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发现自我的年龄

11/10/18 13:34:39 标签:三岁 情感 友谊 情绪

 

有一天幼儿园在吃中饭,一个三岁的小男孩儿朝照顾他的老师喊:“老师,给我剥一下虾皮。”对小男孩来说,剥虾皮的确有点困难,但他是可以做到的。老师认为他应该练习自己剥,培养做事的能力,于是回头对小男孩说:“你自己剥,剥不下来可以连皮吃。”

    我们来分析一下故事中孩子的需求和老师的回答造成的结果。小男孩喊老师剥虾,可能是因为刚才剥了一个,费了很长的时间和太大的力气,他喊老师剥虾皮的时候,是想老师也像妈妈一样,蹲在身边将虾皮剥掉,将干干净净的虾仁放到他的嘴里。这个情景在孩子心中是温情的,会给孩子带来幸福的感觉,并不只是机械式的把虾皮剥掉,将虾仁吃到嘴里。这有点像在热恋中的情人,有时女孩子宣称自己不敢过一条窄窄的小溪,实际上是想利用过小溪这个机会来获得男孩子爱她的温情,但谁也不会把这个底揭破。如果有人问:“这些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呢?”如果这时候,对方并不需要温情,那么给予者营造温情,对对方又有什么不好呢?所以说我们总是设想孩子需要我们帮忙、问我们问题的时候,同时也是想和我们进行情感交流,我们应该先考虑到给予情感护理,再考虑到其它。

如上面剥虾的案例,老师的良苦用心可能会使孩子学会自己剥虾皮。人是不会学不会剥虾皮的,关键是得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学。老师的做法使孩子感到的是无助感和身边成人的冷漠。如果换一种方式,情况就会有很大不同。老师愉快地答应一声,如果正忙着,就告诉孩子:“请等待,老师马上过去。”然后再到孩子身边蹲下身去,帮他剥半只虾,然后微笑着让他把另外半只剥掉。等他把虾仁吃到嘴里后,愉快地告诉他:“看,你自己学会了剥虾。”这样孩子有可能更积极主动地练习剥虾,并向老师展示他的成果。这样做孩子同样可以学会剥虾,同时也获得了情感支持,认识到世界上人与人之间是可以互相帮助的,他可以被其他人接纳,将来也会这样对待别人。

三岁的孩子开始无意识地探索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情绪边界,所以成人更要耐心细致地处理孩子的情绪,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探索友谊

很明显,这时期的孩子表现得非常需要友谊,他们会注意谁与自己是朋友,谁不再和自己玩了。在探索友谊的时候,三岁的儿童会主动地要求进入别人的领域,这种情况下,他们感到向外扩张并不是那么难以达到,因此主动性大增。我们经常看到三岁的孩子主动寻求他人的友谊,并提出一起玩的要求。由于对人群法则和个人疆界还不太了解,他们会经常因为进入别人的领地被拒绝,或排斥,这又给他们带来了困扰,尤其是在被自己所信赖的人谴责后,他们会产生罪疚感。为了探索与他人的关系,儿童会想法设法侵入未被邀请,或不需要他们的地方,会无休止地提问题,高声尖叫,玩粗暴的游戏,破坏家庭的和平,因而经常遭受到谴责和拒绝。在与谴责的对比中,他们更突出地发现那些能与他们友好相处并一起玩耍的伙伴,由此更重视那些能和谐相处的小朋友。
    下面这段小故事是一位老师的的观察笔记,发生在四个小朋友之间,他们的友谊在朝夕相处中一点一滴地成长起来,逐渐变得稳定——

今天我又看到磊磊、含含和慧慧在一起工作了。他们在教具室一起工作触觉板。含含拿来了教具,磊磊把盒盖子打开,慧慧从盒子里拿出触觉板。磊磊拿起板子,闭上眼睛,两手的手指从上往下滑动,边滑边说:“光滑的,粗糙的,光滑的,粗糙的……”含含和慧慧也跟着闭上眼睛,一起说:“光滑的,粗糙的……”

磊磊摸完,交给含含,含含摸完,交给慧慧,几个人就这样轮流工作。老师只给小班演示过一次触觉板,当时是用一块布蒙上眼睛给小朋友示范操作的,孩子们竟然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我的心有种莫名的触动——这三个小人儿能这样默契地工作,而且神态这样专注,完全沉浸在工作当中。在每次的蒙氏工作中,含含、慧慧和磊磊三个人会合作工作一件教具。有时彬彬也会加入进来,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彬彬会去引导她们工作。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含含、彬彬、慧慧和磊磊从分享零食开始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在几位妈妈举行的家庭聚会里,这几个小不点儿总是很快乐地分享着各自的食物,彼此体会着各自的幸福。

每次在晨间的班车上,慧慧总是带着几份相同的零食,分享给彬彬、含含和磊磊,彬彬也会把自己的泡泡糖分享给含含她们……

有一次,含含把一个蛋黄派分享给磊磊,磊磊高兴得都不知道该怎么用语言来表达,一只手拿着蛋黄派,一只手握紧拳头,在院子里来回跳动,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看我过来,一把拉住我的裙边,兴奋地说:“看,含含给我分享的。”说完便咯咯笑了起来。看到磊磊这样幸福,我蹲下身子在他的小手背上亲了一下,并说:“磊磊,你很幸运呀,连含含都愿意分享给你好吃的啦!”磊磊一手捂着嘴,冲我扮了个笑脸,一溜烟地跑开。

看到孩子们这样自然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真让我们这些成人感到汗颜。我是在做了有所幼儿园老师之后,才花大力气去练习表达的表情(包括身体的表情)和语言的,而孩子们似乎天生就有这样一种表达才能。这真让我们羡慕啊!

在前一段时间里,每次吃饭时,彬彬和磊磊总要挨着含含坐下,要是磊磊来迟了,发现含含旁边没有了位子,他就会很伤心。有时他还会因此而哭,坚决要和含含坐在一起。如果含含旁边还有一点空隙,老师会挪动旁边几个小朋友的凳子,给磊磊腾出位置。这时磊磊便会一脸眼泪一脸笑,幸福地坐在含含旁边。如果没有空隙,老师只能告诉他:“因为你来迟了,含含的身边已经坐满了小朋友,下次你来早一点,就能坐在含含的旁边了。”听老师这样说,磊磊尽管老大不情愿,但最终还是会受这一结果。他会走到含含身边,:“我下次坐在你旁边可以吗?”含含会用手摸一下他的脸说:“好吧!下次慧慧、彬彬还有你,咱们坐一起。”磊磊听了,就会心满意足地离开。

以后的时间里,磊磊每次总是在吃饭时早早地洗完手,找一个位置坐下来等待含含。看到含含洗完手,他就会说:“含含,坐这儿吧!”于是几个人又坐在了一起。但有时候,含含也会拒绝,“我不坐这儿。”这时磊磊便会追上去问:“含含,你想坐哪儿呀?我挨着你坐吧!”如果含含答应,他就会很幸福地依偎在她的身边,开心得不得了。

在平时,磊磊都非常关心含含,只要有哪位小朋友不小心碰一下含含,含含自己都没反应,磊磊会自告奋勇地上前:“你不可以碰含含……如果再碰的话我就不和你做好朋友了。”磊磊是以这样的表达方式让含含肯定自己。

当然他们之间也会发生矛盾,有时候,含含的想法和慧慧、磊磊的想法不一致,慧慧就会用严肃不满的语气在一旁说:“你不可以这样,要是这样,我就不和……”含含听见慧慧在说就会问:“你在说什么?”磊磊随之也会追问:“你在说谁呀?”慧慧眨巴着眼睛,眼珠转上几圈,严肃的表情转为笑容,说:“我没有说含含,我说的是大宝宝。”有很多次,慧慧都用这样的方式逃脱了含含以及她的追随者磊磊的追问。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这几位的关系逐渐成熟,成为彼此心中真正的好朋友了……

故事中的孩子都刚刚三岁,在自己的社会群体中经过碰壁、失败、迷茫、痛苦之后,找到了适合于自己的人选,并成为朋友。一旦成为朋友,他们就通过团队中的共同任务体验友谊的成果。只有在这种自然的团队组合中,儿童才能被团队感和友谊感所愉悦,产生需要团队和友谊的心理需求,这样儿童才能寻找使自己适合于团队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这就是所谓的团队精神。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