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比“少”一定好?

11/04/17 23:01:25 标签:父母成长

 

   4月9日    L6         4月10日    M3

          4月16日   L6       

          4月份以来,我们就隔三差五的聚在这里上课、自己玩乐、家庭游戏。盼盼按着自己的节奏在慢慢进步,可我们在这里获得的不仅是快乐,还有更多的自省。

          关于“金宝贝”的课堂内容设计、课堂实践过程、课后活动反馈等,在很多年前关注幼儿教育的时候就有所了解。2003年才真正踏入本土的“洋育乐”,也是经历过一段“水土不服”的时期。

       三年前盼盼出生后,除了自己学习有关的育儿和早教知识外,也曾找寻过本地的一些早教中心,但发现很多打着“早教”的机构中心,资质参差不齐,倒不是硬件的问题,最重要的“早教”的理念“陈旧”,如果认为“早教”就是仅仅是为了养成一些好生活习惯(解决父母烦恼的问题),背诵百首唐诗宋词,训练唱歌跳舞等技能的训练,那么这些都可以在家里自己花点心思就可以完成了,大可不用花钱。去年9月份无意发现有三幅“金宝贝”的广告打在沃尔玛广场的外墙上,我们就走进里面找了一下,结果发现原来还在装修准备阶段,那是盼盼已经2岁3个月了,我们商量了一下等开业后去看看情况。一直等到过年前它才开业,装修后的味道还是比较重的,所以我们去咨询了一次,主要问三个问题,一是课程内容(因为有些课程这里不一定开设);二是师资问题(培训和教学能力);三是价格问题。当时还在招聘阶段,顾问有,但老师没有见到,我们之后就决定在看看情况决定,不过第一次进去,盼盼就已经很习惯和喜欢那里的环境了,看到她能够在这里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游乐和交流,我们回去交流的时候得到了共识,不管能不能做到“金宝贝”的品牌的专业水平,但至少盼盼可以多一个成长的空间。3月份,朋友也有这份共识,所以我们希望在盼盼9月份上幼儿园之前可以在这里开始她的集体生活。

        金宝贝六大理念与我们理念相当接近,所以我们或是盼盼都是从第一堂课中就可以投入其中 :

        (1)快乐比知识更重要;

         (2)游戏+体验=学习;

          已经上了10节课的盼盼来说,她在这里收获到的快乐比起课堂上的知识的吸收要多得多,但是她的快乐不是简单的“玩玩乐乐”“笑笑闹闹”,而是快乐里她体验到了学习知识的成功感。育乐课室的每一个造型,每一个部件,对她来说都是探索和实践的好帮手。她在这里学会了小高台“跳水”,从身体先落地到脚落地,最后完成双脚稳稳落地,还双手攀爬往返小高台;她学会了堆砌“救生圈”来做藏匿的洞穴,和小朋友们“躲猫猫”;她自己学会了爬上圆柱滚轮,做骑马状,然后潇洒跨越式落马。还有很多未知的探索在等待着她。而我们除了要放开双手,也要相信宝宝的潜能。

         (3)重复性促进发育;

         (4)跟随孩子的发育步伐;

         盼盼进入“金宝贝”时已经2岁10个月了,如果对于“金宝贝”的课程来说,宝宝可以再早点参与。还好我们在家里已经为她提供了一定的自由学习和陪伴她游戏的空间,所以她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环境。育乐课三周同一个话题课程,还算适合;音乐课每周课程的重复性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协调能力在游戏、音乐、特别是小乐器的尝试中得到了不同的锻炼。孩子不仅身体发育有着自己的规律和节奏,而且孩子智育和情商也会有自己的规律和节奏。一节短短四十五分钟,不要期待孩子每次都能按照老师的带动和指引去完成游戏的步骤和内容,特别是不要带太多攀比的情绪去理解这样的课程的目的。这是个游戏、学习和获得快乐的课堂,并不是用来表现你的宝宝是不是最优秀的平台。作为父母应该比谁更能掌握孩子的发育步伐,不要让我们隐藏的惰性(往往是意识决定的),更不要因为我们的虚荣而拖延或拨高的孩子的步伐。

         (5)理解每个孩子的独特性;

         (6)给孩子“肯定”的环境。

        这里的“金宝贝”的课程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但要改的并不是早已成型的课程内容和形式,而是我们家长和老师对“金宝贝”原味的理解和领悟。课程本身已经很成熟,但只求其形,不求其质,或急功近利的求效果,都是违背“金宝贝”的育儿早教的理念的。如果能透解“早教”理念,在任何的地方都可以成为“早教”课堂,反之,在“金宝贝”上够三年课程,也未必能得其一二。“早教”不是是“教”,“早”也未必求“早。关键是你自己的育儿理念是否能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是否是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而打好地基。理解孩子的独特性,不仅仅是孩子的身体独特性,个性独特性,而是作为一个人“尊严”“自信”“认知”意识的独特性;给孩子“肯定”的环境,不是毫无原则的“肯定”,更不是放纵个性的“肯定”,是一种理性和合理的“肯定,是对孩子与自己相比较下而不断有所进步,有所理解而有所收获时的“肯定”。

        最近的三节课有些细节还是需要斟酌。

        比如“多”与“少”的问题,关于育乐课程中帮助孩子在不同的主题里去认知不同的社会现象和发现问题,无论是那个主题都会有一个“合作协作”“交流”的核心理念,但在活动课堂中,不少家长甚至老师都忘记了这一点,当信封要传递的时候,当“垃圾”要收拾的时候,当玩具要收纳的时候,只记得让自己的孩子去做,去快速的完成老师所布置的这个任务,而没有去引导孩子怎么学会和别人合作、协助,更甚者还用“多”或“少”来引导自己的孩子去完成这个任务,这样的结果,完全忽略了这堂课的核心理念的传递,就会出现不少本不会发生的意外,比如孩子间的抢夺,家长间的推搡等问题。

        盼盼是怎样做?我是怎样做?第一,会明确老师的任务是什么,第二,会按自己的能力去做这件事;第三,在进行活动的时候,要适当帮助或退让有需要的小同伴;第四,完成后,和小同伴享受合作的快乐。所以,盼盼不会完成不了任务,也不会抢夺他人已有的,同时也不会成为被人抢夺的,如果有相熟的小同伴,她会和同伴一起去完成。她一直会在思考,这件事该怎样做最能让她感到适合和快乐。

         这一个多月来的观察和接触,令我最感触的是每个宝宝都是“天使”+“精灵”,稍稍用点心,每个宝宝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步伐成长得更适合他们自己。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