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回去看书,正好看到李跃儿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第2章,里面主要阐述了她的幸福观,大部分内容都是理论性的总结,跟育儿似乎不太相关,但是却让我思考颇多。可能跟我一直觉得自己不幸福有关(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吧),也可能是因为我自己都根本不知道到底什么是幸福。她说“幸福是一种感觉。只有成人有了这种幸福的感觉,孩子才有可能幸福”。这一点我是深信不疑的。成人尤其是父母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是极其大的,我想每个做父母的都深有体会。当你开心、幸福的时候,对待孩子的态度与你伤心、愤怒的时候对待孩子的态度肯定不同,孩子在父母不同情绪时的表现当然也不一样。每次我假装哭的时候,放放都会过来哄我,摸摸我的脸,眼泪也在他的眼睛里打转,如果我不快点儿“破涕为笑”,他的眼泪很快就会掉下来,一旦我露出笑脸,他也立马笑了。因此,一个生活在和谐的家庭中,在一对本身感到幸福的父母的呵护下的孩子心理肯定是阳光的、健康的;相反如果家庭不和谐,经常吵架,或者父母郁郁寡欢,这种环境中的孩子心理肯定会有阴影,甚至造成成人后性格上的缺陷。幸福是一种感觉,让孩子有持续的幸福感是很难做到的,但是只要心中有爱就一定能做到。我有一个朋友,是一位非常有爱心的妈妈,她的儿子比放放小两个月。她每次给我们讲到她的家庭,她的老公和儿子,满眼满脸都是幸福的表情。她老公患有糖尿病,一直离不了药物,但是人特别好,对她就更不用说了,要不然她也不会嫁给他,本来以为这辈子就两个人过了,结果现在又有了聪明可爱的儿子。我知道,她是幸福的,因为她说话都会把自己的幸福感传递给别人,真的好羡慕她。看了李跃儿的书,我决定也要在心中放那样一个“幸福的小篮子”,随时收集幸福,让我的幸福感影响到放放。(就说这么多,嘴笨笔拙,写不出什么长篇大论)
再说说放放,每次提到放放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聊不完的趣事。早上老公上厕所,放放抱着爸爸的T恤来回转,等着爸爸出来给他穿。老公穿好衣服后,放放说“爸爸衣服好看”,然后特意跑到厨房拉着我的腿要“妈妈看看”,当时我可是正在刷牙啊。夸完衣服又蹲在地上夸“爸爸鞋鞋好看”。我在床上给他做衣服,他一见到剪刀就跑过来,不管当时在玩什么,肯定是扔下后就开始爬床,爬上来凑到我跟前,讨好的说:“看看。”有时候伸手来拿,我就说:“妈妈有用呢,等妈妈用完了就让你看看。”他就老实的在一边等着,等了一会儿又要求“看看”,我说“这个扎手,不能拿,让放放摸一摸吧”,他就小心翼翼的伸手摸摸,呵呵,他对这种剪刀、螺丝刀、笔啊等等的东西特别感兴趣。昨天早上我在厨房里洗漱,婆婆不知道在忙什么,没人看着放放,放放也在厨房里玩,我看到他把油壶拿出来玩了,一直拎着,我就随他去了,没有空管他。过了一会儿,我猛然一回头,发现他把油给倒到擦尿的抹布上了,幸好壶里的油不多了。我没吱声,怕婆婆看到心疼,还要骂放放,就不声不响的把地上的油擦了。没想到还是被婆婆察觉了,晚上做菜的时候发现的,嘿嘿。这些天一直下雨,希望周末能有个好天,好带放放出去玩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