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热了,妈妈和爸爸回家已经回家快一个月了,我自己带暖暖。有了女儿之后经常让我想起父母的养育恩情,这段日子又让我又多了一些对母亲的理解和牵挂,我经常想念她。
我性格中遗传妈妈的性格是积极进步、对事业有追求、对艺术有一定的热情,对于喜欢的事情有耐心,脾气不算坏,当然我比起妈妈还有差距,她能给人以信心和力量,在家庭角色上,妈妈始终是家里的主心骨,因为爸爸从我很小的时候都一直在外地工作,我的整个童年和少年时光,妈妈给的影响更多。在农村一个妇女带两个孩子还要自己跟着姥爷在诊所工作、偶尔还要做农活是很辛苦的,爸爸只在农忙和过年回来,在那个艰苦的岁月,妈妈从没有让我们感觉到日子的艰难,从来都是积极乐观的,而且是充满劲头。妈妈是过去的赤脚医生,以前跟着姥爷学医,姥爷是我们那里又名的老中医,手艺好医德高,妈妈姊妹多,因为小时候身体不好姥姥就让她跟姥爷学医,记忆中妈妈总带我去诊所玩儿,姥爷把脉开方子,妈妈和别的学徒忙着抓药打针,后来妈妈在我三岁的时候被大队送到县卫校进修一年,回来也熟悉并应用西医,在村里简单的什么病都看,也给产妇接生,我们村和我一般大的和小一点的孩子很多都是妈妈接的生,小时候记得妈妈经常夜里念中医三字经还有其他医书。姥爷则经常给我们教诲,多吃苦少享乐,说“生活向最低标准看齐,工作学习向最高标准看齐”,还让我们写毛笔字,每当吃过晚饭,饭碗一收就摊开笔墨写字,记得买的是大瓶装的墨水,他看着我和哥哥一起写字。这个记忆让我印象很深刻,因为现在很多父母都还做不到这样教育孩子,更何况那个年月由姥爷教育外孙的更少,但是那是我不懂事,更多的是怕姥爷,中学之后逆反心理严重也辜负了姥爷的心血,在我的血脉里如果更多的受到来自姥爷,妈妈他们的影响,将对我一生有多么好的积极影响啊,可惜这个也是在我成年之后的很多年才慢慢意识到。
妈妈一直跟着姥爷学习,给人看病,在村里的卫生所工作。卫生所搬过好几个地方,无论到哪里,记得房前屋后总会种上菜或者菊花、芍药,也总有一个压机井,闲来压水浇菜,可供家人吃些时令蔬菜。冬天的时候卫生所里生了带炉桶的煤炉子,总有很多乡亲在那里说话,妈妈则边看病边给他们聊天,小孩子怕打针,她总是边讲故事边鼓励,不知不觉的把针打过了。满屋子的病号一会儿就在说说笑笑中处理完了。和气、懂道理、加上有手艺让她在村里很有威信,记得诊所里总是充满欢声笑语,大家不仅在这里治病,还来聊天、闲趣,更有姥爷的棋友签去切磋棋艺,那个记忆是温暖而有生机的。
我上高中之前的日子都是和母亲、哥哥一起在老家度过,那个年月物资还比较匮乏,爸爸又常年不在身边,在成长中更多的受母亲做事的影响,爸爸当工人,母亲能在村卫生所做事情,这在很大程度上让家庭并不感觉很拮据,另外主要是母亲乐观积极的性格也对我产生好的影响,记忆最深刻的事是在农忙季节妈妈回带我去地里忙活,她拉着架子车,总让我坐上,我们娘儿俩一走出村口,面对一片开阔的田野,妈妈就大声的唱起戏来,那时觉得天空无比湛蓝,庄稼也无比茂盛丰收,干起活来也不累。干活中间休息的时候总告诉我说人多干活、多出汗对身体好,血脉畅通。记得地里收花生的时候就给我们讲落花生文章,启发我们里面做人的道理。母亲比一般的农村妇女更重视教育,而且自身要强的个性也对我有影响,我天资不算聪明,但却争胜心强,所以只能笨鸟先飞。记得我四岁的一天,妈妈在诊所找了几张纸和一支铅笔,又给了我一个小板凳,说你去上学吧,于是我就高兴的跟着其他小朋友上了育红班(学前班),从此走上了求学的道路,因为年龄小总是学习总跟不上其他同学,不做完作业就不回家,有一次算术题怎么也理解不了,眼看天黑了作业再也算不完,一急之下摔了铅笔在教室里哭了一场。这个记忆很深刻,后来这件事在家人眼里成为我不够聪明的佐证,但争强好胜的名声也传了出去。后来经过努力中学成绩一直还不错,经常带一些奖状回家,记得初中二年级,期末考试后我带回家了三张奖状,除了成绩好之外也是三好学生,捧着奖状回家,妈妈甭提多高兴,张贴在墙上,人见人夸。妈妈越供越有劲儿。初中二年级我喜欢上了画画,但乡中学是没有这个课程的,而且连学习班也没有,妈妈就连着两年在暑假把我送到了县城的美术班,每期学费带生活费需要200多块,那时200多块等同于家里几个月的收入,很多人不理解妈妈,说女孩子供读书到初中就足够了,还花钱去学画画?净是浪费钱。记得很清楚三伯当我和妈妈的面说你上这一个月刚好抵上你爷爷喂了着几个月的猪……。我挺难过,妈妈却执意供我学习,后来搬家到舞钢后还连续上了好几个美术班。虽说后来我并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样上了美术院校,但妈妈却从来没有后悔过,她是个有追求,也有爱好的人,所以也会让子女发展一些爱好,她认为小时候多学点东西,不一定要指望他安身立命,但却能作为生活的消遣,也能活的更丰富一点。妈妈受姥爷和大舅的影响一直喜欢书法,老了却饶有兴趣的参加舞钢老年大学举办的书法班,每周两次课,到时候就像小学生一样,提前认真准备好完成的作业,带上笔墨纸砚,无论天气多炎热一准按时到班,每天除了日常需要处理的家务,你能找到她的地方就是她的书桌的砚台前,她说一拿起笔就什么都忘记了,心很静。这一点我是自愧不如的,后来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却很少发展,也受这个拜金社会的影响,一天到晚忙于功利的事情,很多时候灵魂不知道丢失到哪里了,一天天随尘世随波逐流。每次回到老家见到妈妈,看到她的练字的认真劲儿,每次因为班上举行的比赛中获得小小的“战利品”的兴奋,我都仿佛灵魂受到一次洗涤,人活着不仅仅就是一味攀比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世界上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富足。所以我最喜欢满足妈妈在练习书法上的需求,陪她买个最新的字帖,有时老公出差也会给她老人家捎个毛笔什么的,这都让她非常开心。 高中之后我们搬家到了舞钢,刚去的那些年妈妈忙于自己开诊所,哥哥也刚参加工作,那些年因为刚刚脱离农村失去土地,经济上也没有什么底子,难免紧张一段。我在高中后到了城市,一切都是新的,加上那个年龄的叛逆,那些年妈对我的影响和管教明显少于之前,虽然因为我贪玩儿也挨过母亲一两次打,但自我意识占了上风,虚荣和浮躁多了,性格本身的朴实和坚韧少了,这些对我高考落第有直接影响,好在本性的东西还在,使我有机会在后来的生活中调整。 2002年,那年妈妈出了车祸,脑子受了损伤,虽没有造成肢体残疾,但妈妈不能开诊所了,刚出事那一两年,妈妈苍老了很多,原本坚强自立的她突然失去了从小姑娘时期就一直从事的职业,变得不但没有收入而且生活起居都需要人照顾,这让她不能接受,生活的巨大转折让她变得脾气很坏,总因为家务小事发脾气,有时很固执,有时却非常脆弱,动不动就痛哭一场,看到自己的医书被不妥善的放置、自己的针灸针被小孩子拿来玩儿都让她伤心落泪,对爸爸、哥哥等至亲的人也失去的来了和善和宽容,那几年家里像布满了阴云,家庭关系也失去了原来的平衡。爸爸本来就是不经事的人,考虑问题简单,承受力弱,精神也很脆弱,更不会劝解人,反而会自己受影响,让本来严酷的局面更加雪上加霜,那几年让哥哥和嫂子承受了不少。自己那时却忙于所谓的工作对家事很少操心,现在想想真是愧疚。 妈妈是个爱出门走动的人,一直以来忙于家里的事情,也没有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爸爸年轻时在东北当兵5年,从部队转业后曾去北京上海实习,因为部队统一安排,也因为工作的需要,天南海北的跑过一些地方,但从来没有带妈妈去过什么地方,为此妈妈很是耿耿于怀,到快六十岁了也没有走出过河南省。2005年春天,在我的撺掇下,给爸妈报了一个夕阳红旅游团,到华中五市旅游了一圈,带上相机,穿上旅游装,放松心情出去走动走动。出去过一趟后妈妈的心情明显要好很多,用她自己的话说“不再那么急躁了”,回来后的这几年也想通了很多事情,加上后来参加了老年大学书法班,精神状态明显好了很多。这是我感觉做的最对的一件事情,只要对他们心情和身体好,花钱费精力的事情都是值得的,但他们自己必须能放下包袱,放松精神,内因才是使自己幸福起来的关键因素。 人生往往如此,不能如人所愿的事事顺利,出了问题如果再不能想通道理,处处希望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强求生活,往往只能让自己更难受。时代变了,人的观念变了,年轻人的想法更是发生着变化,这也是时代在进步的象征。妈妈他们那个年代的人从年轻时候嫁鸡随鸡,有的甚至是听命父母包办,没有自己的选择权力,到婆家就听命公婆和丈夫的安排,做一个好媳妇。尽管妈妈有一技之长,算是比较开化的了,但终究摆脱不了时代的烙印,到老仍然抱着传统的、落后的家庭观念,希望过“大家”生活,一家老少,儿孙膝下承欢,自己尽力的用勤俭节约、做饭打扫等维系着家庭“和睦”。但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手里有钱就希望能改变一种活法,想突破原来的藩篱,摆脱老年人的种种限制,加上孩子大了,也为给孩子更好的成长和教育空间,想买房单独生活。这个也是可以理解的,社会在进步,父母和孩子一起居住的越来越少,大家都希望能更自由宽松的生活。但妈妈无论如何也想不通,想想自己就一个儿子,一辈子劳作就是希望到老能得到儿孙满堂的围绕。加上自己也丧失了劳动能力,难免想得多。最近两三年妈妈明显苍老,除了自然的衰老,主要来自不能解开的心结,加上她和爸爸也不对脾气,自己对老年的生活多有顾虑,想得太多难免忧心忡忡,回家的一段时间见她更多的是忙着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来挽救她在家的地位,也希望能唤回家里原来的和谐,挽留住儿女的心,这让我很心痛。每天看到她忙活一天后沉睡下去的苍老的脸,满头的灰白发丝,佝偻着的肩背,一丝悲凉由心中生。半生救助病者,相夫教子,到老怎么想不通这些道理,越是极力攥紧的东西流失的越快,儿女知道您一生操劳不易,行孝的路还长呢。该暂时放放的东西必须能放下,建立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才能让自己真正幸福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