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编看见一名育网妈妈写了这样一篇文章《又一条小生命没有了,谁之过》,讲的是该妈妈亲眼目睹一个跟爷爷生活的留守儿童,顽皮中栽进水缸被淹死的悲剧。年迈的爷爷,打瞌睡时孙子栽进了水缸都不知道,发现时也不知道打120,就这样,眼睁睁看着小生命的流失,不禁让人扼腕叹息。
下面这个事件也是让人非常疼惜:
悲苦!留守儿童自学啜母牛乳头:
9月11日,一名1岁半的小男孩由于母亲离家谋生,无法再喂母乳,让想喝奶的他很“馋嘴”。他看见小牛犊吸吮母牛的奶水,便有样学样,每天直接咬住母牛乳头,啜饮牛奶。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还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谋生糊口。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从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觉父母的存在。当别的孩子都在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他们被留在乡下,孤独地像荒草一样生长。人们给这群孩子起了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
有人说,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数据
中国1.2亿农民常年于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千万留守儿童。88.2%的留守儿童只能通过打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中53.5%的人通话时间在3分钟以内,并且64.8%的留守儿童是一周以上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与外出的父母联系一次,有8.7%的儿童甚至与父母就没有联系。49.7%的孩子表示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但也有44.1%的被调查对象明确表示不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有24.2%的留守儿童与照顾他们的成人很少或从不聊天。
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中国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他们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鲁迅曾发出“救救孩子”呼声,现在是该“救救”留守儿童的时候了。
亲爱的妈妈们,你会舍得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吗?你们怎样看待留守儿童这个问题呢?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