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论坛:孩子逆反怎么办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无忧无虑乐陶陶。但有一天,风波突起,忧虑烦恼都来了.......”您家也有这么个小小少年吗?您理解他的忧虑和烦恼吗?知道该怎样对待他的逆反行为吗?
一,必知的初中生逆反心理知识
心理学家认为,在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有两个特殊时期孩子最容易形成逆反心理的时期:第一个时期是2—5岁,被称为“第一反抗期”;第二个时期是12—15岁,被称为“第二个反抗期”“第二反抗期”基本上处在孩子的初中阶段,因为这一阶段是整个人生历程的关键时期,有的心理学家还形象地把它比喻为人的“第二次诞生期”。此外,因为在此期间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急剧而迅猛,还有专家称之为“高峰期”、“风暴期”、“心理断乳期”、“人生峡谷期”等。这些都说明这一时期处于人生成长的转折关头,家长应给予重视。
注意:满身都是刺的“小大人”!
“我女儿14岁,小时侯很聪明、特乖的孩子,可自打上了初中后,整个人变了个样。做任何事情她都喜欢自做主张,只要我们想插句嘴,她就不痛快,提醒我们她已经是‘大人’了。有时她为了气我们,还故意跟我们反着来。例如,她小学毕业填报志愿时,我们给她选的是就近的重点中学,可她硬是不肯听我们的,自己挑选了一所离家较远的普通中学。让她穿的衣服她偏不穿,不让她穿的衣服她偏要穿。问她考试成绩,她明明考得还行,她却故意说不及格。最近我们对她挺担心,就忙中抽闲找了个机会,想跟她聊聊,没想到女儿紧皱着眉,冷冰冰的说了一句‘没见我正在忙吗?走开走开!’挥挥手照旧忙自己的去了,头都没有抬一下,好象她不是在跟爸妈说话,而是在轰两只苍蝇,我眼窝浅,当场就气哭了,她爸也是脸红气粗,亏我拦的快,不然她非挨一巴掌不可。哎,这哪是个‘大人’哪,这是只刺猬......”
“儿子想把刚脱下来的T血衫叠起来,他拿期衣服,翻过来,想把袖子卷上去。我告诉他从下摆叠起来更方便,皱摺也会少一些。他却很恼火,说他就想这么叠来着,好说什么‘所有的孩子’都穿有皱摺的衬衫。我说了没几句,我们母子俩便大声吵起来,他把T血衫揉得皱巴巴的,一巴扔到地上,气冲冲地跑掉了。我楞了楞,忽然意识——小家伙‘可怕的青春期’开始了......”
上面两个例子,一个是中国妈妈说的,另一个是外国妈妈说的,但是您一定看出来了——他们挺相象的!确实,只要孩子长到十二三岁,,几乎无一例外地会经历这样一个特殊阶段:凡事和父母对着干,“你要我这样,我偏不这样;你不要我这样,我偏这样”。其实,他们可不是跟爸爸妈妈有仇,他们也爱跟老师作对,有时甚至对整个社会都有一种强烈的对抗情绪。在有些孩子身上,这种对抗情绪特别突出,特别显眼。这种对抗情绪就叫“逆反心理”。
小大人”为何满身都是刺?
有些家长一谈期“逆反心理”,就“谈虎色变”,害怕得不行,大摇其头,唉声叹气。其实逆反心理没有那么可怕。心理学家指出:事实上,逆反心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有可能出现,只不过在初高中学生身上它体现得更为突出一些罢了。
那么,“小大人”为何满身都是刺呢?原因不止一个,既有内在的心理学方面的原因,也有外界环境的原因。
内在的心理学原因
初中阶段是怎样的一个时期呢?有人曾用“极端矛盾的”的话形容它。您也许回认为这有点夸大其词,其实不然。因为,恰恰是从这时起,孩子开始走进了狂飙突进的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生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孩子身心两方面的变化都极大。初中生是处在青春期发育的早期,刚好卡在少年向成人过度的半中间,是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非常尴尬的年龄阶段,有一半是少年,有一半则是成人,,心理学上把他们称做“边缘人”。这时的他们,身体的发育迅猛。“第二性征”开始出现,如男孩开始变声、出现遗精现象,女孩开始形成乳腺,出现月经现象等。与此同时,他们在心理上的“脱胎换骨”也开始出现了:自我意识开始逐渐清晰,独立意识开始日益强烈,并自发的产生了一种“我是大人了”的感觉。这种感觉是那么强烈,以致于他们连做梦都想象大人一样资自各儿官自各儿,台湾校园歌曲“什么时候才能向高年级的同学有张成熟与长大的脸”,唱出的就是这个时候的他们心灵的最强音。这时您还不难发现他们在行为举止上的很多的“矫柔造作”之处:对成人的刻意模仿,对孩子气的刻意回避,象这样的举动不胜枚举。可以说,他们时时处处都想显出自己的“成熟”,却又苦恼于一不留神就会露出孩子气的马脚来。此外,借用一位国外心理学家的话说,他们正处在“由听话的道德水平向平等的道德的过渡”阶段,因此特别希望能和家长、老师平起平坐地对话,渴盼着能独立、自主地评价和控制自己的言行。但是,由于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才刚起步,虽然渴望独立自主,但也渴望得到成人的指导和帮助,因此内心矛盾重重。如果家长、老师这时仍然把他们当小孩看待,便会令他们气愤,令他们反感。为了表示他们的不满,有些初中生就跟家长对着干,甚至对家长和老师善意的帮助和合理的要求也拒不买帐。有时,他们明知自己做得不对,可偏要那么做,目的只有一个——证明他们的存在。有些学生虽然表面上不“刺”眼,不“扎”人,但您仔细观察一下他们的阴奉阳违、口是心非的做法,仍能发现他们心底里的对大人们的抵触和不满。
外部环境原因
一 家长忽视孩子的身心变化,缺乏相关知识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在上初中以前,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主要集中在外部世界,等到上了中学以后,他们就关注起他们自己来了,从外貌、性格一直到别人难以洞察的内心,都要像照镜子一般地细细审视。家长和老师也极少再能有幸被他们奉为权威了,现在他们会狂热崇拜一些歌星、影星、体育明星等偶像人物。此外,他们也不在象小学生那样对家长无话不谈、无事不说,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而是随着语言能力、认识能力和控制情绪能力的提高,开始学会如何恰当地表达感情和控制感情。而且他们最反感的的就是别人再把他们当小孩看。可惜我们有的家长“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和孩子朝夕相处,反而习惯地把他们当作小孩子,容易忽视孩子身心上的变化,加上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于是跟孩子之间的感情不知不觉地渐渐疏远了,直至产生冲突,家长才会有所警觉。
不知您注意到没有,时下一些电台专门开设了“中学生热线电话”节目,很受孩子们的欢迎。打电话的中学生所谈的话题从作业负担到感情烦恼,从升学困惑到人生思考等等,几乎无所不包。最耐人寻味的是许多孩子在倾诉了心声之后,往往要不停地补充一句:“我这些心理话,只想让你一个人知道,以前对我老爸老妈和老师都没说过的”。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正处于趋向成熟的成熟期的青少年,一是由于逐渐形成强烈的独立意识,因此往往不愿吃他人给的“现成饭”;二是他们的内心又对各种事物难以把握,因此又迫切需要从别人那里获得认同。遗憾的是我们一些家长却缺乏这样的一些科学的认识,更缺乏像那些教育发达国家为人父母者的民主平等意识,因此也就不知道该怎样科学的艺术地应对了。即使家长们偶尔瞅到孩子一些新思想的苗头,要么不当一会事,要么就是把脸一板,来一通“你应该怎么怎么做”的训导。孩子被尊重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得不到满足,因此也就不愿意向家长打开心扉,而宁愿把“悄悄话”、“小秘密”讲给“热线电话”的陌生主持人听。那么,主持人让孩子们信任的“秘诀”又在哪里呢?其实也很简单,他们就是在和中学生通话时,并不仅仅是出事“标准答案”,更注重以一种知心朋友的态度倾听他们的心声,和他们交流看法,并给他们出一些相应的点子。
二 缺乏家庭青春期教育
根据心理学研究,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自己特定的信息需要,所以西方一些教育发达国家,专门有为青春期的孩子开办有关性知识的电视节目,他们的专家还特别建议家长们也要多学习,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和相应教育方法,以便及时、合理地对孩子进行家庭青春期知识的普及。其实我国也有一些专家很早就呼吁过,他们指出,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性知识教育自然而且必要,这不仅有助于孩子顺利度过“危机期”,而且有助于他们对青春期教育的全面接受,有助于他们养成人文精神、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有助于他们未来组建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反过来,如果不对他们加以正面引导,而是听之任之,那么不健康思想的影响、不科学的传闻就会乘虚而入,有害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我国有资料表明:年轻人主要性知识30%来源于书、选传单和杂志,来自母亲的只有3%,来自父亲的只有1%,50%多的听小伙伴讲。在非科学书刊和小伙伴两个来源中,绝大部分的都是不正确的,甚至是非常有害的。
孩子逆反,主要还是和家长缺少够通
===================
相关博文:
父母须知:孩子为什麽不听话
===================
更多相关在:家教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