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和家庭,究竟哪个更能影响人?

12/09/13 16:36:14 标签:学校 家庭 教育

几天前,我们一家三口到东岸涟城的游乐场去玩儿,天气不热,却没有孩子。刚刚还有些失望呢,一个奶奶带着一对兄妹来了。我说:“小朋友,和小妹妹一起玩吧。”那两个孩子没搭话,直接爬到滑梯上面。他们的奶奶说一起玩儿。倪北宸就跟在他们后面爬上去,可是那个哥哥趴在滑梯上,让他妹妹坐在另一边的绳梯上,并且带着浓重的口音对倪北宸说:“你不要到这玩儿,俺们不和你玩儿,你不要过来,这边就是我们俩能玩儿。”他奶奶说一起玩儿,不是你家的。那个哥哥还是趴着不动,不让倪北宸通过。倪北宸在那站了一会儿,绕着从另一边的绳梯上下去了。再上来,那个哥哥还是这态度,“你不要玩儿,俺们才能玩儿……”后面还有一大串有点骂人的话,我有点听不懂。这中间我们和那位奶奶聊天知道,他们刚从河南老家过来没几天,父母在这边,孩子开学在这边上学了,哥哥八岁上一年级,妹妹上幼儿园大班。看到孩子玩不成,那个哥哥还霸道地占着滑梯,我就提议说回家吧,于是一家三口回去了。

路上,我就在想学校和家庭到底哪个更能影响一个人?为了找到答案,我想到了我的所有年代的同学,小学时小村庄里的二十多位同学,在小升初的考试后,因为要去距离村子二十里外的镇上住校,有一半的同学就放弃了,剩下的一半被分到镇上的初中的几个班级里,相继有放弃的,坚持到中考考上高中的没有几个,到了高中坚持三年考上大学的更是寥寥无几,算下来我是我们小学同一年级唯一一个坚持考上大学的人。我初中的五十几名同学,来自不同的村落,可以算是各个村子中的优秀分子,坚持读完初中上高中再考上大学最多也就五分之一。高中同学,因为是重点高中,六十多名同学来自各个镇的重点初中,可以说各个都是优秀分子,可是高考这座独木桥过后,最多也不过一半的人坚持考上大学。想想这些坚持下来的学生和那些没有坚持下来的学生,我们的资质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同一个教室,同样的方法,为什么最终的结果却不一样?(当然三百六十行,行行行出状元,我这里只是单纯的以农村孩子的应试来谈,只是分析一下我的疑问,绝对没有读书与不读书哪种更好的观点)我的结论就是:家庭和学校相比,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更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学校当然能够影响孩子,学校和老师所能改变的是那些家庭氛围比较好的孩子,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熏陶的孩子单纯靠学校和老师来改变却是有难度的。

再回到刚才说的那个八岁男孩,我想在学校里,他可能也会如此,可能老师要花很多的心血在他身上才能改变他的一些习惯。但是单纯依靠老师,我不知道效果会不会很明显?

阅读(0) | 留言(1)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 swallow575对宸宸说:2012-09-14 08:43:55
  • 那个小男生有点霸道,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的孩子很多都是这样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