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的对策--转载

11/03/18 10:40:32 标签:

怎样讲道理:制服任性小霸王的15个技巧和实例

——新浪亲子征文:孩子任性不讲理怎么办?

 

 

    这篇文章,是我开博3年以来,700多篇博文中,花费时间最长的一篇,前后历时了半年多!呵呵,当然不是说写了半年,而是从萌发思想、到搜集素材、到总结方法,拖的时间比较长。平时生活中一直就在根据实例,积极思考,不断地补充内容。

 

    前一阵,我写过一篇《快乐懒妈的“三从四得”育儿经》,在征文比赛中获得了“最具创意的智慧懒妈”大奖,谢谢朋友们的支持和评委的鼓励!

 

    关于“三从四得”,也许是这个文字游戏让一些朋友产生了误解。“从”,并不是顺从、服从、依从……我的意思可不是盲目惯着孩子、放任自由啊!我所说的“从”,代表的是:从来不生气、从来不唠叨、从来不逞强。我想,这是妈妈们应该具备的心态,首先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是整天动不动就愤怒、抓狂、崩溃、郁闷、纠结……养孩子不应该是一种负担,而是应该放松心情,去享受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喜悦。

 

    至于“不生气”之后做什么?当然是:以理服人
    记得我写完《孩子听话反倒变成“另类”之后,看见很多朋友留言说期待笑妈谈谈怎样给孩子讲道理。也曾有N多网友给笑妈发邮件时,说到自己的孩子任性、霸道、撒泼、不讲理……应该怎么办才好。

    笑笑似乎从小一直都是比较听话懂事的孩子,这个不是我吹,所有接触过笑笑的人都达成共识。他好像从来都没有当众撒泼耍赖、也不会“无理取闹”,(即便有理,也不会取闹,呵呵)。今天,我结合一些实例,总结一下自己的方法。

 

    孩子天生都是非常善良、非常真诚的,他们的语言和行为都是发自纯朴的本性。所以,没有不讲道理的孩子,关键要看家长会不会给孩子讲道理了。其实,道理,不是仅仅靠一张嘴去“讲”的!

 1、给孩子独立自主的机会,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决定、听自己的话。
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都在逐渐增强,他们渴望自由、喜欢尝试、追求独立,
他们顽强地想表现自己的意愿,顽强地想发挥自己的能力。
如果,你不给他机会,或者一味按照大人的想法去“安排”他,
那么,他就会拼命拼命地挣扎,甚至演变成所谓的“任性小霸王”。

 

【实例】
早晨上幼儿园,赶时间,妈妈拿出衣服裤子,“强行”给孩子穿上,
并且一边催促:“快点快点,赶紧穿好!”
这时候,心情欠佳的孩子大喊:“我不穿,我偏不穿这件!”
妈妈着急了:“你怎么回事啊?叫你穿就穿!马上迟到了!”
妈妈越催,孩子越磨,就是对着干,甚至开始耍赖、哭闹。
妈妈怒不可遏:“真讨厌,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烦S了!”

 

换一种做法看看。
一开始妈妈就不要自作主张,而是问:“宝贝,你今天想穿哪件衣服?”
笑笑开心地自己去打开抽屉,开心地找出自己喜欢的衣服,
开心地自己穿上,还会开心地问妈妈:“好看吗?”
妈妈只需一个微笑,一个肯定,免去了所有的纠缠和麻烦。
就是这么简单。
有时,家长理解的“任性”,只是因为孩子没有按照大人的安排行事。

2、用尊重的口吻、建议的态度,与孩子“商量”,而不是强迫、威胁。
父母貌似应该是有权威的,所以总是用一副命令的姿态来对待孩子。
实际上,孩子和大人一样,是完全平等的生命,是有思想的个体。
如果你仗着权威而强迫孩子听话,结果只有一个: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放下身段,不要把孩子置于自己的对立面,像尊重大人一样尊重他,
这样孩子也会把你当成朋友,消除抵制心理。

 

【实例】
吃饭时间,孩子坐不下来,非要从沙发上往下跳。
妈妈束手无策:“别跳了,你快给我下来!吃饭!”
孩子依然乐此不疲地上蹿下跳,妈妈的话只不过吹了一下过堂风。
妈妈声嘶力竭:“你再不下来就没有饭吃了?以后再也不给你吃饭了!”
瞧,这就是强迫,这就是威胁。

 

换一种做法看看。
妈妈:“现在应该吃饭了,你为什么还在跳个不停呢?”
笑笑:“哈哈,我高兴,我就要跳。”
妈妈:“你跳累了吗?累了,是不是需要吃点东西?”
笑笑:“我不累,我不想吃。”
妈妈:“那这样吧,你要是不饿的话,就到卧室的床上去跳,现在大家都在吃饭,你在这儿跳,影响别人吃饭了,对吗?”
笑笑:“嗯。”
妈妈:“你想跳多久?你早上吃的饭,只有那么一小碗,这些饭到了你的肚子里,就会变成‘力气’,但是你跳一会,力气就没了,然后就需要继续吃饭才能补充,对不对?所以,你打算要跳多久呢?”
笑笑:“我再跳三下?妈妈,我有力气跳三下吗?”
妈妈:“我也不知道,嗯,你去试试吧?”
实际上,笑笑跳了两下就跑过来:“妈妈,我没力气了!”
妈妈:“呵呵,那就快过来吃‘力气’吧,今天吃几碗?”
笑笑兴奋地伸出3个手指头:“我要吃3碗!”
(以上话语不一定对每个孩子都有效,要灵活应变,加上耐心,
不过,核心思想是相同的:尊重、建议、商量。)

3、允许孩子“申辩”,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找理由”,养成讲理习惯。
一个杯子,盛满了水是很难加进新水的,只有让它先倒出来再装入。
跟孩子说理时,他可能会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辩解,应该充分给予机会。
“申辩”,并非强词夺理,要让孩子学会解释事情、分析原因。
当你安静地倾听了孩子的内心想法之后,再提出自己的想法,
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且营造了很好的亲子沟通氛围。

 

【实例】
孩子把卫生间里的卷纸偷偷拿出来,一节一节抽,铺了一地。
愤怒的妈妈:“怎么回事啊你?跟你说了多少次了?又浪费卫生纸?这是上厕所用的啦!铺在地上脏死了?搞得一地乱七八糟?……”甚至会火冒三丈地在孩子屁股蛋子上来几下。

 

换一种做法看看。
妈妈:“宝贝,告诉妈妈你在做什么呢?这么开心?”
笑笑哈哈大笑:“我在玩纸呢。”
妈妈:“你知道这些纸是用来做什么的吗?”
笑笑:“知道,擦PP的,哈哈。”
妈妈:“嗯,没错儿!那你为什么要把它们都铺在地上呢?”
笑笑开始找理由:“因为,因为这样会变得好长,好长!”
妈妈:“哇,这么长?真是很有趣!”
笑笑兴奋:“妈妈你看像不像火车?”
妈妈:“像,你真聪明!不过,你把纸都玩了,那以为我们用什么擦PP呢?”
笑笑纳闷:“这不是还可以擦吗?”
妈妈:“不能了哦,纸在地上,很脏,不能再用来擦PP啦!”
笑笑开始申辩:“能!我玩好了,再卷起来放回去,还能擦!”
妈妈:“你看啊,这地上有好多灰,纸是不是变脏了啊?”
笑笑找理由:“没关系,脏了我就洗一洗!”
妈妈:“哈哈,纸不能洗,一洗就没了!不信妈妈带你去试试。”
……
这个过程,妈妈听了笑笑的理由和申辩,
首先肯定了孩子的想象力,把长长的卷纸当成火车,非常可爱,
然后通过友好的交流和示范,让孩子轻松接受道理。
 

4、用童话故事的办法来劝说孩子,借用孩子心中“偶像”的力量。
小孩子一般都很喜欢听故事,为什么不投其所好,利用故事讲道理呢?
可以利用一些已经广泛流传的经典童话,也可以发挥才智自己编造。
孩子也有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比如卡通人物、或者电视节目主持人,
如果借用这些偶像的榜样力量,孩子通常都会比较信服。

 

 

【实例】
孩子不愿意刷牙。
妈妈:“笑笑你知道啄木鸟吧?”
笑笑:“知道!啄,啄,啄树木。”(模仿)
妈妈:“森林里还住着一只小虫虫,叫牙虫。它最喜欢看小朋友的牙齿,如果谁的嘴里有好吃的,牛奶啊,饼干啊,它就钻进谁的嘴里,然后啄啄啄,把牙齿都咬坏。哎呦~~我的牙我好疼啊~~”
笑笑瞪大眼睛:“妈妈你怎么了?”
妈妈:“我今天晚上没刷牙,牙虫来咬我了,哎呦好疼哦!”
笑笑:“那你快去刷牙,妈妈!”
妈妈:“好好,我马上去,刷完了牙虫就不咬了。”
笑笑:“我也去刷,要不然等下牙虫也来咬我了!”
 

5、和孩子玩“换位游戏”,让他来教育大人。
很多孩子都喜欢担当“老师”这个角色,愿意“教”别人怎么做。
所以,如果你觉得孩子哪方面做的不够好,可以精心导演一部戏,
你自己扮演孩子,把他当时的表现,都“演”出来,
相反,让孩子扮演你,他一定会给你提出很多忠告和意见的。

 

【实例】
扮演医生打针的游戏。
妈妈假装乱扭乱动:“我不打我不打!”
孩子:“别动别动,一动就打歪了哦!”
妈妈假装哭闹:“哎呀,好疼啊!”
孩子:“我轻轻地打,一点都不疼,马上就好了!”
妈妈:“打完针我还要干什么?”
孩子:“记得多喝点水哦!”

吃饭的游戏。
妈妈假装不吃饭:“我不吃,我就不喜欢吃!”
孩子:“这可不行,如果不吃饭,就不能长高,你乖乖地吃吧!”
妈妈:“可我还想玩汽车呢!”
孩子:“等一会再玩好吗?现在是吃饭的时间,吃饱了我带你去玩。”
 

6、“以牙还牙”,让孩子明白“胡作非为”的后果。
小孩子也要树立一定的责任感,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
如果孩子一直不听劝告,屡教不改,那么,有必要让他尝尝“厉害”,
甚至,给他一点“教训”,让他铭刻在心。

 

【实例】
笑笑倒是没有出现什么恶劣的行为,谈不上教训,只举简单例子解释一下。
妈妈在电脑旁工作,笑笑冲上来就吧嗒一下把电脑的电源关了。
妈妈:“你这样电脑会坏的哦,以后不能直接按电源知道吗?”
笑笑:“知道。”
但是,口是心非,说了无数次,笑笑依然乐此不疲地这样干。
有一天,笑笑在玩遥控车。
妈妈冲上去,吧嗒一下,把电源关了。
笑笑愣愣地看着我:“妈妈,你干嘛呀?”
妈妈不语。
笑笑:“你这样车子会坏的知道吗?”
妈妈点点头。
笑笑:“以后不能关我的电源!”
妈妈:“好!那你以后也不能关我的电源!”
笑笑:“好!”
以牙还牙,从此相安无事。

 7、用孩子体会过的感受讲道理,或者,让孩子自己去亲身体验。
很多事情,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不良影响的前提下,
家长也可以让孩子去“自食恶果”,尝尝滋味。

 

【实例】
笑笑有一段时间对热水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总用脚去踢倒。
妈妈:“热水很烫的,太危险了,热水瓶踢倒了可能还会爆炸。”
无论大人怎么解释,怎么劝告,都无济于事。
有一天,妈妈打开热水瓶的瓶塞,水刚烧好,一股白烟冒出来,
妈妈:“你把手伸过来。”
笑笑很兴奋,刚把手掌伸过来,就烫地缩了回去:“哎呦!”
妈妈:“你再把手指头伸进瓶子里?”
笑笑摇摇头,理智地决定不冒此险:“不行,太烫了!”
妈妈:“那你想想看,如果你把瓶子踢倒了,瓶塞滚掉了,热水哗的一下都流出来……烫不烫?如果烫到了你的手、你的脚,疼不疼?”
笑笑点点头。
从此,看见热水瓶就离的远远的,还自言自语:“好烫,太危险了!”
 

8、孩子不只是“听众”,要善于多用提问的方式讲道理。
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不能总是家长充当主角说个不停,孩子只是听众。
要巧妙地把现成的直截了当的道理,变成问题,留给孩子自己去思考,
家长也应该擅长“十万个为什么”。

 

【实例】
孩子和小朋友抢玩具,双方都不肯善罢甘休。
妈妈:“宝贝别抢,不是告诉了你要谦让吗?
孩子毫不松手,依然我行我素。
妈妈:“喂,不能这样哈,有东西和小朋友一起玩,喂……”
孩子蛮横地和小朋友扭打一团,剩下无奈的妈妈。

 

换一种做法看看。
妈妈:“宝贝,先松开手,来告诉妈妈,为什么要和小朋友抢?”
孩子不松手:“我想要这个玩具!”
妈妈:“可是小朋友他也想要?玩具只有一个,怎么办呢?”
孩子:“我先玩!”
妈妈:“嗯,如果你想先玩,你可以跟小朋友说:让我先玩一会,好吗?不能抢,对不对?”
孩子松开手,问:“我先玩一会,好吗?”
不过那位小朋友依然不松手,不给。
妈妈:“现在怎么办呢?”
孩子:“让他先玩,然后再给我玩,大家轮流,好不好?”
妈妈笑了:“对啦,宝贝真棒!”

 9、少说“你不能……”,取而代之的是“你可以……”。
很多妈妈都知道,孩子有“叛逆期”,你越说什么,他越跟你对着干。
见招拆招,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尽量少用偏激的否定的词语。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经常收到“不”的指令,不让这个不让那个,
我们是不是心理上也会产生抵触情绪呢?
因为孩子有了自主意识,不希望别人干涉,一旦遭到阻止就会反抗,
所以,告诉孩子“你可以做什么”比“你不可以做什么”更有效果。

 

【实例】
妈妈:“喂,不能玩遥控器,跟你说过多少遍了?”
妈妈:“不能把苹果皮扔在床上,脏S了,讨厌!”
妈妈:“不要在饭桌上吐痰,怎么回事啊,太不卫生了你!”
试着换成如下的表达方式——
妈妈:“宝贝,你可以玩遥控车,可以玩遥控船。”
妈妈:“果皮可以扔在垃圾桶里,也可以放在烟灰缸里。”
妈妈:“饭桌是干什么的?吃饭的,所以,你可以吃饭。如果要吐痰,可以去卫生间,对吗?”

10、和孩子定“规矩”,让孩子学会遵守约定、信守承诺。
有些妈妈说孩子特别喜欢耍赖,如果没有满足他的愿望,就会哭闹。
我觉得,该遵守的规矩,还是要遵守的。
妈妈宝宝最好达成共识,双方订好“协议”,共同履行。

 

【实例】
孩子在外面玩滑梯,很晚了也不回家。
妈妈:“笑笑,很晚了,我们该回家吃饭喽!”
笑笑:“不,我还要玩,我就不回家!”
妈妈:“滑梯是不是很好玩?你是不是特别喜欢?”(首先要从孩子的角度说话,让他觉得你明白他的感受。)
笑笑:“嗯,是啊,我还想玩。”
妈妈:“呵呵,妈妈也觉得特别好玩。啊呀,可是你看,太阳公公都下班了,他玩了一天都累了,要回家休息了。我们是不是也该回家呢?明天,等太阳公公出来了,我们再来玩,好不好?”
笑笑:“不行!我就要现在玩!”
妈妈:“嗯,那好吧!太阳公公说,笑笑今天还想再玩滑梯,我就陪他一会,我也晚一点回家!”
笑笑:“哦?真的???哈哈哈哈。”
妈妈:“不过太阳公公说,他不能陪你太久,因为他饿了,他还要回去吃饭呢,是不是?这样吧,我们再滑3次,滑3次就回家,行不行?”
笑笑:“嗯……4次行不行?”
妈妈:“嗯……行吧!就这么定了。你上去滑吧,我们一起数数。”
笑笑开心地继续滑,哧溜,1次,哧溜,2次……4次。
笑笑:“哈哈,4次啦,我滑了4次啦!”
妈妈:“现在,我们要干什么?”
笑笑:“回家,吃饭!妈妈,我说话算数!”
妈妈:“对啦!笑笑真棒,说话算数!
 

11、不要拘泥于在事发的当时讲道理,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灵活应用。
讲道理的最高境界,是将深奥的道理与实际的生活场景结合起来。
所以,父母不必空洞地“就事论事”,要灵活地引申出丰富的内容,
让孩子在生活中自己去体会,原来“道理”这么对、这么好呢!

 

【实例】
有一次爸爸从超市买了一箱饮料和酒回家,
笑笑立刻冲到爸爸面前,伸出小手,也想帮着拎箱子。
嘿呦嘿呦,非常卖力的样子,但是,根本拎不动。
笑笑说:“妈妈,太重了!”
妈妈:“那你要长的和爸爸一样高大,才有力气拎动箱子呢!”
笑笑:“哈哈,我要长大,长的好~~~大!”
妈妈:“对啊,你每天好好吃饭,好好睡觉,还要锻炼身体,很快你就长大了!”
后来,有几次吃饭的时候,笑笑自己说:“我吃的多,就能长大,就会有力气。”
可见“搬箱子事件”已经深深印在孩子心里,并且以此自我鼓励呢。
很多妈妈都头疼宝宝不爱吃饭,我建议你不要总是“就饭论饭”,
找个合适的机会,用生活中其它事情做“诱饵”,让孩子爱上吃饭。
 

12、不做“唐僧式”妈妈,唠唠叨叨只会适得其反。
有理走遍天下,道理本来是人生路上的指明灯,为什么令人厌烦?
根源就在于:道理,不是仅仅靠一张嘴去“讲”的!
孩子已经明白的事情,父母如果反反复复喋喋不休,
不但对孩子没有更多的帮助,反而可能引起孩子的厌烦。

 

【实例】
很多父母都责怪孩子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就是做事磨磨蹭蹭,
穿衣服磨蹭,吃饭磨蹭,洗澡磨蹭,做作业磨蹭……
然后就不停地批评:“快点洗手,快点吃,快点……快点……”
这样日复一日的唠叨有用吗?
对于孩子的某些缺点和错误,我的主张并不是放任孩子撒手不管,
而是说,应该换一点“技术”,巧妙地去处理。
比如,可以试试本文上面介绍的若干方式,
讲故事、提问、换位游戏,或者和孩子组织竞赛等等。
 

13、从孩子一出生开始,就要养成跟孩子讲道理的习惯。
我经常听见家长说这样一句话:孩子还小,啥也不懂……
我们根本不知道,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突然就理解了所有的事。
等到你觉得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开始讲道理了,却发现根本讲不通,
因为在那些你认为“啥也不懂”的日子里,他已经养成了任性霸道习惯。

孩子的理解力永远超越成人的想象,不要以为他生来就蛮不讲理。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要试着和他交流、沟通、商量,
孩子始终生活在“被尊重”的氛围中,他会更加自信,
同时,他也会更加通情达理,愿意“配合”父母。

 

【实例】
笑笑6个月,去翻斗乐玩。
妈妈:“宝贝,让小哥哥先滑,我们在后面排队哦,大家都要遵守秩序,这样才不会摔跤!……宝贝,把球分给姐姐一个,对了,真棒,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你一个我一个,好玩吗?”
笑笑1岁,过马路。
妈妈:“红灯停,绿灯行,现在是红灯,我们要站在路边等一等……好了,现在可以走了,沿着斑马线走,还要看一看两边的车辆,不要乱跑,很危险的,要遵守交通规则。”
 

14、身教大于言传,大人要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做榜样。
孩子善于观察、喜欢模仿,大人的一言一行都牢牢印在脑海里,
他可能听不懂复杂、深奥的语言,但是,他会学你的样儿。
所以,“以身作则”是讲道理的最有效方式。
如果大人经常说脏话,孩子也很难讲文明、懂礼貌;
如果大人不尊敬老人,孩子恐怕学不会孝顺和感恩;
如果大人自私又霸道,孩子自然不明白团结和分享。

 

【实例】

我就不说了,上周刚刚专门写过一篇:
无需说教,妈妈的心态决定孩子的心态》。
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要努力做好这样的人。
“道理”不是靠填压灌输,而是潜移默化。

  

15、除了讲道理,我们还需要宽容和静静的等待。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
父母总在重复相同的道理,而孩子却总是发生相同的问题。
甚至于,孩子自己也会讲这个道理了,依然明知故犯。
认真地想一想,我们大人明白的道理,我们就全部可以做到吗?

 

对于孩子,我们永远需要爱心和耐心,无穷无尽的。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行为,就不会觉得奇怪和愤怒,
反而,会收获惊喜和感动,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美丽的风景!

 

所以,讲道理并不是教育孩子的唯一方式,
孩子还需要爱、理解,宽容,让我们等待孩子慢慢开花……
讲道理,可以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
而爱、理解和等待,可以让孩子拥有力量,真的去做到。

  

【结束语】
我看过一篇育儿专家写给父母的文章,其中说了一条:
不要跟孩子讲道理。
我不认同这句话,但是我非常明白其中想表达的思想,
那就是,父母不要一味地说教、不要唠唠叨叨地“讲”。

 

关于孩子任性的问题,
我还是这样认为:没有不讲道理的孩子,关键是父母如何讲。
道理,不是仅仅靠一张嘴去“讲”的,
更需要我们的方法、技巧、行为、举止、耐心、爱心。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