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老师的“告状”

12/01/18 10:47:37 标签:幼儿园 老师 因材施教 批评 教育 自信

     是的,老师也会“告状”,壮壮上学一年半,老师“告状”一箩筐,“你家孩子上幼儿园不吃饭,不爱吃蔬菜。”“孩子是不是你们自己带的啊,怎么不爱跟小朋友们玩啊?”“他今天又说脏话来。”说的最多的是“你家孩子上课怎么不听课啊,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自己沉思,自己笑。”可怜我这个当妈的,不定期接到老师的投诉,心里那个滋味啊,真叫复杂,俗话说:“谁家孩子不是宝?”纵然俺家孩子不是出类拔萃,俺也不想孩子成为猫狗嫌啊,老师告状可不会想着你的心思,她们需要的是“一吐为快”,要你回家仔细管教你的“忤逆子”。

一、   老师告状心态分析。

这个我无法确定,且根据自己以前当老师所见所为所闻揣度。

(一)出于工作的责任心。有的老师为人认真,做事一丝不苟,对自己所带的班级和孩子同样“精益求精”,班级的孩子做操要做最好,画画要做最好。在这样的要求下,如果哪个孩子没有“尽力”维护班级的好,当然要受到老师的批评责难,但出发点是光明的,也想让你的孩子越来越好。虽然的点苛求完美,但毕竟不算是坏事。这种状况通常会发生在积极进取类老师的身上。

 

(二)出于对孩子的关心。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但一个班级却有三四十孩子,老师见的孩子毕竟各个不同。在家里,大人围着孩子转,吃饭慢点没关系,大不了我们等着你;挑点食没关系,爱吃什么做什么。可是到了幼儿园,老师不能只为你一人服务,你得调整自己适应大家,而不是让大家适应你。如果孩子不能跟集体合拍,老师就提醒告诫,希望家长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避免因不适应集体生活导致产生更大的影响。这样的情形通常会发生在已为人父母的老师身上,她们有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三)出于功利心。老师也在社会中,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他们。看到班级家长谁更有钱有位,当然会对这个孩子格外关心,那么关心如何显示,可以当着家长面夸夸孩子,当然也可以当着家长面适当点评孩子不足,以显示“我对你家孩子是关注,并且了解的”,这样侧面地显示了老师的爱心和责任心。或者老师就想挑战一下你的神经,你不是自称为孩子你读书破万卷么?可你的孩子并不是最优秀的。这种情况很少,但我不排除会有。

二、可怜天下父母心

为人父母,因为太爱,所以会疼。在听到老师的“告状”,我通常会有的反映:

(一)坦然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么,孩子在集体中是这样的啊,行,我们回去在家调整一下作息时间,也请老师帮忙,我们一起配合,让他早日适应幼儿园生活。这是最有效的沟通交流,双方都不带一点个人情绪,只是就事论事,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

(二) 解释原因。如果老师产生了“误解”,孩子表达能力有限,不能为自己辩解,那就需要爸爸妈妈的支持了,比如老师说的“全班小朋友就他一个人说脏话。”什么是脏话,也许他是有口无心,只是听到了一个新词语拿来一用,不巧没用对对象没用对场合,这时告诉他就行了;如果只是在幼儿园有这种现象,回家自动消失,那恰恰说明班级的集体环境出了问题,老师该管教的是每一个小朋友,而不是把“罪魁祸首”指向个人。这个需要高超的沟通技巧,弄不好,老师会认为你护短,溺爱孩子,甚至认为你狡辩。

(三)勃然大怒。开家长会,老师夸了28个孩子,独独到了你家的孩子成为负面点评对象,真让人颜面尽失,特别是当自己恰恰又是好面子的人,这种威风扫地,真让人气不打一处来,回家非要好好教训你。父母也是人,不是佛,不能做到任何事的波澜不惊。这种反应可以理解,但不提倡。

三、老妈接招

这一年半来,我这个妈妈在儿子班级是出了名的,出了名的忙,接送儿子最少;出了名的囧,花在儿子身上的心思最多,儿子表现还不尽如人意;出了名的累,一旦放下工作,全部业余时间给了儿子;出了名的佳,费尽心思帮儿子在老师面前加分,让他自尊自信。

(一)承认差距。我想为人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大体都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初生时,孩子承载了你无限的希望与想象,你希望他聪明如天才、美丽如天使、乖巧如天宝。你看他的一言一行都如此优秀出类拔萃,啊“我的孩子一岁就会走路,多强壮”,殊不知,有的孩子10个月就开步走了。“我家宝宝14个月就会说话了,多聪明”,殊不知,有的孩子7个月开口叫“妈妈”。长大了,对他的要求不再是“吃好喝好睡好”,他要学习跟别的小朋友相处,学会说话分清场合…..要求越高,当然他样样达标的可能性越小,因此这时,需要承认差距。原来我的孩子不完美,他确实与小朋友交往不够积极活跃,他确实在体育游戏中,不够大胆勇敢。只有心悦诚服地承认了差距,才能因材施教。

(二)打开心门。在面对老师“告状”时,我曾经苦闷过,“为什么我的孩子是这样?”;伤心过“他终将不会再复制我一帆风顺的人生,他终将不会成为第二个‘优秀’的我”,甚至怀疑过“他是不是听力或者其他有了问题,而我们还没发现”,我甚至带他去做智力测验,但是在医院儿子的眼神刺痛了我,他那么弱小那么孤独地靠在墙角,无辜地清澈地望着我,医生说:“请百分百相信我,这个孩子很健康,不要为他测”,我的心疼极了,远远比听到老师的数落更疼。我走过去牵起他的手,如果我不信他,还有谁能信他,让老师的偏见见鬼去吧,那么多的大师都曾经被老师判为一无是处的离经叛道者。我们改成了晚上聊天,“你和谁最要好?”“谁听课最认真?他是怎么听的,老师提问又是怎么做的?”“你能向他学习么?”

(三)因材施教。在充分了解了孩子的不足之后,我们更重要的是要因材施教,让长则更长,让短也变长。利用走亲戚的时间,让孩子完全离开自己的视线,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买一本喜欢的书,讲讲书上的东西,偶尔提个问题,大家抢答,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上课”的游戏;买东西时,让孩子自己拿钱去买;点餐时,让他自己作主吃什么;多到户外玩,多些体育运动。但我也不试图完全再造一个新人,因为他有自己的特点,只是适当弥补一点不足。

(四)展示亮点。“好酒也怕巷子深”,有特长不展示,谁也不知道。多展示亮点,为孩子加分,争取老师尊重,赢得同伴的喜爱。壮壮猜谜语是长项,让他准备几个小谜语,争取老师的支持,到班级讲给小朋友们猜;壮壮讲故事是特长,让他到班级多讲故事给小朋友们听,或者把他编的故事写下来,骄傲地告诉他“小时候会自己编故事,长大了就能写故事”;壮壮热爱一切科学知识,让他给小朋友们介绍一些“千奇百怪的海螺”“发怒的火山”“古老的宇宙”“我们的血液”,自信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哪怕是微小的细沙,只要是有关孩子的,也值得我们珍惜。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