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10:教会孩子不贪小便宜
妈妈带着10岁的儿子乐乐去参加朋友的生日宴会,一整天都玩得很开心,可是回到家后,妈妈不高兴了。
“乐乐,这是什么?”妈妈拿着儿子脱下的外套,抖了两下,却发现从口袋里掉出了不少东西。
“勺子啊,妈妈真笨,这都不认识。”乐乐笑道。
“可是勺子为什么会在你的口袋里呢?而且。。。。。”,她把勺子拿在的手里摇了摇,说道:“这好像不是咱们家的勺子。”
“还有这把小刀,我记得,刚才在朋友家见过。。。”她说着说着,突然醒悟过来,板起脸来,问儿子:“告诉妈妈,这些东西你是从哪拿的?”
乐乐渐渐的,低下了头,小声说:“从。。。。刚才的阿姨家。。。。”
“你什么时候学会偷东西了!”
“。。。。我没偷。。。。”
“那这些怎么会到你兜里!”
“我。。。。我只是觉得好看。。。。。”
“这就是偷!”妈妈大声教训道。
小乐乐委屈地低下了头,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儿。
很多孩子在小时候都有顺手牵羊,偷拿东西的行为,父母想纠正过来,却往往效果不佳。俗话说,小时偷针,大了偷金。当孩子有顺手牵羊的毛病时,父母惹不及时有效地纠正过来,后果可能将不堪设想。那么,孩子的这一行为,是如何而来的呢?又该如何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下。
1. 明确指出孩子的错误
三五岁的孩子可能只是单纯地觉得某件东西好玩,不知道需要花钱购买,只是因为自己喜欢就拿到了手里。这一时期的孩子道德观念还未形成,无法辨别什么东西是不属于自己的。
这种情况下,父母的训斥往往会起到反效果。孩子不觉得自己“偷”了东西,所以不甘心被父母批评,觉得自己很委屈,为了发泄心中的不甘,可能会继续“偷”东西的行为,渐渐地变成习惯,再想改掉就不容易了。
这时期想要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其实很简单。只要让他意识到审“偷窃”,是错误的行为,会对他人带来伤害。当发现他顺手拿了别人的东西后,父母一定不能“姑息养奸”,要明确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并教育他向受害者道歉,赢得他人的原谅。
2. 了解孩子的“偷窃”动机
随着年龄的增长,10岁左右的孩子已经什么是“偷窃”行为,但有时候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或缺乏自制力时,还是忍不住“偷”了东西。这时候,仅是向他人道歉已经不能彻底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了。父母想要彻底纠正孩子的这一行行为,首先应了解孩子的不良习惯了。父母相要彻底纠正孩子的这一行为,首先应了解孩子“偷窃”的动机。每个人在做某件的时候,都有一定的动机,孩子自然也一样。
是不是父母一时不察,没有察觉孩子的需求,而使孩子自己动脑筋从其他的渠道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还是孩子的恶作剧或攀比心理作崇,使他想要得到某个物品?
在了解了孩子的“偷窃”动机后,父母就可以“对症下药”,改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如果是孩子的正当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面使孩子 动了歪脑筋,父母要多给孩子一些关爱,经常和孩子沟通,了解他的正当需求,及时满足。如果是是其他原因导致的“偷窃”行为,父母就要把道理向孩子讲清楚了。不能因为只是偷的小东西而假装不知道,不闻不问,这种纵容态度会使孩子内心自大,占有欲越来越强,越来越爱贪便宜。
3. 用适当的惩罚纠正孩子恶习
黄豆豆今年14岁,是一名初二的学生。可本该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现在却被扭送进了派出所,理由是—涉嫌偷窃。
“你偷东西了吗?”警察问他。
他点点头,很大方地承认道:“偷了。”
“你知不知道这是错误的行为?”
“知道啊。”
“那你为什么偷?”
“谁知道这次会被抓住啊。”他无辜地耸耸肩。
像黄豆豆这样的孩子,已经完全知道了偷窃是错误的行为,但仍大胆为之的原因就是以前偷的时候从来没有被逮过,或者被发现了也没有人教育他。
拥有这种心理的孩子性格已经错位,他们经常把自己的快乐的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把偷窃当做乐子了。这类孩子性格比较自私,自认为被这个社会抛弃了,所以要报复社会。而他们选择的报复方法,就是偷窃。
想要纠正这类孩子的偷窃行为,父母的态度就要强硬一点了,严厉的批评是不可避免的。另外,适当的惩罚也是必要的。比如,当孩子偷了别人的钱被发现后,父母除了要求他向对方道歉,进行赔偿外,还可以要求用体力劳动“赎罪”,帮助父母做事或做家务,以“偿还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