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悟语]50个长见识的小故事,说说最让你感动的一个【4】

10/10/06 03:25:17 标签:人生 哲理 职场 管理 故事

25.“土拨鼠”的青春记事(节选)

      凯西是我的同屋死党,一个来自美利坚的曼妙女子,一个典型的金发美女,白皮肤,蓝眼睛,秀挺的鼻子,丰满的胸脯,一见人就笑,无论老人小孩,良民色狼 ——当我在这里历数她的优点,真恨不能钻进我妈的肚子里重新投胎一次。我长得不美,借用一个网络词汇叫“恐龙”,皮肤黑,鼻子扁,眼睛下面还有两块“雀斑农场”,因为太瘦,无论多昂贵经典的衣服穿到我身上都显得滑稽可笑。

    我和凯西每天出双入对,象一对反义词,成为外语系一道风景。毕业前夕我们四处求职。最后一次应聘,那个人事部门经理直言不讳地对我说:“你的外语水平不错,性格也开朗,可是如果是你这副样子代表公司去谈业务,或者作为总经理的翻译出席各种谈判,怕让人觉得突兀。”走出那扇门时,我查点被一辆疾驶的出租车挂上,本来想追上去和他寻个你死我活,转头一想,不行啊,我全身不少一个指甲盖儿,不缺一根神经,我妈怀足了月生下我好端端一个外语系的才女,我就这么耍赖算什么孝顺女儿啊!

    大学里,有人告诉我他在他们兄弟面前说:苏珊绝对是一个开心的妹妹放心的老婆,可是我现在不想找老婆,只想找一个女朋友。我听了,心里大笑,看来长的丑的人,想上当受骗或练习爱情都不行。

     凯西说:“你这样可爱的女孩没人追,如果在美国,你的男朋友都有一打了。你聪明、幽默、善良、乐观、自信、善解人意——哦,太多了,我都数不过来了。”   “可是,如果可以选择,我宁愿乏味无比。也不愿走在大街上影响市容。”我心里想。

      好在我是外语系课时最多也最疯狂的老师,我连续上4节课还是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让同事们大喊佩服。他们哪里知道,只有在讲台上才没有人窥见我心底的自卑。有一次,我的学生有仰慕的眼神看着我:“老师,为什么你总可以这样滔滔不绝,难道你就没有犯堵的时候吗?”我不假思索:“有啊,那就是一想到我的模样我就犯堵,恐怕我这辈子没人愿意娶我了。”我绝没有想到,全班的男生哗啦啦地站起来,异口同声说:“我们愿意娶你!”我拔脚就跑。

    学校校庆期间迎来了一位美籍华人陈女士,我和院领导一同接机。陈女士被搀扶着从舷梯下来,省市领导谦恭地迎上去,,媒体记者蜂拥上来。我也不示弱,灵活的身子穿过一群衣袂生香的绅士淑女,站在了陈女士的面前说:“I    am  Englishi  Interpreter,  I   am  Susan .”同时大大方方伸出了右手。陈女士微笑着握着我的手说:“Interpreter  oh  goodvery  good.

      接下来的几天,我几乎天天跟着那些名人,每到一处我就给他们做现场翻译,陪他们吃饭、聊天,讲当地的风俗和趣闻轶事我感觉到,我大大抢了那些大官的风头了。

    深夜很晚回到家,我没提防凯西一看见我就从沙发上跳起来,拥抱我,说:“苏珊,今天你太漂亮太精彩了!你今天自信而漂亮,不信,你自己看。”我扭头一看,电视里正播放今天的新闻,我站在陈女士和她的一群朋友旁边滔滔不绝地解说呢,那个大胆自信,完全忘记了自己“雀斑农场”的人是我吗?我几乎不敢相信。

    开始有鲜花进驻我们的房间了,不再是送给美丽的凯西的,包裹着鲜艳玫瑰的玻璃纸里夹着漂亮的卡片:送给漂亮能干的苏珊。嗬嗬,我不动声色,也不慌张,无论人家想不想把我娶回家,我且观察,我且惜售。

 

 

26. 把自己放在暗处

     道尔是一家拥有千名员工的大公司的职员,在这么大的公司中,他一直为自己得不到提拔和重用而懊恼。

    一天晚上,他正要到地下室去取储藏室的东西,突然停电了。他去找蜡烛,没有找到。正当他无计可施的时候,他所触动的一张音乐贺卡响了起来。伴随着悦耳的声音,有光亮从纸片间漫溢出来。他打开贺卡,发现灯的光亮并不弱。他想,可不可以带着它去地下室试一试呢?果然,在黑暗的地下室里,贺卡的光更加炫目,借助它的光亮,他很容易地找到了他要找的东西。

    道尔从这件事上获得了灵感,很快,他就从他所在的公司里跳槽出来,加盟到一个只有几十人的小企业,并从市场部的一个小职员开始做起。因为他在原来的公司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加上不俗的实力,不久道尔就被提升为项目部的主任,后来,他又从主任的位置上升任项目部经理。然而,他没有在这个位置上久留,又从这家跳槽到另一家更适合他的公司,并逐渐做到经理的位置。

    后来,就是这位道尔,成了一家跨国公司的董事长,他在传记中谦逊地说,我仅是一粒微弱的星火,如果我还有高明的地方的话,就是我懂得如何把自己放在一个适当的位置上,让微弱的光耀眼一些罢了。

 

 

27. 孤独的木炭

     在一个教区里有些固定的教徒,他们每个星期天都到教堂里去做礼拜,因此,牧师对每一个来教堂做礼拜的教徒都比较熟悉。然而,接连好几个星期天,第三街区的迈克都没有来教堂。牧师问熟悉迈克的教徒,迈克出了什么事情。那人说迈克一个月前失业了,一直找不到新的工作,所以成天闷在家里,与朋友交往也很少了。当时正是经济萧条时期,有许都人都失业了,可是他们还是坚持来教堂做礼拜。

     牧师决定亲自到迈克的看看。那是一个风雪的夜晚,牧师在去迈克家的路上摔了一跤,摔得鼻青脸肿。牧师来到迈克的家门口,轻轻地叩门,可是没有人回答他。牧师推了一下房门,门没有锁上。牧师推开房门,看见迈克一个人坐在墙角的壁炉前,默默无语。牧师心想自己冒着暴风雪来看望他,他却不给自己开门。牧师心里有些怨气,可是看到迈克那张愁苦的脸,怨气被同情心代替了。

     牧师找了张凳子做在迈克的旁边烤火,他思索着怎样劝解迈克振作起来。他就坐在壁炉前沉思着,迈克也静静地坐在那里,屋子里安静极了。突然壁炉中的木炭“啪”的爆响了一下。于是牧师有了主意。牧师拿起火钳夹了一块正在燃烧的木炭,把它从火堆里取出来,放在壁炉的角落里。那块木炭的火焰慢慢地熄灭了,最后完全看不到一点火星了。此时,牧师又把那块熄灭的木炭从壁炉的角落里夹了出来,扔到那些正在燃烧的木炭中间,那块木炭又燃烧起来。

      从牧师开始移动那块木炭的时候,迈克开始关注牧师奇特的行为来,他好奇地看完牧师完成了那个奇特的游戏。牧师做完这一切,就起身离开了。迈克依然坐在那里,没有送牧师,在暴风雪中艰难地往家走的时候,牧师觉得自己的心也象暴风雪一样凉了下来,因为他感到自己的努力白费了。牧师回到家的时候,电话铃响了起来,牧师接起来一听。是迈克的声音:“谢谢你对我的劝告,我不愿意再做一块孤独的木炭了。”牧师的心一下变得温暖起来。

 

 

28. 回到本真

    一天晚上,我读书到深夜,突然觉得饿了,便去厨房找东西吃。找了一圈没什么也没找到,我不甘心,又找了一便,觉得偌大的厨房总该有点儿能够吃的东西。在寻找过程中,饿的感觉越来越强烈的统治了我,我想,只要找到一点儿可以吃的食品,我都会毫不犹豫地把它吞下去。

    在第二次寻找过程中,我终于在最顶端的柜子里,我找到了一包方便面,但很快到保质期了。闻一闻,似乎真的有些异味。我想了想还是舍不得扔掉这可能是我今夜唯一可以选择的食品了。

    我打开火,开始煮面。我觉得单是调料包太寡淡了,就又放进了一些老抽、香醋、香油和胡椒粉,厨房的空气顿时变得诱人起来。我还嫌不够,又切进了一些葱花、姜末儿,最后还在冰箱的旮旯里找到一截香肠和一个生鸡蛋。

    这下子,锅里面红的红,黄的黄,绿的绿,白的白,色泽宜人,秀色可餐。我当初不是只想好歹填饱肚子吗?可当我拥有之后,我对食品的要求就开始水涨船高。它要符合健康的标准,有更可口的滋味,有着更丰富的内涵,甚至拥有一种悦目的视觉效果......于是,一点点食品就被我挖空心思地弄成了这么一碗面。

    这是贪婪的结果,我知道。贪婪是源于不满足。不满足推动着我们用尽心思地去装饰和充实着我们的生命,赋予生命各种各样的目标和意义。我们穷尽一生的光阴为这些所谓的目标和意义去努力,去奋斗,去拼搏,去进取——可是在这样一个过程里,我们又远离多少生命里最本真的那份快乐和可爱?又抛弃了多少灵魂里最纯洁的情趣和享受?就像那碗面一样,也许,我们最需要的东西只是面的本身,葱花鸡蛋,香肠老抽,香醋香油,这些东西和面其实都没有什么根本的关系,是我们的贪婪把这些东西和面联系在了一起,就像把职称的高低、房子的面积,薪水的厚薄、名声的大小、事业的成败和我们的生命及幸福连在一起。

    于是,我们常感饥饿,我们少有欢颜,我们让这些名目繁多的附属品喧宾夺主,隔断了我们原本纯净广阔的视线。我们忘记了天的湛蓝,云的洁白,月的光华,星的神秘。忘记了那么多原本与我们血肉交融的美好与诗意,共同拥挤在一条狭窄的河流里,还为自己的异变津津乐道,沾沾自喜。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这么做的。欲望蒙蔽了我们的双眼,欺骗了我们的智慧。于是,我们可笑地醉心于自己手中的涂鸦之作,却无视身外绝妙的山水。在我们最初站着的地方,遗落的是我们亲手丢弃的颗颗宝石。

 

 

29. 爱心围墙

    这是发生在澳大利亚的真实的故事。

    有一位青年,他家世代以养羊为生,到了他这代,经过努力,羊群的数量逐年递增,已经发展到10万只的规模。为此,他感到十分自豪,但又有些迷茫,因为,尽管他一再努力,羊群的数量却只维持在10万只上下,不再增长,他非常困惑。

    有一天,他的爷爷来到他放牧的农场,见爷爷来了,他便用手指着漫山遍野的羊群,很有成就地炫耀。哪知爷爷一脸不屑地说,我也一样。青年大为不解,正要细问缘故,爷爷却一声不响地走了。他不明白一向疼爱他的爷爷说这话的意思。

    夜色降临,四散的羊群逐渐安静下来。淡淡的月光下,他望着一望无际的羊群若有所思。因为,今一段时间,每当夜半时分,他总能听见羊群发出的哀号。第二天至少有50只羊被咬死、肚子被撕开,死于非命,被咬死的羊羔数量更是无计其数。他想这一定是狼干的好事,但狼的胃口似乎没这么好。

    一次,一个动物学家经过牧场,青年求教于这位专家,才知道事情真相。原来,在澳大利亚境内有一种野狗,是澳洲的头号食肉兽,估计整个澳洲约有100万只,正是这种动物的存在,才是他的羊群数量不再递增。他忽然爷爷说过的“我也一样”的话,原来,早在爷爷放牧的时代,就存在这种情况,只不过,谁也没有办法解决而已。

    既然问题已经找到,能不能彻底解决呢?善于思考的他又开始了富有想象力的思维,他决定在全澳大利亚建一道防护墙。哪知话一出口,就遭到了家人的极力反对,几千公里的围墙,不但耗资巨大,而且极难维护。但他一点也不退缩。一开始,他一个人在自家的牧场周围用铁丝网筑起了一道防护墙,后来,他就沿着自家牧场往四周扩展,防护墙一点点延伸着。他的这种做法感染了周围其他人,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筑墙的行列,以至于政府也开始关心和资助有他发起的这项筑墙运动。

    一年以后,一道从南澳洲大海湾向东延伸,经新南威尔士,穿过昆士兰东部,抵达太平洋南岸的高1.8、下部由小眼铁丝网、上部由棱形铁丝网、顶部由带刺铁丝构成的世界上最长的防护墙建成了。由于它的建成,澳大利亚的羊群数量猛增,它像一条河在澳洲大陆上蜿蜒着,穿过沙丘、石头山、茂密的灌木丛和荒芜的平原,保护着越来越多的羊群。

     许多年过后,这道防护墙已经成为澳洲人为之自豪的旅游景点。前来旅游的人们善意地称它为爱心围墙。

    同样的问题、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困惑,只因想法变了,一切都变了。

    生活中,之所以有许多问题一直困绕着我们,是因为我们没有改变原有的想法和思维方式,致使问题悬而难决。须知,只要思路略做更改,并决心做下去,就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

 

 

30. 成功前的“偏离”

     现实生活中,你有一个梦想,梦想自己10年后的生活。你满腔热忱地开始行动。然而,数月后,生活打断了你的梦想:问题总是出现,重重困难阻碍了你迈向成功的进程。不久,你清醒乐,生活和梦想截然不同。

    把你的生活和一架从悉尼飞往东京的飞机进行比较,这是一段漫长的海上飞行。但不管怎样,每星期都有上千人坚信自己可以抵达东经。

    如果我告诉你你甾95%的飞行时间里,飞机都是偏离航道飞行的,事情又将如何?我是说。没有人控制,飞机一起飞就偏离了航道。

    区别就在于飞机是由飞行员负责方向的。飞行员有预定计划——飞向东京。他清楚会被气流吹得偏离航道,所以他监控着飞机的飞行方向,不时的进行调整,然后,最终到达他的目的地——东京。

    生活非常像在大洋上空飞行的飞机,经常使自己置身于交叉气流和风之间,随时会被它们吹的偏离航道/事情永远不会百分之百的像我们预计的那样,所以我们要学会成功道路上的“飞行员”,要学会不断地调整方向以抵达最终的目的地。 

    现在,既然明白了”事情永远不会百分之百的像我们预计的那样”,你还担心什么呢?不要感到不安,看看 你手中的的地图,检查一下自己是否还在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然后,做必要的调整。

    像飞行员一样吧,他不会感到困惑和不安,他只是让飞机回到正确的航道,然后,把他安全地带到目的地。

 

 

31. 社会不会等待你成长

同学们:

    你们好!

    在这次欢庆你们毕业,欢送一些同学离开校园的场合,我说两句话,作为你们大学生活的结束语。

    第一句话更多是说给马上要走向工作岗位的同学的,一句大实话: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

    在校园里,个人努力也起作用,但作用更大的其实是天分。老师不要求你们的物质回报,只要求你考试成绩好,人格上没有大的毛病,基本上就会获得老师的欢心,就会获得以分数表现的奖励。在这个意义上,大学基本上是一个“贤人政治”或“精英政治”的环境,更像家庭,评价体系基本上由老师来定,以一种中央集权的方式,奖励的是你的智力。

    社会则很不同。社会更多的是一个利益交换的场所,是一个市场,是“平民政治”。评价的主要不是你的智力优越与否(尽管你的聪明和智慧仍然可以帮助你),而是你能拿出什么别人想要的东西。这个标准不再由中心——老师确定,而是分散——由众多消费者确定。因此,尽管定价178元,不到10天,300册英文版《哈利波特与凤凰令》在北京新华书店已经脱销,而许多学者的著作一辈子也许卖不了这么多,甚至只能“养在深闺人未识”;也因此,才有了“傻子瓜子”年广九,才有了“搞导弹的不如卖茶蛋的”,才有了IT产业中的退学生现象。这种“脑体倒挂”不完美,但它恰恰表明市场的标准。

    人类的局限——你甭指望通过教育或其他,把消费者都变成钱钟书或纳什。因此,我们的同学不要把自己16年来习惯了的校园标准原封不动带进社会,否则你会发现“楚材晋不用”,只能相李白那样“天生我才比有用

来安慰自己,更极端地,甚至成为一个与社会、与市场格格不入的人。

    尽管社会和市场的手看不见,但它讲的却都是看的见摸的着的;它不讲期货,讲的都是将之转为现货。你可以批评它短视,但它通常还是不会,而且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它把每个进入社会的人都当作平等的,不考虑你刚毕业,没有经验。如果你失去了一次机会,你就失去了;你像在学校会让你补考,或者到老师那里求个情,改个分。“北大学生有潜力,有后劲”,别人这样说行你们自己千万不要说,也不要相信。这种说法不是安慰剂。在某中程度上,实际上就是说你不行,至少现在不行。如果你有什么素质,有什么潜力,有什么后劲,你就得给我拿出来,你就得给我变成实打实的东西——也许是一份合同起草,也许是一次成功诉讼。

    文科学生,大学四年,往往是同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一些事和人物交往,在同古今中外的大师“会谈”。你们知道了苏格拉底审判,知道了马伯利诉麦迪逊,知道了 “大宪章”等等,你们还可以点评孔、孟、老、庄,议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甚至“舍我其谁也“。大学的文科教育,往往会令许多人从骨子里更喜欢那种激动人心的时刻,甚至使人膨胀起来。但这不是,而且也不可能是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而只是学院中想象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只能生活在日常的琐细之中。

     因此,第二句话,要安分守己,这是对每个同学说的。

     这句话对于我们这个是时代也许过时了,但对你们,可能还不过时。因为我从来不担心北大的毕业生会没人理想以及理想是否远大,而更担心你们能否从容坦然面对平凡的生活,特别是年轻时的理想变得日益遥远、模糊和暗淡起来的时候;还因为,我要说,几乎——如果不是全部的话——每一个雄心勃勃的人都注定不可能完全实现他的理想。

    我当然希望而且相信,你们当中能涌现杰出的政治家、企业家、法律家、学问家,但只可能是少数的——多了就挤不下了,多了也就不那么值钱了——边际效用总是递减的。无论在世俗的眼光还是在自我评价中,绝大多数人必定是不那么成功的。

    但是,我们要知道,成功不必定同幸福相联系,所谓的不成功也未必等于不幸福。因此,在你们离开校园之际,你们不仅要树立自己的雄心,更必须界定自己的成功。

安分守己并不是一个贬义词,甚至是一个中性词,“安分”是不容易的,在这个时代,“守己”则更不容易。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