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世界我能行(3)

11/06/21 12:16:59 标签:告诉世界我能行

 

“告别我的马虎、胆小、怕累、怕热。”

 

“让‘我不行’先生飞离我吧!”

 

“过去,我胆子很小,知了叫一声都会被吓一跳,腿还直发抖,做什么事都不行。‘我不行’先生,咱俩告别吧!”

 

“怕黑、怕虫子……请让我所有的缺点都随着飞机永远离开我!”

 

“我的缺点是挑食、怕登楼梯……我把这张纸折成小飞机,希望它能带着我的缺点越飞越远,飞向远方,永不归来……”

 

……

 

夏令营结束后,一位女孩的妈妈给我打来电话说:“我的女儿一回到家,就兴奋地告诉我,她的胆小自卑都跟着‘我不行’先生飞走了!”

 

直到如今,只要我听到有孩子说“我不行”时,我的眼前就会出现那次放飞“我不行”先生的情景。我想对他们说,假如你也和我们去了鸡公山,参加过“放飞”活动,你一定会相信,你心里的“我不行”先生早已经被暴风雨冲走了。

 

“我能行”不仅仅是一句激动人心的口号,而且是对自己价值和能力的体验,有了这种体验、这种认识,才会产生自信。从小自信“我能行”,长大了你才有可能去创造人生的辉煌。

 

怎样才能做到“我能行”呢?北京崇文区光明小学的同学们总结出了八句话,很值得借鉴。

 

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

 

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

 

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

 

今天若不行,争取明天行;

 

不但自己行,帮助别人行;

 

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

 

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

 

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

 

大声喊出“我能行”!

 

今天的孩子是明天的主人。他们“行”与“不行”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的命运,关系到21世纪人类的兴衰。

 

因为,一切技能的培养都在于让孩子觉得自己行。一个人今天学什么,明天学什么不是最要紧的,关键是要掌握学习的方法,要会学习,爱学习,有信心去做事。

 

  许多孩子常常说“我不行”。这种意识有两个来源:一是源于自我,叫做自我意识;二是源于他人,叫做外来意识。有些家长自己就总觉得自己孩子不行。一位男生给“知心姐姐”写信说:“我想学游泳,我妈妈说,你不行,你从小体弱,下水会淹着的!我想学炒菜,我妈妈又说,你不行,会烫着手的!我想学骑车,我妈妈说,你不行,会摔着的……不行,不行,我什么时候才能行?”

 

 这位妈妈看上去是十分爱护孩子,实际上是在害孩子。要是老对孩子说“你不行”,慢慢地,孩子就觉得自己真的什么都不行了。“我不行”在孩子的头脑中一旦扎下了根,孩子就会变得对做任何事都没有信心,会觉得离开了父母和老师寸步难行。

 

因为,“我不行”是一种反向的负信息,是缺乏自信心的具体表现。总用这种信息来暗示自己,一种“我不行”的形象就被自己不知不觉地塑造出来了。

 

 

“我能行”是一种正信息,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总用正信息来调控自己,一种“我能行”的形象也就不知不觉塑造出来。

 

怎样让我们的下一代“能行”,是每一位妈妈和每一位有责任感的中国公民所关心的问题。

 

令人不安的是,在当今的家庭中,父母对孩子说“不行”的次数,要比说“行”多得多。其实,为人父母,一定要改变“我不行”这种负意识和行为,树立起“我的孩子能行”的信念,并经常向孩子发出“你能行,你一定能行”的正信息,放手让孩子去实践,去亲身品尝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滋味。孩子去参加比赛,妈妈要鼓励他说:“相信你一定能行!”孩子比赛输了,哪怕是最后一名,你也要说:“敢去参加比赛就是好样的!”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