩不得当导致孩子泻气。 应对方法是:
(1)保暖祛寒,不吃萝卜、山楂、水果等泻气食物,多吃温热属性的食物,如牛肉、鳝鱼、海虾。
(2)孩子可以喝些红糖水或者蒜瓣煮的水,暖肺通鼻塞,或者把大葱切开让孩子闻。
(3)多让孩子到室外运动,尽量不要再给孩子做按摩。
5.流鼻涕的应对。
(1)流清水鼻涕。就是受凉了,要注意给孩子保暖祛寒,不吃寒凉食物,不吃泻气食物,不做按摩。每晚给孩子温水泡脚,保证孩子充足睡眠。喝点(姜)红糖水,多喝温开水。
(2)流浓鼻涕。一般是先流一段时间清鼻涕,然后转为浓鼻涕。这种情况下,一般体内有寒又有热。作者言,此时不能吃性寒食物、性温及上火食物,只能吃性平食物,如猪肉、鸡肉、性平蔬菜,同时多喝温开水。晚上温水泡脚,搓脚心,按背部和手部大鱼际。 如果孩子反复流浓鼻涕,说明孩子肺热,要停掉所有补气、上火食物,吃性平食物,性凉的食物也可以吃些。可以用大蒜敷脚心,降虚火、通经络(敷大蒜最多只能敷两次);可以捏脊,刮痧。(泻法不能多用)
6.感冒初期的应对。 爱打喷嚏、流鼻涕、食欲不好或呕吐、没精神,说明孩子感冒了。感冒初期能够及时抑制,效果会很好。应该分清两种感冒,简单摸孩子手脚心即可:
(1)若孩子手脚心不发凉,舌苔不白:喝淡盐水,捏脊,泡脚,多喝温开水。不吃固元膏。
(2)若孩子手脚心发凉(常见):喝红糖水(稍大孩子可以加姜);泡脚;多喝温开水。可吃固元膏。 饮食上,注意吃新鲜的软烂食物,要清淡,不能补,不要吃鱼虾。
7.发热的应对。
(1)1岁半以内的婴幼儿,前卥门没有闭合的,用前述所言捂卥门法。
(2)受凉感冒引起的发热(常见),手脚发冷、舌苔发白、面色苍白、小便颜色清淡,则:姜红糖水(加葱白效果更好)祛寒,多喝温水;煮稀饭里加姜、葱、醋,祛寒发汗退热。
(3)如果孩子身体内热较重,发烧时孩子手脚不冷,面色发红,咽喉肿痛,舌苔黄或红,小便颜色黄、气味重,眼睛发红,则:喝淡盐水,多喝温水,消内热。
(4)如果孩子白天、晚上一直发热,说明有炎症或内热,则:苦瓜水,一天2-3次;多喝温开水。
(5)如果白天正常,到晚上才发热,早上又退热,说明孩子体内寒重及亏虚,则:生姜红糖水;艾叶草泡脚祛寒;喝肉汤、鸡汤,吃固元膏。 对于2岁以上的孩子发热,家长可以用按摩法(先喝红糖水,再按摩,别颠倒顺序),从脚心开始搓,小腿、小手、胳膊、后背、耳朵,最后头顶百会穴(作者言,最后将孩子的耳朵搓热、搓百会穴,其实是一种补法,是提气的)。一边轻搓,一边让孩子多喝温开水。还可以用温水给孩子擦,把皮肤擦热擦红。
8.咳嗽的应对。
(1)咳嗽不分白天和晚上:应对方法,和感冒初期应对方法一样,大量的温开水比吃消炎药要好。孩子手脚不凉、咽喉肿痛的时候,除了喝淡盐水,还可以给孩子煮梨水喝。
(2)只在睡前睡后咳嗽:表明孩子体内有寒,且身体虚弱。则避免再给孩子吃寒凉食物,不吃水果,多吃性平食物,一周吃一两次鳝鱼、海虾,每天吃固元膏;温水泡脚;睡前给吃麻油姜末炒鸡蛋;保证充足睡眠。
(3)总是干咳嗽,没有痰,精神状态也都挺好。这一般是感冒遗留,身体虚弱的表现,吃药没明显效果,需要食补,多吃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牛肉、鸡汤、鳝鱼、固元膏、海虾,不吃寒凉食物;温水泡脚;做增强体质的按摩操。
(4)哮喘:一般咳嗽及时治愈不会发展到哮喘,有哮喘病史的孩子,平时避免受凉是最重要的一步。哮喘(包括过敏性哮喘)多是肾虚、肾寒,需要补肾、补血、祛肾寒。同时用感冒初期的应对方法。
9.腹泻的应对。
(1)不洁食物引起的腹泻:喝生姜水。姜能解百毒,及时喝姜水,一般能控制现状,严重中毒时喝也能缓解症状。严重食物中毒,必须送医院。
(2)受凉引起的腹泻:少吃寒凉食物,防寒保暖,同时可以采取以下任一种: a.喝生姜水冲的鸡蛋茸。除了姜之外,大蒜、鸡蛋黄也能治疗腹泻。 b.清艾条点燃后熏小腹至肚脐,能祛寒止腹泻。 c.生米炒熟了(炒到微焦)煮水喝。
10.便秘的应对。 一般人想到孩子便秘,就给孩子多喂香蕉之类的水果。作者言,孩子们不吃蔬菜而大量吃水果,造成体内寒湿重且体质下降,所以不推荐一味用水果来解决便秘。 (
1)暂时性便秘:多半是饮食变化引起的上火、内热,孩子一般小便颜色黄、舌质发红、口渴,这时只要多喝水、多吃香蕉、梨等水果,或者喝蜂蜜水、萝卜水,内热消了,大便就正常了。
(2)长期便秘:有的孩子从小就便秘,一般是气血两亏。可以吃固元膏;黑木耳红枣糊(黑木耳6片泡发、红枣20粒去核,一起粉碎后加少量水打成糊状,煮时边煮边搅拌以免焦,开后关火)每天下午空腹时吃小半碗,吃3天解决问题后不再吃。 孩子爱流口水,作者言是其气虚体弱,不吃寒凉食物,可以吃固元膏,少做按摩;可以清艾条熏小腹。大点儿的孩子可以吃山药糊。 另外,孩子胆小、不合群、容易过敏、瘙痒,多数是肾寒、肾虚所致,要特别注意避免寒凉食物,多吃补肾益气的食物,如果有便秘,不宜吃香蕉等,而用黑木耳红枣糊先治便秘,再多吃鳝鱼等补肾补血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