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带孩子就是渎职

10/12/23 15:23:43 标签:

 

 

 

自从把宝放在家里来上班以来,我一直在纠结。我不知这是不是一个错误的选择。有时明知这样做会得不偿失,还是停不下想要多赚点钱的脚步。总美其名曰:“有钱才能让他更好。” 

 

每每孩子生病我更要经历一番心灵上的煎熬。因此可以说,我们在心灵上遭受的谴责与痛苦是无以复加的。有时,虽然孩子处于病患之中,但是工作却又不能如此草率地辞掉。只因八零后的父母所面临的生存压力如此大。 

 

每一次放下电话,我的心情都无比沉重。老人家怎么会按照我们这代人的方式去照顾我们的宝呢?连最简单的卫生都搞不好的人,你怎能对他们有所期望呢?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和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发现:只要经过适当的启发,宝宝的智力就可能提高,其发展过程中,0-2岁宝宝智力发展相当于成人的20%,到4岁时发展达50%8岁时达80%12岁达到92%17岁已达到几乎100%成熟,在此过程中,智力的发展以2-4岁之间最为重要。

 

幼儿时期的教育如此重要,我开始担心了,我们辛辛苦苦在外面工作又是为了什么?说到底还不就是为了图他将来能有个好出息,至少不用像我们那样感到生存的压力。

 

看完下面的文字,我释怀了。还有和我有同样困境的亲们也来看看吧,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放弃眼前是为了以后收获更多。加油吧!

 

如果家长能领悟儿童成长中每一天、每一种境遇的重要,知道这些境遇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那么父母又带孩子又工作的能力和办法自然就有了。

 

想做一件事总有理由,不想做一件事尽是借口。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本杰明.斯巴克认为,“儿童出生数月后,开始热爱和信赖经常照看自己的那一两个人,把他们看成是自身安全的可靠保障。即使年仅半岁的婴儿,也会因为照顾自己的父亲或母亲突然离去,而丧失对人对物的兴趣,不开笑脸,不思饮食,精神上受到严重的压抑,儿童长大成人后,毕生处世乐观还是悲观,待人热情还是冷漠,为人多信还是多疑,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出生后头两年中主要负责照看他们的人的态度。”

 

家长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多付出一些辛苦,往往有四两拨千金的功效。这个“付出”是天下最划算的“投资”。如果把这件事做反了,在孩子小时候不注意,不把教育孩子当回事,到孩子长大了,不知会有多少麻烦。有谁能把一张乱涂乱画的纸擦干净呢?

 

2007 年从《北京青年报》 上看到一件事。一个叫陈宇的上海男孩子,从大学退学,离家出走,五年杳无音讯。父母多次外出寻找未果,至今仍不知其所在。陈宇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陈宇1987 年出生后,父母都忙于干事业,把他放到外地的姑姑家,直到五岁才接到身边。可以想象,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离开父母就已经是非正常操作。当他的真正抚养人变成姑姑时,却又在五岁这个已形成较稳定感情的年龄,使他和姑姑分开,把他又投入一个新的陌生环境。

 

父母只是按自己的需要调遣孩子,他们可曾考虑到这不是一株植物或一个小动物,而是个具有丰富思想感情的人;他们哪里能想到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落下怎样的心理创伤。

 

从报道的字里行间看出,父母在后来和陈宇的相处中,缺少亲情交流,缺少沟通上的和谐,孩子和父母间有严重隔阂 很多由他人长期抚养的孩子,在回到父母身边后,都会表现出和父母相处的不和谐。从陈宇决绝地离开家庭,宁可让自己变成“孤儿”,可以推测他多年来内心的痛苦。他父母现在都退休了,才意识到他们可能永远失去了儿子。

 

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啊。

 

多年来,“陈宇式”的抚养方式并未引起广泛的质疑。把孩子委托给一个可靠的人,自己专心投入工作,这种“生”与“养”的分离不但没有受到批评,反而成为一些人,特别是工作上取得成就的人得到赞美的事迹与证明。

近年来,随着“70 后”、“80 后”为人父母时代的到来,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大批农村务工人员进人城市,生而不养更成为一种主流现象。

 

每当成人利益与儿童利益发生冲突时,成人总是选择的主动者,是强势一方;孩子总是选择的被动方,是弱势方,所以做出牺牲和让步的总是孩子。把养育孩子的责任推出去,这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损害不会立即呈现,但孩子不会白白做出牺牲和让步,任何不良的成长过程都会在他的生命中留下痕迹,成为日后影响他生命质量的一个病灶,同时也给整个家庭带来好多麻烦。

 

农村“留守儿童”间题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最早一批留守儿童已经长大,他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已显露出来,而城市“寄养儿童”问题却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

城市“寄养儿童”不一定都是送到外地,大多数是和父母一起生活;只是他们的真正看护人是爷爷奶奶或保姆。从空间意义上说他们和父母在一起,天天能见到或一周见一次。实质上,由于父母对他们不用心,他们有着和农村留守儿童相同的成长境遇。这种情况更应引起关注。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10 岁的小女孩,性情很古怪,学习成绩不佳。一方面表现出对父母很依恋,非常在意父母对她的态度;另一方面又天天和父母吵架,冲突不断,从不肯听父母一句话。她的父母都非常能干,都是单位里的重要负责人,家里经济条件非常好,从孩子一出生就专门请个保姆来家里照顾孩子。母亲在生完她三个月后就上班,把带孩子的事完全交给了保姆。

从表面看孩子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由于父母工作忙,每天早出晚归,且经常出差,孩子从早到晚全是和保姆在一起,连晚上也是和保姆一起睡觉,孩子住在自己家,却如同一个“寄养儿童”一样缺少和父母相处的机会。这种情况下,孩子对保姆产生了依赖,保姆也很疼爱小女孩,俩人感情很好。每次保姆回老家探亲,孩子都不想让走,比妈妈出差还难过。

但小孩4 岁时,家长和保姆在报酬问题上发生了冲突,就坚决地把保姆辞退了,另找了一个保姆。孩子和新保姆处不来,整天闹,父母就再换保姆,还是处不来,只好再换。在数次更换保姆间,孩子也长了几岁,她不再闹了,但不论什么保姆进门,都拒绝和保姆说话。这样,孩子实际上就是每天孤零零一个人在家。父母还是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和孩子交流。偶尔在一起,就是问一下孩子的考试成绩或带她到外面吃一顿饭。直到学校老师通知家长,孩子旷课到外面见网友,女孩父母才着急了。母亲带孩子来找我,但她的言谈间没有一点自我反思的意思,只是认为孩子自己有问题,指望我给孩子做做“思想工作”,所以对于我提出的孩子的现状和父母教养态度有关的观点,她表现出很不愿意接受。

当我提醒她不该把孩子完全交给保姆,而又无视孩子和第一个保姆间早已形成的依恋关系时,她有些不高兴,说好多人家的孩子都是保姆帮着带,谁家不换保姆呢,人家的孩子也没出现问题。当我提出她每天应该有足够的时间陪孩子说话、玩耍和阅读的要求时,她有些生气了,说我工作那么忙,哪有时间陪她,并说我小时候父母也不管我,这不也成长得很好吗。而当我最后给出建议说,如果你的工作使你比一般人忙得多,实在没时间关照孩子,那么想办法换个岗位吧,你以前对孩子太冷落,现在必须要用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弥补和修复,孩子已经10 岁了,我担心再往后推几年可能就真的再没有改善的机会了。

“换岗位”这句话让这位母亲彻底生气了,她当时就表现出明显的情绪,并且以后再不理我了。我最近听说这个女孩被父母送到一个“行走学校”里。该“学校”主要工作就是对学生进行“军事化训练”,即每天要走很长的路,练习站军姿、紧急集合等,有谁不听话就挨打。“学校”收费很高,但招的学生还很多。许多孩子都像这个女孩一样,父母很忙,家庭经济条件很好,孩子很不成器,就被送到这里改造。我还听说该“学校”校长就有个不成器的孩子,他就是从训练他的儿子开始做这个“行走学校”的。他儿子没训练好,还那样,倒是成全当爹的做了“校长”,且没少赚到钱。

 

我忍不住心中叹息,花钱买“教育”是件多么容易的事啊,只是不知道他们最后买到的是什么!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

 

那些把干事业和养育孩子对立起来的人,那些根本就不在乎和孩子相处时间及相处质量的人,那些不去细腻体悟孩子感受的人,不是他们不爱孩子,而是骨子里不认为和孩子相处是件重要的事。在他们那里,孩子不过是一件宝物或一个小动物,可以暂时寄存于一个值得信赖的人那里,然后可以随时完好无损地取回来。他们没有看到婴幼儿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喜怒哀乐、成长中的每一种境遇,都会在孩子那里留下深刻的痕迹 小狗被寄养到别人家,它都会因为看护人突然变化而显示出不适应,孩子则更不是一只完全不会思想的瓷瓶。

 

一个小小的孩子喊你爸爸妈妈,那不是轻飘飘答应一句的事,那需要你在时间、精力和心思上付出很多。既然决定要孩子,就要对孩子负责、用心,把和孩子相处当作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来认真对待。

 

不要把孩子轻易送回老家,让老人或亲戚帮着带。要尽量想办法把孩子留在自己身边,最好能天天见到孩子。有实际困难,应该由家长去克服,不要让孩子来扛。

 

即使你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也要注意,不要心里只装着工作和社交,仅仅拿出所剩无几的精力和时间的边角料来分配给孩子。不要对孩子的需求漫不经心,要认真对待和孩子相处这回事,不要让你的孩子置身于精致的房间,却成为精神上的“留守儿童”。

 

如果出于客观原因,必须要和孩子经常分离,也一定要想办法尽量减轻和降低孩子在感情上的失落,比如提前让孩子和爷爷奶奶或其他临时抚养人建立感情,分别的日子里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多和孩子沟通,定期去看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时刻在关心着他,尽量减少孩子的失落感。

 

上帝造人,让人天然地爱自己的孩子,就是为了使父母能够用心地养育自己的孩子。“工作忙”等任何原因,都不应该成为你对孩子不用心的理由。我们努力工作原本是为了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最后却在“祖国的未来” 儿童的教育上出了麻烦,于家于国,这样干“事业”的意义又是什么?

 

家长这个角色何等重要,说小了关系到一个孩子的命运,说大了关系到全民族的未来,所以必须要虔诚地去做,不可以怠慢,否则就是犯了渎职罪。

 

当代著名女作家池莉说,“我发现从古至今,孩子都是一样的,家长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在太多的父母只愿在孩子身上花钱,不愿意花时间、精力和心思。实质上是家长变得糊涂了,自私了,盲目了,愚蠢了,懒惰了。” 她的话说得比较尖锐,也一针见血。

不能只批评父母们,我也想对老一辈人― 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们说,也许您有丰富的带孩子经验,也许你刚刚退休,身体还非常好,也许您的儿女们现在非常需要您的帮助,但无论如何,您都没必要在照看孙辈这件事上“包打天下”; 您不能让您的儿女觉得家里多个孩子只是多了个“小宠物”,却不经历屎一把尿一把精心细致带孩子的过程;不能让他们当了父母,还在心理上吸吮奶嘴,而不考虑自己对这个小小的人除了有提供经济保障的责任,还有提供感情与教育的责任。所以您不妨在这件事上少做一些,把更多的事情推给儿女自己去做,让他们在学习做父母的过程中,自己也进一步成熟起来;这对他们两代人都是件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的事!

 

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

 

把养育孩子的责任推出去,这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损害不会立即呈现,但孩子不会白白做出牺牲和让步,任何不良的成长过程都会在他的生命中留下痕迹,成为日后影响他生命质量的一个病灶,同时也给整个家庭带来好多麻烦。

 

 

 

 

阅读(0) | 留言(3)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 ncgmm对小乖乖说:2011-09-22 14:57:38
  • 其实各家都有各家的困难,我们生活在这个物质至上的社会,什么都离不开钱。但是还是有比钱更重要的,那就是孩子,我们挣钱是为了什么?去掉所有的浮华和外在的东西,最根本的还是孩子。 其实有些时候并不是毫无办法,关键是看你怎么选择。选择孩子还是选择事业。
  • 爱城对小乖乖说:2011-09-21 23:52:05
  • 现实和理想,本来就是不同的
  • 滢滢and沐曦对小乖乖说:2010-12-23 16:29:58
  • 没能带滢滢 ,这一直是我最大的愧疚…但是,现实不得不让我这样选择啊,悲哀吧。
  • linjunbiao20100126回复 滢滢and沐曦说:你现在好像带在身边了,是吗?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