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女儿到小区玩,碰到一件事情,引发了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让我写下这篇日记。
“懂得分享”是我们历代教育都认可和推崇的价值观。
然而,今天带女儿出去玩,当女儿走到一个小自行车面前,我却被警告:“告诉你女儿,不要碰我们的小车子!”
汗颜!这样的家长能教育出什么样的后代啊。
希望中国这样的家长少之又少,
希望中国的未来更强大!
希望我的担忧是多余!
之前我曾经短时间的为“现在社会,是否教女儿懂得分享”纠结过。
后来读了康德的《论教育学》论受益匪浅。
该书对这个问题有直接的阐述,我很认同。
现在摘录过来,一则给自己的教育找到坚实的理论基础。二则,以给更多的父母作为参阅。
希望我们的宝宝更健康,更快乐的成长。
如下为摘录内容:
教育艺术的一个原理——那些制定教育规划的人士尤其应该注意它——就是:孩子们应该不是以人类的当前状况,而是以人类将来可能的更佳状况,即合乎人性的理念及其完整规定——为准进行教育。这一原理有极大的重要性。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通常只是让他们能适应当前的世界——既是它是一个堕落的世界。但实际上他们应该把孩子教育的更好,这样才能在将来出现一个更佳的状态。不过在这里有两个障碍:
1)父母通常只关心他们的孩子在世上过得好不好;2)王侯们只把他们的臣民看做达成自己各种意图的工具。
父母们操心的是“家”,王侯们操心的是“国”。二者都不把世界之至善以及人性被规定要达到的、而且具备相应禀赋的那种完美性作为终极目的。但教育规划必须普世性的加以设计。那么“世界之至善”是不是一个会有损于我们私利的理念呢?
绝不是的!因为虽然看起来它要求人们必须做出某些牺牲,但通过这个理念,人们在提高其当前状况之福利方面收获绝不会少。而随之而来的是多么美妙的后果啊!
好的教育正是这样的:从中全部的“善”能够在世界中产生出来。被放进人之内的那些萌芽,必须得到更大的发展。因为人们不可能在人的自然禀赋中找到恶的根据——天性没有被置于规则之下,这才是恶的原因。在人之内只有向善的萌芽。
——摘自【德国】伊曼努尔。康德 《论教育学》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